在前几天高通的骁龙峰会上,除了新一代旗舰处理器骁龙 845 芯片发布以外,作为到场的唯一一家手机厂商,雷军也借机表示未来小米的手机业务将进军北美市场。
虽说此前小米已经将充电宝、耳机等周边配件销往美国市场,但是与国内各大手机厂商一样,无论手机业务在国内、印度、东南亚、欧洲市场的业绩有多好多好,从美国今年第三季度智能手机预计出货量来看,始终都还在“其它”(Others)一类里徘徊(除了中兴),与苹果、三星、LG 更是不在一个量级上。
即便傲娇的美帝人民总觉得自己的东西天下第一,但是就像经济适用的日本车常年霸占美国汽车销量排行榜前几名一样,在现实的金钱面前,美帝人民也没必要跟物美价廉、性价比更高的国产手机过不去才对。
所以,究竟是因素什么阻碍了国产手机被美国消费者所接受?
在美国,运营商就是爸爸
目前在国内,消费者购买手机一般有且只有两个渠道:要么在厂商官网/第三方购物平台网购要么直接去线下零售店/授权店购买,因为随着移动、联通、电信运营商推出的合约机补贴力度不断下降,运营商渠道在国内已经逐渐成为明日黄花,名存实亡了。
与中国的情况完全相反,美国 80% 以上的消费者购买手机都通过美国四大全国性的运营商:AT&T、Sprint、T-Mobile 以及 Verizon,这四家巨头不折不扣地垄断了手机购买的渠道。与之相比,众多的手机厂商和零售企业的渠道只能占到个零头。
以过去一年 iPhone (截至今年 9 月)在美国不同的销售渠道占比为例,接近 80% 的消费者选择了从运营商渠道购买 iPhone,仅有 10% 的消费者从 Apple Store 直接购买,而从百思买(Best Buy)等电器零售店购买的人数就更少了。
当然美国智能手机销售这样的渠道比例构成对于众多中国手机厂商的影响也就显而易见了:对于小米这样压缩中间渠道、主打高性价比的线上销售,并在当下发力官方线下零售店(小米之家)的互联网手机厂商来说,可谓是两头都不讨好,因为美帝人民压根就不怎么在线上和线下零售店买手机。
而对于格外看重线下渠道+广告营销的 OPPO、vivo 等厂商来说,满街的小鲜肉广告、充气公仔街上跳舞估计也是少不了。但是这些操作自己玩玩或许可以,要美国运营商培训员工也跟着玩,怕是不存在的。
所以单靠自嗨,显然也不能成事。
那有人也会说了,既然不能和美国运营商合作,那就找其它合作伙伴咯。
华为就这么做了。在今年初的 CES 2017 展会上,华为宣布旗下高端机 Mate 9 从 1 月 6 日起正式在美国销售,合作伙伴分别为百思买、亚马逊、新蛋和 B&H。
然而《华尔街日报》对此发了一篇报道称:在美国手机销售市场占据逾 80% 份额的运营商不愿与华为合作,该公司要想在美国市场取得成功面临很大挑战。
巧的是,上个月据 XDA Developers 开发者论坛发现的代码显示,华为今年的新旗舰 Mate 10 Pro 在美国将由 AT&T 负责经销。虽然目前 Mate 10 Pro 还并没在美国上市,但这事已经八九不离十了。
看来要想在美国卖手机,运营商的“保护费”真是个绕不过的坎,向大佬低头。
专利需要加强
作为现代通信技术的发源地,美国不仅孕育了一大批掌握通信核心科技的公司,还有着一套完备的保护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法规,所以专利问题同样也是任何一家想进军美国的手机厂商所要面临的一大难题。
相比华为、中兴两家在通信专利积累上相对较为雄厚的公司来说,其它国产手机厂商可能更容易成为美国专利流氓(Patent troll)的下手目标。
早在 2013 年,当小米的体量远不及现在,也未传出打算进入美国市场的时候,美国著名的专利流氓 Blue Spike 就盯上了小米的 米 1、米 2、米 3 等产品,称其侵犯了该公司的美国专利。
之所以称 Blue Spike 为专利流氓,原因也很简单:谷歌、雅虎等等数十家公司均吃了它的诉讼,它甚至曾经在两周内连续提起了 45 个专利诉讼案。。。
无论是当年苹果三星之间关于专利旷日持久的世纪大战,还是华为与 T-Mobile 之间的专利纠葛,只要是在美国的科技公司就不可能避开专利这个话题。
在专利上撕逼如此严重的美国也让国内手机厂商开始注重相关专利的积累。
从上个月小米、OV 与高通签署 120 亿美元芯片采购的谅解备忘录,到 12 月 6 日小米和诺基亚签署专利授权协议,专利无疑是这几家公司重要的关注点。
而这一切的积累,或许就是为了最终能出海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