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旅行青蛙》火了。你如果去下载这样一款游戏,就会发现它的玩法的确与众不同,你只能为画面中的青蛙攒叶子给小蛙买出门的便当、幸运符、帐篷、包袱皮和当船用的碗,以及给来拜访蛙的小伙伴投食。送它出门旅行,又静静地等它回来,绝大多数时间不需要任何操作足够简单。
可以说,这款游戏,没有悬念、刺激,谋略与技术竞技,但它胜出的是什么,它让玩家有很强的代入感——即那个萌萌哒的青蛙是你的孩子,你只是个旁观者,做父母的三叶草收割一波又一波,因为这只蛙能偶尔寄来两张照片,能等着它回来,这样聊以慰藉。但正因为如此,你的心灵有了寄托与期盼。
它火起来本质上在于它非常另类,而且对当下都市人的情绪把握非常精准。玩家可以找到一种自我投射感,填补了情感空窗——享受情感寄托的欢愉,却又没有一种真正的责任与负担。
其次是,操作简单,几乎无门槛。当然,这一点许多游戏厂商也可以做到,但做不到的可能是它设计的画面场景——它的画风唯美,而绿色的主色调能够让人心灵平静,属于治愈系画风,萌萌哒的青蛙形象设计也能融化不少少女的母性情怀,契合忙碌与浮躁都市人尤其是佛系青年需要回归心灵宁静的审美需求。这其实很多人喜爱这款游戏的一种重要方面。
其二,与当今APP讲究与用户有更多的交互、最大化占用用户时间、让人有沉浸式体验的游戏设计完全不同,它在游戏交互层面非常节制,这恰恰是激活人们内心有寄托的这种情感的最重要的元素——即你没有办法跟青蛙有更多的互动,也不受你掌控,但正是这种互动层面的节制,却让人内心有期待与寄托。
比如说游戏只能通过采摘三叶草、为青蛙提供食物、收寄明信片、接待朋友等情节完成交互。
这切中了玩家的那种期待、等待青蛙归家或者收到明信片的这样一种情感寄托,如果你能主动去操控“蛙儿子”定时寄回明信片,那么游戏就会变得索然寡味了。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它的玩法本身具备社交讨论性。可以说,游戏的社交性才是它能火爆的关键原因。
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旅行青蛙》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刷爆朋友圈,是因为这款游戏确实是适合刷朋友圈,因为朋友圈的整体氛围尤其是女性朋友圈的氛围是更需要温暖的情感元素来维系彼此的社交关系或者说带动情绪上的共鸣。
为什么我们很少看到有人在朋友圈发其他竞技游戏的战绩或者体验,因为它本质上它很难有更多温暖的话题产生,也会将个人标签游戏化,这不利于个人形象的塑造。
而在朋友圈,晒娃几乎是最常见的行为之一,但往往也是朋友圈点赞与评论最多的内容,如果说可能还依然有部分用户对于别人频繁的晒娃可能有些许抵触,但如果晒出的娃是一个虚拟的可爱的青蛙,它激发出来的情绪则完全不同。
比如许多关于这只蛙的分享图文是这样的:我的儿砸怎么已经在家写信写了三个小时了,还不吃饭怎么回事儿;我的儿砸给我寄回来这么一张照片是什么意思?“儿子你不会离家出走了吧?”、“儿子,你什么时候回来”、“崽在外面冻着了吗饿着了吗,在哪玩啊,我好想我的崽”、“儿行千里母担忧”、“想你,妈再也不让你走了”,相信大部分人尤其是女性会被萌化并参与话题互动,而这个虚拟的孩子又那么可爱,看书吃饭出去旅游,几乎没有规律,让人期待。
因此,这种另类的“晒娃”行为它能够很好的促进人们与朋友之间的互动与话题交流,甚至有网友一针见血的指出:“其实他(她)们并不从内心里喜欢这款产品,而是在享受由小青蛙所带来的社交乐趣”。
也有网友说,就是因为可以互相讨论儿子在干嘛,所以才那么多人玩吧,但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那么多人相当妈。而这只萌萌的蛙能引发这么大的社交狂欢,恰恰说明,现在很多人不愿意长大,童心未泯。
因此,这种话题上与情感上的认同感又促使更多的人在社交网络推动集体晒“蛙”狂欢,就连原本对“蛙”无感的人群,也不可避免地跟着潮流裹挟了进来。因此这款游戏本身就是社交货币,让人们参与其中有了社交谈资,满足了玩家互相调侃、说段子、话题讨论、互动等社交需求。
当然也满足了许多空巢青年的孤独以及需要陪伴的社交心理。从这个游戏体验本身来说,它是非常无聊的,但越是无聊的行为,越有真实感与陪伴感,可以极大地缓解人的孤独感。
从游戏的画风来看,它颇有点有点遁世与乌托邦色彩,契合了空巢青年的内心色彩。有数据显示,我国“空巢青年”总数超过5000万的。可见孤独是都市人的通病,许多人孤身一人离开故乡,在钢筋水泥的都市里没有太多朋友,也没有业余娱乐。
中国本身含蓄内涵的社交文化以及不善于陌生交友的文化性格,导致许多人很难真正融入该城市,因此孤独与落寞、遁世成为许多人的普遍状态。
曾经有网友将孤独分为十个等级,孤独第一级到第五级分别是,一个人去逛超市、一个人去快餐厅、一个人去咖啡厅、一个人去看电影以及一个人吃火锅。而第十级则是一个人去做手术。
当然尽管许多人还没有达到十级的标准与程度,但相似的是,许多漂泊青年下班之后,在一个人的房间,是挥之不去的孤独感。
而这种孤独感,并不仅仅是催红了佛系游戏,也是直播火起来的一个重要原因,许多看起来相当之无聊的直播,在直播网红与直播平台看来,都是日进斗金的生意。
这些完全找不到“看点”的直播,为何会让许多人上瘾?这在于,无聊直播的兴盛背后,孤独感是相似的,而在国内直播繁华背后,映射的则年轻一代在现代生活中的孤独以及人们无所归依的情绪状态。
但在旅行青蛙火起来的背后,你是否也能看到一点直播的影子,不错,你就是直播外的那个观众,那只青蛙每天在家除了吃东西外,相当于在玩家的镜头前直播看书、写信和削木头的日常,而观众却乐于每天打开看着青蛙儿子每天无聊的直播,却能获得一种心理慰藉与心灵的平静,这也是人们以无聊对抗无聊来打发碎片化时光的方式。
有玩家说:“我平时工作也很忙,但每天看看这只可爱的蛙,心情会莫名的好起来。”这或许也表示,许多人每天都在经历着城市的喧嚣,在快节奏的工作中,我们会经历普遍的焦虑、紧张、抑郁、厌倦与空虚。
日色、车、马、邮件都很慢的时代早已经过去,因此我们会羡慕那只旅行的青蛙,它是让我们心里慢下来的一个角落,我们也想要回归慢生活的日常与宁静的温暖。
而许多人也会将自身看成了这只青蛙,一个人旅行、吃饭、读书。但如今的不同之处在于,这只来自“二次元”的萌萌哒青蛙,它跟你作个伴,时不时地给你寄张明信片,而你似乎只需要看着手机发呆,感受这种彼此陪伴的温暖,你的孤独便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纾解。让你知道,无论如何,这只青蛙出去之后,它总有一天会回家——这种小小的乐趣,也构成了我们生活中的那点小确幸。
因此,可以说,这款游戏火起来背后,有社交满足,有对现实生活孤独、疏离感的自我投射,也有与电子宠物之间彼此陪伴的自我慰藉,本质上是人们孤独的内心与渴望社交心理的一次碰撞。
它满足并释放了玩家的母性与需要慰藉陪伴的孤独感,而在朋友圈的分享恰恰又可以满足自身的社交需求,因此,尽管它简单的不像话,也没什么玩点,但是却能一击而中人们内心的柔软,并可以让这种情愫悄然的释放。
但在这种价值认同和情感诉求背后,构建的却依然是一道孤独的藩篱,你从中看到了自己,但它或许并不是你希望成为的样子。因此,游戏可以是我们偶尔避世的港湾,但我们终究需要回归到现实世界。
相信这种结合碎片时间的不可控玩法很快会被国内山寨,说到这里值得一提的是,App Store目前的正版《旅行青蛙》是日文名称,而在App Store旅行青蛙中文名称则是一个山寨版“跳一跳”游戏,需要30元的付费下载,已经有不少玩家在冲动下花钱下载了山寨版的旅行青蛙,并引发了不少玩家的抱怨与警惕。
但对于当前的游戏市场来说,旅行青蛙的突然走红,会不会是轻度放置性手游的一个发展契机呢?毕竟用户对于游戏的需求是具有多样性的,人们吃多了火锅烧烤,偶尔也想要吃一碗清汤挂面。
在《王者荣耀》以及“吃鸡”之后,跳一跳小游戏以及旅行青蛙的走红,或许意味着这类治愈系轻量游戏会是许多用户的另一个选择,毕竟,这游戏本身也契合国内的含蓄社交土壤。
在社交能力强,线下聚会、面对面交流、陌生人交友沟通无障碍,线下社交也是相对开放的西方社会,我们很难看到这种游戏会有生存的土壤,而在中日的含蓄社交文化中,这种萌系游戏往往更能打动人心并且成为人与人之间的社交沟通与分享的润滑剂,也能让人们收获内心的一丝安宁与幸福。
或许,只要人们明白那种等待的感受和归来的温暖,就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