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后李光耀时代的新加坡:功利主义天堂充满变数

在这个政客当道,但却缺少真正政治家的时代,我们必须衷心缅怀那些逝去的伟人。虽然李光耀治理的仅仅是一个很小的城邦国家,但是他和已故中国领导人邓小平一样,都是过去50年间亚洲最主要的政治家。

这两位伟人——一位是身材高大的客家富商家族后裔,一位是个子不高的中国革命家——虽然背景不同,但有着共同的实用主义治国理念相似,而且治国方略被广为借鉴。他们的遗产现在遍布亚洲,到处都是城市化和经济高速发展的景象。

李光耀是提出亚洲经济发展之道基础理念的第一人,将资本主义现代化与国家引导型经济、专制政体相结合。虽然他强力压制持不同政见者,令西方尤其是西方媒体颇为不满,但并不拒绝外资、科技以及那些希望通过亚洲的发展谋利的资金。

在20世纪资本主义全球化浪潮中,英美资本或许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这轮扩张的缔造者却是李光耀和邓小平。

李光耀的成就

李光耀在1959年至1990年间担任新加坡总理,是史上最长的国家总理任期。但他的伟大绝不只是表现在其任期上,更在于他罕有的治国才能和成就的持久性。从新加坡独立至今,李光耀设计出一个世界公认的最成功、治理最好的城市。

1965年,在新加坡毅然脱离马来西亚后,国家前景远谈不上一片光明。失业率居高不下,新成立的国家充斥着华族、印度裔和马来人之间的内部民族冲突,还有当时南亚地区保守派与共产党之间遍地开花般的政权斗争。经过一段时期高速而粗放的增长,作为亚洲的大都市、重要的经贸中心,新加坡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1990年时已达到2,667美元,是当时东亚各国平均值的两倍,仅次于同一地区的日本,但依然落后于欧洲和北美国家。

面对隐约作现的危机,李光耀做出的应对,就是建立一个带有适度社会主义色彩的新政治体系,采取旨在吸引外资和打造制造业的发展策略。李光耀和他的人民行动党(People’s Action Party)将重心放在发展现代基础设施——从港口、道路一直到教育——这些是重中之重。

人民行动党最卓越的成就可能就是建屋发展局(Housing Development Board)的创立,它让绝大多数新加坡人从棚户区搬入面积虽小,但整洁而现代化的公寓。随着亚洲房地产市场的升温,建屋发展局有效抑制了新加坡的住房成本,使得新加坡的房价比中国一线大城市、香港或东京的房价要合理得多。

李光耀相信,让大多数人居者有其屋,将使新加坡更加稳定,但还不足以使其变得富足。在他的引导下,所有的一切——从街道清洁到发展世界上无可争议的最佳初等教育体系——都是按照吸引外资企业和技术人才而精心设计;而当时的中国、印度以及多数东南亚国家,要么闭关锁国,要么陷入灾难性的国内矛盾,要么就是被权贵资本主义所把持。

随着国际资本的到来,新加坡成为国际公司钟爱的落脚地。1968年,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在新加坡成立一家芯片制造厂,后来李光耀高度评价,并促使新加坡转型成为一个科技热点地区。

2011年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公司(Roland Berger)的研究将新加坡列为欧洲公司在亚太地区建立总部的首选地。在新加坡拥有亚太总部的公司包括微软(Microsoft)、谷歌(Google)、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 )以及家乐氏(Kellogg’s)。和规模大得多的东京相比,现在新加坡拥有的地区总部是前者的两倍多,亚洲其它欠发达的大城市则更不用提了。

李光耀的中国传统

毕业于剑桥,行为举止有着英国贵族风范的李光耀,将英语提升为该国的主要语言,此决定使得新加坡对外国投资者和劳动者尤其具有吸引力。但是在很多方面他依然非常中国化。他领导的人民行动党将英国议会形式与高度独裁、中央集权的领导体系相结合。作家亚历克斯•乔西(Alex Josey)将李光耀在人民行动党中的角色,用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中的领导地位来比拟。

邓小平在1978年访问新加坡时,发现新加坡的发展模式非常值得当时贫困交加的中国来借鉴:一套自上而下的政治体制,能吸引全球资本。据李光耀后来回忆,邓小平当时就被新加坡的现代繁荣景象深深地吸引住了:“他在1978年所看到的新加坡,”李光耀在他撰写的名为《从第三世界到第一世界》(Third World to First)的书中回忆,“成为中国人民应该可以实现的最低限度发展的参照标准。”

今天,任何来访中国的游客都可以看到邓小平规划的成果:五光十色的城市、遍布各地的学校、现代化的道路和交通系统以及一片的繁荣景象,并因此将这个众多新加坡人的故乡提升到几乎无法想象的高度。

但是这对于那些信仰自由民主的人来说,并不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新加坡的模式表明,更“自由”并不意味着能更繁荣。这被世界上很多发展中国家——包括中东、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奉为圭臬。

李光耀离去后的新加坡

李光耀建立了新加坡的繁荣和秩序,但他的成果是否能一代代传承下去就不得而知了。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这个共和国的技术官僚治国论;李光耀或许堪称新加坡的“国父”,但是他始终没能留下像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那样能将国人紧密团结在一起的信仰体系。李光耀的治国方略仅仅是实用有效而已。

实际上,尽管新加坡政府大力提升民族认同感,但最近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半数的新加坡人对自己的国民身份漠不关心,只要自己的财富能够得到保护即可。随着新加坡人纷纷信奉前外长外拉惹勒南(S Rajaratnam)描述的那种“拜金主义”,宗教和家庭等社会稳定力量渐渐弱化。宗教信仰缺失的证明是,这个高度繁荣的城邦,现在正加入希腊、西班牙、塞浦路斯、斯洛文尼亚和海地的行列,成为世界上国民情绪最悲观的国家之一。

因此即使新加坡已经实现了繁荣,但是不满的情绪仍然与日俱增,执政党人民行动党的支持率也降至独立以来的最低水平。人民厌倦了政府的管制,以及日益升高的生活成本,许多新加坡人正在考虑移民他国。目前已有约30万名新加坡民众生活在国外,几乎是十比一的比例。根据最近的一份调查,高达半数的新加坡人表示如果有机会将选择移民。

李光耀所创造的这一功利主义的天堂,将不得不面对如上海、北京这样的中国城市的竞争,新加坡前贸易与工业部部长孟文能指出。那些曾经将经营设在新加坡的公司,现在正面临迁往亚洲主要经济体的压力。以往在亚洲,可供发展先进技术和服务的地区很少,但是现在却很多。仅中国就有13个规模超过新加坡的城市,其中许多有着令人惊叹的现代基础设施,以及远比新加坡更为廉价的劳动力。

人民行动党的政策处方也引起民众广泛的不满。而其中一项提案尤其不得人心,该提案提出,到2030年,政府将通过大范围的移民政策,将新加坡人口由原本的500万提高至约700万。为了适应这种增长,规划师建议修建一个大型地下城市,内设大型购物中心,公共区域、行人通道以及自行车道。即使是温顺友善的新加坡人,想到要像科幻小说《时间机器》(Time Machine)里的莫洛克人那般生活在地下,恐怕也会望而却步。

新加坡更加依赖输入劳动力,因为新加坡的出生率居全球最低,这一点并不意外。很多新加坡人认为外国人口的涌入,使得他们自己有身在异乡之感。1980年,新加坡超过90%的居民是本国人口。如今,这一比例降至63%,而到2030年,如果政府计划实施,届时外国人口将超过本地人。

然而尽管存在这些问题,李光耀的成就都不可否认。在他的领导下,一个分裂、困顿的城市变成了散发着耀眼光芒的现代化大都市。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人们不禁会思考,在所有现任领导人当中,是否会有人在离世时再创李光耀式的传奇。 

译 杨宏 校 李其奇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李光耀  李光耀词条  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词条  新加坡  新加坡词条  变数  变数词条  充满  充满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