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agershare:在中国估计戒掉微博、微信、qq……也能节省出不少时间。
想让自己比别人更高效吗?如果你能和电视拜拜,还戒掉了facebook,那你每周能给自己多腾出5~10个小时的时间。
这种说法对那些专业精英而言简直是无稽之谈。我们的日程已经够充实了:边洗盘子边听有声读物;边在便利店排着队边回复邮件;下班后边开车回家边回复语音邮件。我们上哪儿去挤出更多的时间?
所以,如果真想提高效率,办法只有一个——而且还挺痛苦的——你得学会拒绝一些你本想去做的事情。
有志之士总期待各种尝试,“拒绝”对他们而言实在太难了。但对那些毫无吸引力的事情,拒绝起来还是挺容易的:比如让你2月份去布法罗做一场免费演讲;或以邀请你喝拿铁为名占用你1个小时的脑力劳动……然而当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摆在你面前时,那确实难以抗拒,除非你有自己的打算。
我最近得写封邮件回绝一个老朋友的邀请,他请我去大开曼岛做场演讲。我的内心很忐忑。这种事儿放在以前根本不是事儿,加勒比海的风景加上不错的薪酬,更何况又有老朋友出面,简直棒极了!但我还是回绝了。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有更重要的长远目标有待实现,我需要时间。
我的例子可能不具有普遍性,我只是想说你们应该也时常遇到类似的邀请,但你们也不可能有空去完成所有的事情,哪怕是完成其中的大部分可能都成问题。在此我想谈谈如何鼓起勇气去拒绝。为了坚定立场,你可以问问自己以下这些问题。
你最大的专业优势是什么
机会当然是人人都想把握的,不过如果这个机会影响了你早已安排好的计划就不划算了。每个人都会给自己在这一年里树立几大目标。我的目标是继续我的研究,再出本新书,在线发布一期课程,以及赚点儿演讲费和咨询费。(大开曼岛之旅本也不太耽误事儿——如果足够有趣的话,没准我愿意腾出点儿时间去一趟。)
你一共干了些什么
我们很容易被工作邀请函中的光环所迷惑,或许压根儿没什么光环,只是因为有人邀请,有点儿自恋罢了。但你务必得搞清楚自己要干啥。除了承诺书自带的各项条款,你可能还需要制定计划甚至做一些前期准备工作。另外还有行程时间,后续的电话回访等等都需要考虑到。只有将方方面面考虑周全了,才能对自己的投资回报率(或相应的损失)做到心知肚明。记住,在答应别人之前,你得想清楚。举个例子吧:人家请你去参加一个在线会议,听上去也就1小时而已。但你得准备PPT吧,还要根据反馈信息进行修改;还得和利益相关者提前通个气儿;会议前几天还需要将整个流程先过一遍……这些隐形工作能花掉你好几个小时的时间。
机会成本是什么
上我辅导课的一名客户最近向我倾诉,他近期接受了一场公益演讲的邀请,他为此决定出现剧痛反应。演讲那天他本没有特别的安排,但随后又有人请他演讲,给薪酬的那种,只是日子和公益演讲冲突了,他也只看着赚钱机会白白从眼前溜走了。别忘了你拒绝某些机会的同时也是为了空出时间接受其它更好的机会,好的机会会带给你更高的金钱回报,还能让你的人脉向平行甚至你更为感兴趣的方向拓展,甚至有助于你向自己的年度目标迈进。即便“拒绝”没有带给你更大的收益,你至少腾出了更多的时间,去为你的头号目标而努力。
身体和心理成本是什么
当然,钱还不是最重要的,即使与自己的职业目标有相关性,有些机遇该放手仍需放手。健康问题也必须考虑在内——健康问题往往容易被人忽略。2015年我在4个大洲进行了74场演讲。在参加完一场国际事务回程的路上,我染上了一种特殊的恶性流感。我发誓以后在做决定时得更清楚自己的需求,也必须有选择性。如果某场演讲不符合我的战略目标或价格点,我就必须婉言谢绝。只有这样我才能为那些合适我的邀请保持良好形象。
理论而言,我们都知道专注的重要性。众所周知,若想在实现远大目标的道路上有所前行,必须腾出专门的时间来完成自我发展。但我们仍然对一些好的机遇没有抵抗力。事实上大多数人都不会拒绝,因此他们只能给自己越来越多的压力,让自己更加疲惫直到心力憔悴。对各种机遇来者不拒的初期,我们中的大多数还是事业上的成功者。但还是得努力学会拒绝,那样才能达到更专注更高效的水平,促使你变得卓越。
本文作者Dorie Clark是一名市场顾问兼职业演说家,在杜克大学富科商学院执教。她有一本著作名为《重塑自己,更加出彩》。你还能得到一本免费的自我出彩评估工作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