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agershare:试着做不喜欢的事吧。
去年夏天韩寒说:听过很多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但那并不是谁的错误。
真正的通透那些“人生道理”,一定需要在滚滚红尘中摸爬滚打,踉跄前行,切身体会过伤害,感受过温暖,才能拥有镌刻在生命里的字字带血,句句是泪的人生真言。
刚上班那会,我看到那些整天带着个浪琴、欧米伽手表的女生,就觉得这些人特装逼。
我女汉子很多年了。看到那些天天倒腾自己,面膜化妆服装搭配的女生,一直觉得特轻浮,肯定没什么内涵。
我去迪卡侬买了个运动水壶,有吸管的那种。同事看到了,说,我最不喜欢有吸管的水壶了,清洗起来很麻烦。
我爱上跑步,每周3次,至今已经3个月,有人跟我说,你不要这样跑步,你看那个XXX,跑步跑的膝盖受伤,最后连山都爬不了了。
大学时候,我有个同学,性格特张扬,典型的跟谁都能相见恨晚的交际达人。心里特别讨厌,特别看不爽,觉得这样的人真虚伪,跟谁都好。我不屑做这样的人,也不屑跟这样的人来往。
上面的事情,有些主人公是我,有些不是我,但是在里面,我都能看到曾经自己的影子。有点墨守成规,有点偏激、固执己见。按照自己界定的规则生活,执拗的认为自己的观念才是人生的不二法则,还看不惯其他不按照此法则生活的人。
伊索语言里面那个著名的狐狸的故事。说有只想吃葡萄的狐狸,因为自己摘不到而没吃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这个在心理学上称之酸葡萄心理。
我想,过去的自己就是那只吃不到葡萄的狐狸吧。因为得不到很痛苦,或是实现的过程很痛苦,就告诉自己葡萄是酸的。用这样的方式安慰自己,以期消弭痛苦,从而达到暂时的心理平衡。
如果抚慰还显不够,就开始使用酸葡萄心理的升级版本——甜柠檬心理: 我就是不要跟你们一样,我就是按照自己认定的路子去走,凡是不符合我价值观的做法和思想都是我所鄙视和不屑一顾的。
忙不迭说“我不” 于是渐渐成为自己的态度和风格。很多时候,好像是为了反对而反对,目的是为了凸显自己的与众不同和见解独到。然而懂我的人却越来越少,不过并没有关系,我告诉自己也许我生性孤独。
这种孤独犹如中“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决绝和寂寞。对了,关键是,你们这些凡人都不懂我。而我,也不需要你们懂。
我过去一度认为我与众不同,认为我是一个众人不能理解的天才,我曾嘲笑让我改说话方式的“俗人”,我曾暗自腹诽不爱学习爱装扮的“绿茶婊”,我曾鄙视那些说话好听的“马屁精”,我曾经与一个爱出风头的朋友割席断交。
我一直以为我是对的。时间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如风沙般侵蚀我看似坚强却不堪一击的“石头”表面。
思想开始动摇,慢慢发现,芸芸众生,天才何其少,往往是普通人还没做好,却得了一身天才的毛病。那些原来固守的东西,未必有想象的那么正确,那些一直讨厌回避的东西,并不如想象的那么不堪。
所以,以上几件事情的发展也多了岁月这把刷子留下的印子:
1、讨厌戴手表觉得装逼的我自己,有一天,拥有了一块品牌手表。带上之后,发现带个有质感的手表,其实也不赖,还可以增加自信。
2、闺蜜看不下我整日不修边幅的样子,硬逼着我去打扮,教我简单的化妆,突然发现,每天出门都感觉自己精神奕奕的。
3、说清洗有吸管的运动水壶很麻烦的同事,过了没多少天,她自己也买了一个。跟我说这个水壶喝水真的很方便。
4、说跑步不好的同事,后来我看见他自己在朋友圈发大汗淋漓的朋友圈,表示,运动完出完一身汗真是太爽了。
5、工作后,慢慢的因为工作需要,我学着跟人相处,跟很多人谈笑风生,我发现这样也没什么虚伪,反而大家还挺喜欢你的。而且越来越觉得,学会说话是一门艺术,说一些恰当的话,适当的时候可能会不经意改变事情的流向。而且学会说话,也能减少直来直去的性格伤人的机会。
也许你会说,看哪,时间把一个单纯的愣头青,变成了一个虚荣的老油条。
这句话,就是曾经的我,对苦口婆心一心要“渡化”我的人说的话。
此时此刻,我自己却变成了那个苦口婆心的人,絮絮叨叨的想要分享给年轻人,一些他们可能不爱听的生活感悟。
你看,我们确实会变成我们自己讨厌的人。不过,现在的我却并不讨厌现在的自己。
没错,我变成了我自己口中的“老油条”,可是更多时候,我为自己感到欣慰。因为我变得包容性更强,我开始学着去尝试,学着清除自己给自己设定的条条框框,接触不喜欢的人,做一些不喜欢的事。在尝试新事物的过程中,收获不一样的力量。
人生的大多数时候,我们像是怕被妖怪伤害的唐僧,固守在在自己划下的圆圈内,图一个安全舒适的空间。站在这个心理的舒适区,看着别人做错了。就笑,你看吧,我就知道这样不行。着别人做对了。心情就不好,然后酸溜溜的说,哎哟嘿,还真的做成了。我们走着瞧,看你能得瑟几天。
因为反正别人是输是赢,我的生活还是如此,并未受影响。
最后年年岁岁花相似,你还是原来的你,人家却已不是原来的人家。
不敢突破的原因很多,归结起来无非是:害怕现有的生活被打乱,害怕新的生活不如现在好。一句话:无法承担冒险的代价。
嗯,悲观主义的世界,总是如此。因为总是会看到新事物那不好的50%,却忘了还有好的50%。
所以,为什么要划地为牢呢?为什么“不”走圈圈出去看看呢? 世界也许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坏。
不喜欢装逼,可能只是因为不了解,他们只是对生活有追求,而你单方面的统一将他们划分为装逼。当经济水平达到可以“装逼”的阶段,你会发现,你喜欢某个品牌,也许并不因为这个logo,而是这个东西本身让你用的舒心,它的品质做工让你心仪。你用它,更多的是善待自己,而非作秀。
不喜欢运动,因为膝盖会受伤,很可能只是没有得到专业的指导或者运动量一下子上的太猛,何不找个专业教练指导一下呢?或者先从走路开始,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跑步方式?
不喜欢化妆,喜欢天然。问题是天然就美的女子太少,大多数女子一般都要稍稍修饰,天知道你不会被自己化个淡妆也同样纯净美丽的样子惊艳。
不喜欢麻烦的清洗有吸管的运动水壶,可能只是因为忽略了吸管带给你的便利,还有,也许有吸管的水壶清洗起来并没有想的那么困难。
不喜欢跟很多人在一起,也许是没学会怎么跟人好好的相处。害怕大家不理你带来的尴尬。当你开始学习讲温暖的话,你发现,别人开心,你好像也很开心。何乐不为呢?而且,活泼爱表现的朋友一般比较自信,周身散发正能量,当关注点不在“讨厌”上了,换个角度,就会发现,咦,原来她们也很可爱。
新事物也许是坏的,也许是好的,可是总有50%好的可能性。
如果没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可能我们到现在都失去了品尝美味的机会?
如果没有第一个发明电灯的人,现在我们的城市怎么会灯火通明,五光十色?
如果没有莱特兄弟发明飞机,我们现在还只能跋涉在“丝绸之路”上翻过雪山趟过沙漠,听着驼铃和鸟叫?
如果没有第一个炒股的人,谁能知道这种虚拟的东西竟然可以挣到真金白银?
很多人都在自嘲,为什么我听过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看似无奈中透着悲凉,我却觉得好笑,因为自嘲的差不多都是如我一般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二三十年,一般来说,仅仅也就是一生的其中一段吧。很多年轻人,包括我自己,总是想要睿智的表现出看透世事的模样,其实是否就如辛弃疾写的“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一样呢?
还有一个原因是,你就算知道所有的道理,可是你从未去践行过,这些道理跟你的人生只有很少的相关性。所以在你年轻的岁月里,你仍然还是过着什么都懂却什么都不做的日子。然后故作沧桑,说道理都懂,可是我却过不好这一生。
难道怪道理吗?还是怪社会?
指责别人是否永远比指责自己更让自己好受?因为贪图不痛不痒,所以选择忽视自己,责怪其他?
有句老掉牙的英文谚语:No pains,no gains。
没有疼痛,哪来成长?当我决定开始正视那个“强说愁”的自己,正视那些我讨厌其实是逃避的东西。我觉得我好像比以前更加勇敢,这种勇敢不是固执已见的孤勇,而是敢于直面痛苦的坚韧,未来的路上,妖魔鬼怪还是很多,我选择打怪升级,而不是躲避修禅。
因为我开始明白,想要真正懂得那些人生道理,一定需要在滚滚红尘中摸爬滚打,踉跄前行,切身体会过伤害,感受过温暖,这样才能拥有镌刻在生命里的字字带血,句句是泪的人生真言。
而这一切,都需要你大胆的跳出框架,正视痛苦,尝试未知,去挑战那个畏畏缩缩不敢前行的自己。
有句话我很喜欢:人生不妨大胆一点,反正只有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