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中国往那走,世界就往那跟

安德鲁·皮帕(AndrewPeaple)评卡尔·格特(Karl Gerth)的新书《中国往那走,世界就往那跟》

几乎每周,中国都会变成某种产品或商品的最大市场,中国消费者的年龄也超过了我们。中国变化快,你说怪不怪?牛津大学默顿学院的历史学家卡尔·格特免不了对此产生了兴趣。只要一有时间,格特就会着手研究中国正在发生的变革。在这本书中,他深入浅出地对过去30多年里发展出来的中国消费文化进行了探讨研究。

不过,这本书可不是枯燥无味的学术著作。书中有好几章描写了格特1980年代在中国做学生时留下的印象。文字当中还穿插了许多有趣的故事。格林还重点用报纸与其它一些现代媒体的例子来支持他的论点,并显示出他对中国地区细致深入的了解,比如谈论一首你不可能从牛津大学的书呆子嘴里听到的台湾流行歌曲。

此书的中心在于描写消费主义——就像格特所说的,原本潜藏在中国人身上的这种基因是如何爆发出来——并改变了整个国家,然后中国消费者又是如何改变了世界工厂产品的生产种类。随着商品消费量的增加,中国不仅涌现出大量的新产品,街道上的广告牌、商场、电视广告、的士电视广告、公交电视广告更是接踵而至,消费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中国的面貌。

随着汽车文化的与日俱增,中国的城市更是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凯蒂·玛露(Katie Melua)早该重写那首2005年创作的短诗《北京的九百万辆自行车》,要知道当年的滚滚自行车流早被汽车挤边上去了。格林还描述了进口产品对中国消费文化的影响,如台湾与韩国——它们不仅向中国输出流行音乐,还输出了餐饮文化,如来自台湾的永和大王快餐和鼎泰丰小笼包。

受影响的不仅仅是中国,中国消费者也让每一家公司都要作出改变以设计出符合中国市场需要的产品,甚至改变了某些公司在其它国家的产品销售。比如在汽车领域,大众汽车最近刚在中国发布了它们的第一辆油电混合汽车,时间比美国还早。这是因为中国汽车市场最近刚成为了世界第一大市场,随着汽车数量的与日俱增,中国的环境污染压力也是越来越大。中国政府希望能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因此,正致力于推动一个巨大的“绿色汽车”市场的发展——格特说,这就象是把上等苏格兰威士忌和绿茶混在一起喝。

近来出版的类似描述中国崛起的书籍中,多数尽是让人眼花缭乱的统计数字,一个接一个,看得人喘不过气来。在宏观上对中国经济发展背景进行描述的书却没几本。格特在书对于中国经济结构持续发展不均衡的现象没有着墨太多,比如说在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中,投资与净出口继续保持显著增长,而家庭消费金额也跟着水涨船高的矛盾现象。不过书里还是谈到了一些不足之处,例如中国的银行利率被设置得很低,以支持国企信贷,压制了家庭存款的回报率。这样的金融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国内消费水平的提高。

格特在书中着重提到了由于中国消费主义影响而造成的社会强烈紧张感。中国人对奢侈品近乎病态的追求,对财富无止的渴望,造成了争名夺利的社会风气。与此同时,随着某些个人财富的不断增长乃至引人注目的地步,很多人深感社会财富已集中在贪腐分子及既得利益集团手中。肥胖人群在中国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中——他们吃得越来越多,尤其是高油脂、高热量的食品。

来自外部的文化影响有时候还会备受谴责,有人说它们是在创造“精神污染”,比如说台湾的文化。政府官员们为阻止受禁产品入境而疲于奔命,因为消费群体的需求实在是太庞大了。格林引用了一个购买盗版电视剧的19岁上海女孩的话:“像我们这样的女孩子心里要是喜欢些什么,就没什么人可以挡住我们的啦。”格林还深入调查了中国消费市场中最黑暗的部分:人体器官交易与性交易。

中国的社会紧张感令中国企业深感吃力,这让我们产生了疑问,他们怎么能登上世界市场的舞台呢?格特在书中描述了一些中国企业在试图成为全球品牌时所遇到的问题,尤其是如何克服中国产品挥之不去的“低劣”名声。迄今为止,还是有一些中国公司成功地在海外市场上建立起了家喻户晓的名声,创造了出色的市场业绩,如同日本人和韩国人曾做过的一样。

中国公司如何战胜各种挑战而崛起,那将会是格特的下一本书中值得探讨的话题。目前来说,他在这本书里对中国消费市场的关键之处进行了有价值的介绍。无论是对于那些想要打入中国市场的管理人员,还是想要了解消费主义是如何改变中国的社会学家,本书都值得一读。不过,如果你想要获得关于中国消费市场对世界经济影响更全面更广阔的了解,还是去别的地方找吧。

皮帕先生是《华尔街日报》《街知巷闻专栏》的撰稿人。

来源The Hungry Dragon

译者幸福的微笑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中国往那走,世界就往那跟  中国  中国词条  世界  世界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