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我选出大学最应该掌握的一项技能,毫无疑问,一定是做规划的能力。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在之前的一篇文章里说过,不要以为进入了大学就可以放松了,大学只是另一条起跑线,而且,比高中要严峻得多。
原因很简单:不同于高中,大学里的一切,完全靠自己的主动性和驱动力。
优秀的人,早在大一、大二,就已经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开始集中精力往规划好的方向冲刺了。如果你等到大四才开始行动,其实就已经晚了。
举个栗子,有些朋友想进广告公司,但如果你等到毕业才去投简历,你会发现:广告公司根本不要没有经验的人,尤其是国际4A。
那么,你不得不先到其他行业曲线救国,或者干脆放弃这个方向——你看,比起大二、大三就在4A里面实习,毕业后顺利成章留下来的,你比别人晚了多少?
再比如,有个朋友想进咨询行业(真事),结果到了临近毕业,才发现:优秀的咨询公司,不但对专业有着非常狭窄的要求(金融、计算机等),最低学历也是硕士,普通本科连面试的可能都没有,怎么办?
如果早几年知道这件事,一早就可以转专业了,再不济,也可以提前准备考个研。
所以,为什么要做好规划?因为,我们人生中的许多选择,都要填满前置技能才会出现。
如果你没有事先做好准备,你要么就只能花更多的时间去弥补,要么就只能像所有平庸的人一样,在那些门槛最低的选择中挑选和徘徊。
更进一步的是,很多时候,我们遇到的许多困境,乃至于使我们的人生变得平庸乏味的罪魁祸首,其实,都是因为我们活得太过随意。
比如,我经常收到这样的私信:
大学学了个不喜欢的专业,一直很抵触,毕业之后也不知道做什么,就这样晃荡了一年,好无奈……
是不是我太眼高手低了?一年里换了好几份工作,每一份都待不久,现在很焦虑……
我一点都不喜欢现在的工作,但是又没有能力跳出来,每天都很忙,觉得未来的日子好迷茫……
其实,不满意现状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知道该往什么方向改变。
就像身在一个巨大的迷宫里,看不见周围的路线,日复一日地活在焦虑和迷茫之中,不断地往左往右试探着迈出步子,到头来却发现兜了一个巨大的圈子。
就算能走出去,也是靠着运气,回过头看,更不知道走了多少冤枉路。所以,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我总会告诉他们,先尽最大的时间和精力,想清楚方向和规划。
在你没有一个清晰的——至少是初步的规划之前,一切的努力都是无意义的。它们只会成为大量的试错成本,成为在迷宫里一次次兜圈子的脚印,徒耗精力。
既然规划如此重要,那么,如何做好规划呢?
愿景:我想成为怎样的人?
讲一个故事吧。我在店里吃早餐,看见有个女人跟店主起了争执。
好像是店主少放了一颗蛋,她要求退钱,店主不肯。旁边有个女人,估计是她的朋友,一直在劝解。
吵着吵着,那个女人突然坐下,捂住脸,哭了出来。她朋友吓了一跳,忙不迭地跟她说:不就一个蛋嘛,哭什么,咱们不要就是了。
她抽泣着说,我不是哭这个,我是伤心,为什么我都30多了,却还要为了一个蛋跟别人吵架?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尽管作者的笔调多少带着一点促狭和调侃,但却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有多少人就像这样,曾对生活怀着各种各样的梦想和憧憬,却被现实一次又一次地迎头棒击,磨蚀锐气,最终成为自己以前最讨厌的那种人?
如果你不希望这样,如果你希望能够自己掌控自己的生活,那么,你可以先问自己这个问题:10年以后,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你是想成为时尚前沿的焦点,出入时装周、酒会;
还是想拥有自己的一间小店,一家工作室,享受充实而快节奏的事业;
抑或是成为一名旅行美食撰稿人,天天飞往各地寻觅美食;
又或者,是想安稳下来,拥有一间不大的房子,享受恬静的家庭生活?
无须进行过多的思考,相信自己的内心,捕捉住第一时间浮现出来的碎片,可能是一些形容词,一个场景,一种氛围,一些物质。
将它们写在纸上,作为主干,然后,填充进必要的脉络、骨架,慢慢完善,直至将这种生活状态勾勒完整。
这个过程可能会花上几天,不要急,尽量遵从自己的内心。
尽量写得更具体一些。然后,准备一本空白的笔记本,打开第一页,将它写上去。它将成为你往后一切努力的方向和根源。
门槛:我该满足什么条件?
第一步的结果,只是帮助我们梳理出了自己想达到的生活状态。需要将它明确下来,进行分解,才能落实到后续的行动之中。
请打开笔记本,在第二页尽可能地罗列出你所知道的、达成目标需要满足的条件。
以开一间咖啡店为例,你需要满足的条件,可能是这样的:(未必准确,只是一个参考)
一笔至少30万元的启动资金(视城市和地段而定。包括租金、装修以及前几个月的必要开支等)
咖啡的相关知识
店铺运营、资金管理、会计等基本商业知识
市场营销及推广的基本知识
平面设计、空间设计的基本知识(店面、LOGO设计和店内布局)
有竞争优势的媒体资源和人脉关系
稳定可靠的供货渠道
大量的成熟案例参考资料
……
这样一来,你需要做什么,就非常清晰了。「能否在10年内开一家咖啡馆」,就变成「能否在10年内满足这些条件」。
不要急于求成,一开始你列出的条件,可能很不完整、不严谨,慢慢来。
有疑问的地方,就去网上搜索资料,去知乎提问,或者请教对这方面比较熟悉的人,对这一页反复修改、增补,直到趋于完善为止。
路径:如何满足这些条件?
这是整个规划里面最重要的一步。第二步列出的条件中,每一个问题,都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比如:
会计和账目管理是一项非常繁琐的工作,你可以自己来,也可以跟朋友合伙、由他来负责这部分,也可以雇佣一位员工帮你分担;
店面设计、LOGO设计,你可以请朋友帮忙,也可以委托给专业的设计公司;
一开始的启动资金,你可以向家里人求助,可以向银行贷款,也可以自己一步步攒齐……
不同的解决方法,会有不同的要求,要根据你的实际情况来处理:
如果你家境良好,没有太多资金方面的压力,那显然,你就可以挑选一份比较轻松的工作,把省下来的时间和精力,去看市场营销方面的书籍,学习推广和运营知识,甚至到咖啡馆里面打工、积累经验,都可以;
如果你家境一般,打算靠自己攒齐启动资金,那你可能就得选择比较辛苦、加班较多,但收入也相对较高的工作。或者在业余时间接一些外包和私单,平时也多注意开源节流,以攒齐存款为第一优先级;
如果你的朋友里面有管理和财务方面的专业人才,关系也足够好,你就可以把这一块完全交给他,把自己的精力聚集在其他方面;
又或者,如果你打算在推广上面花大力气,那是不是可以选择新媒体相关的行业,积累这方面的经验和人际资源,为将来打好铺垫?
翻开笔记本的第三页,把你的这些思考过程,详细地写下来:
我拥有什么样的资源和优势?
我需要聚焦和关注哪些最核心的条件?
我可以采取什么方法解决它们?
仔细思考这些问题,大量地去查找信息,在这个基础上,提炼出一份概要的“计划”,并对它反复进行打磨。这一步的意义在于,只做那些对长远规划有益的事情。
比如,我在之前的文章里提过,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低回报的兼职上。但是,如果你的长远目标是开一家咖啡店,那么到咖啡店里兼职有何不可呢?这个时候,它的回报就不是简单的金钱了,而是成为你整个规划必不可少的一环。
再比如,许多人一到周末,要么睡一天,要么逛街、玩游戏,这样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你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和方案,你是一定不会容忍自己这样的。你会去图书馆看书,会去练习技能,会早起去健身。
因为你清楚地知道,按照你的计划,只有这样,才能离你的梦想更近一步。
量化:我要实现什么进度?
为什么有些人制订了计划,却总是得不到落实,有些人却可以一步步朝着计划前进?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计划本身的“有效性”。
什么是有效的计划呢?有一个通用的原则,叫做SMART原则。亦即「具体、可衡量、有可行性、有相关性、有时间期限」。
刨去可行性和相关性这两个显而易见的原则——目标必须有可能实现、目标必须与整体规划和其他目标相关。
可以看出,最核心的部分,就是“量化”,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我需要在什么时间点,达成什么样的进度?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我要写一部小说”就不是计划;
“我要在3个月内完成一部60万字的小说,平均每周不少于5000字。” 是一个初步的计划;
“我要在半年内完成一部小说,前3个月用于构思和准备素材,后3个月专注写作,平均每周不少于5000字,总字数不少于60万字。发布之后,在1个月内获得100个订阅,并且总体评价中好评需要超过60%。”就是一个很完善的计划了。
同样,“我要学习市场营销知识”只是一句空洞的话,如果要使之成为计划,可以这样设置:
“我要在1年内读完20本市场营销相关的专业书籍;每晚至少读30页书,学习1-3个知识点;每周至少写一篇不少于3000字的学习心得。”这样,就是一份有效、可执行的计划了。
请在笔记本上,翻开下一页,把确定下来的计划一条条列上去。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做一份表格:
横轴是每一项计划,纵轴是每一天的日期,再标出相应的进度和时间点。然后,每一天按照计划去“打卡”:
今天读了25页书,就写上25;今天背了30个单词,就写上30。诸如此类。让自己对自己的执行情况、进度实现情况都能一目了然。
原则上,计划确立之后,不要频繁地去改动它。所以,一开始制订的时候,要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好强度,最好设置在「需要付出一定努力就能够达到」的程度。这样才能对自己起到鞭策和激励的作用。
反馈:我的规划合理吗?
人毕竟不是全知全能的,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在按照计划执行的时候,做好每一天的记录。
试行一段时间之后,再根据这段时间的实际情况,对下一段时间的计划进行调整。一般来说,1—3个月重新制订一次计划比较常见。
以背单词为例,如果第一个月你给自己规定的计划是每天50个单词,1个月之后,你发现没有一天能达到目标,最多也不过30个单词,那么第二个月你就可以将目标设置为30,类似这样。
同样,在实行前文所说的长远规划时,如果你发现规划有误,或者有更好的方式可以满足条件,都可以及时对规划进行修改和调整。
末了,再多说几点。首先,这是一个思维方式,亦即「规划-列出条件-找出方案-分解量化-反馈检查」。
你可以把它应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10年能不能变成1年、3年、5年,甚至半年?当然都可以。按照你想解决的实际问题来调整就好。
然后,如果你不知道开咖啡店需要多少钱,需要学习什么知识,怎么办?你可以在网上搜索资料,实在找不到的,去问身边的人(或者通过他们去问他们的朋友),去知乎和在行上找专业人士请教,或者,直接找一家咖啡店,跟老板搞好关系,跟他闲聊,都可以。获得信息的方法无穷无尽,不要止步于这个障碍。
最后,讲个故事,给大家一点信心吧。
我有个同学,大学的时候,每天回到宿舍就是玩游戏,周末也一直宅着。大四的时候,他去了一家游戏公司实习,做了两个月就辞职了。
“我不喜欢那种环境。”他说。“团队,同事,办公室,每天做的事情,我都不喜欢。太混乱,太low。”
后来呢?他回家休息了两年,学英语,考雅思,两年后,考进英国某排名前五的大学,读了个管理学硕士。
回国之后,参加某跨国IT咨询公司的面试,在一片计算机专业的海归硕士和专业人士之中杀出重围,顺利拿到了助理顾问的职位。现在已经是某个team的leader。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
其次就是现在。
作者介绍:
Lachel,前公关人,现任职于互联网,知乎16万赞答主,专栏撰稿人,公众号:L先生的猫(lxianshengm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