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成功创业屌丝曹操凭什么干垮富二代袁绍?

Managershare:今天M君带你重温三国中袁绍和曹操的故事。

袁绍:庶出的盟主

现在是个成功学大行其道的年代,人人都期盼成功,都想要创业自己做老板,这对吗?当然没错。但是,教你如何成功的那些人靠不靠谱,这又是另外一个问题了。有些年轻人很纳闷,听了不少讲座,机场的那些光盘也看了不少,怎么自己还没有成功呢?

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在我看来,很多人听成功学不得要领,最主要的就是没有掌握“孔子法则”——你得先弄明白什么叫“失败”,才能搞清楚什么叫“成功”。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历史上的失败人物做案例。这个人是谁呢?说起来也是大名鼎鼎,就是官渡之战的主角之一:袁绍。

市面上关于袁绍的书不多,没办法,因为大家的眼睛都盯着成功人士嘛,你看,关于曹操的书就很多,各种解读曹操权谋的书更多。许光头手里的这本关于袁绍的书,书名叫《袁绍新传》,但这是1991年台湾出的版本,据说2013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了简体字版,改了名字叫《袁绍:庶出的盟主》。

袁绍,字本初,汝阳人。虽然说不上是含着金钥匙出生,但袁绍的家世也够可以的。最有名的就是袁家“四世三公”。“三公”是什么呢?是东汉最高的官职:司徒、司空、太尉。袁家连续有四代人做过“三公”,那是名副其实的官二代。跟袁绍相比,曹操就是个屌丝。

但是,历史都是胜利者写的,袁绍的出身再好,在历史上也是个失败者。所以,很多人都以为袁绍是个草包,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上只提到过他一次,就是曹操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然后统一了北方。《三国演义》也将袁绍脸谱化,比如优柔寡断、儿女情长,打官渡之战的时候,竟然因为儿子生病,就放弃了绝佳战机。

但是,真实的袁绍可不是这么简单粗暴就能够概括的。作为一个创业者,袁绍在事业的前半段,可以说表现出了非同寻常的才华与智慧。以下,许光头就以一个创业者的视角,来给大家解读一下袁绍这个人。

创业者的素质

首先,要创业,先得闹动静。创业跟创作不同,因为创作可以一个人单干,好像许光头这样,一个人做自媒体,可以摆出一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逼格,我没有负担啊。但是,创业可就得有团队,你要养活一帮人,你这边逼格抬得高高的,手底下那帮兄弟得饿死。所以,如果要创业,就必须一炮而红,黄鼠狼掀门帘子,露一小手。在这方面,袁绍的创业之路,从亮相就很漂亮。

袁绍的生父名叫袁逢,袁逢有个哥哥名叫袁成,长得是一表人才,而且是当时京城的政治明星、交际花,可惜年纪轻轻就早死了,没有儿子,后继无人。袁逢觉得大哥可怜,在他临死的时候,就把自己的儿子袁绍过继给了袁成,当时袁绍年纪还很小,但名义上就“丧父”了。

官二代嘛,朝中有人好办事。袁绍刚刚二十岁,按照当时的说法还没有成年,就出任濮阳县的县长。但是,这时候袁绍的继母突然病故。袁绍闻讯后,当机立断做了一个非常高瞻远瞩的决定——辞官回家,而且要为继母服丧三年,同时作为给继父追加的服丧——袁成死的时候,袁绍还太小,没有服丧。

当时的小伙伴们都劝袁绍:你这正处在事业的上升期,忠孝不能两全,为皇上尽忠,人家也不会说你什么的,何必呢?但袁绍坚决不留恋已经拥有的官位,回家去也。这个举动真是太高明了,你不得不说,袁绍的眼光是很长远的。

要知道,东汉的人事制度有一朵奇葩,就是“孝廉”。你是不是人才,能不能得到朝廷的重用,所谓“孝顺亲长,廉能正直”是很重要的一个“考试科目”。当然,这个制度比先秦的那种以血缘关系来世袭官位的制度是要好得多,起码给了普通人机会,进入统治集团。但是也造成一个很不好的现象,就是东汉人喜欢作秀,明明没那么孝顺,也要假装孝顺,而且互相攀比孝顺。

我们都学过那首诗,叫“察孝廉,父别居”。意思是说,明明是“孝廉”出身,自己住豪宅,却给老爹老妈住地下室。所以,当时其实是没有为过世的父母追加服丧的传统的,但是袁绍重新发明了传统。然而等袁绍服完三年丧,再出山的时候,可不得了,谁见了都竖大拇指。

你看,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创业者需要的第二个素质,就是:不跟制度较劲。很多失败者有个共同特点,就是喜欢抱怨制度,说都是因为社会太黑暗,所以我的才华得不到施展。制度从来没有所谓最好的时候,只有跟之前的制度相比较好而已,如果都要等先有好的制度,你的才华才能施展,只能说明一点:时代不需要你的才华。

其实,无论在任何制度下,都有固定比例的失败者,有的人只不过是不敢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而已。汉朝的制度,在我们今天的人看来难道不是很低级吗?但袁绍没有跟这个制度较劲,只是利用这个制度去建立自己的不世功勋,这才是成大事者应该有的态度。

想要创业,团队最重要,等袁绍再回到京城洛阳的时候,全天下的人才都慕名而来,投靠他的门下,一个团队很快就形成了。就好像微博上的大V,只要够有名,也不管你是在哪方面有名,随便吆喝一声“我要创业”,自然就会有各方江湖豪杰来相助,王朝马汉在身边,当时张邈、许攸、郭嘉……其中还有一位来投靠袁绍的,说来好笑,就是后来他的死对头:曹操。

可能大家最熟悉的关于袁绍的故事是两件:第一,是诛杀宦官;第二,是结盟讨董。这两件事经过《三国演义》的渲染,曹操的戏份比袁绍重,感觉袁绍是作为配角出现的。在真实的历史中,袁绍的重要性实际上是大于曹操的。

讨伐董卓的时候,袁绍是十八路诸侯总盟主。虽然大家都说,真正打仗的就俩,一个曹操,一个孙坚。但是每个人的作用都是不可取代的,袁绍天生就有个人魅力,这你也要服气。就好像,马云不懂技术,但你不能说阿里巴巴不是马云亲自操刀的,马云就不重要,对吧?所以,袁绍在讨董的整个过程中,作用是大大的。要不然,也不会逼得董卓要从洛阳迁都去了长安。

但是,打跑了董卓不代表创业成功。原有的权力规则是被打破了,但新的疆域还没有划分。创业者最喜欢这种时候,如果社会稳固得跟铁桶似的,那就没有创业的机会了。只有固化的格局被一阵外来的力量打乱,这时候那些有准备的大脑才蠢蠢欲动起来。

所以,在讨董结束之后,就进入了三国史上最有趣的一个阶段:群雄逐鹿。袁绍的才华,到这个时候,才真正有机会华丽登场。他是怎样一步步得到冀州、幽州、并州、青州这“河朔四州”,并称霸中国北方的呢?接下来说说袁绍创业的故事。

袁绍是如何做大的

袁绍和曹操在性格方面其实有点儿像,就是无论获得多大的成就,周围的人怎样捧着,但他们性格的深处,底层心理是自卑的。这和两个人的出身有关系,袁绍是庶出的,他的亲生母亲是婢女,虽然过继给袁成以后,名义上是长子,但像他弟弟袁术这样知根知底的人是看不起他的。

曹操也是。曹操本姓夏侯,因为他爸爸做了太监曹腾的养子,这才改姓曹。所以,很多人嘲笑曹操的时候都喜欢说:“哎哟,你是太监的后代。”官渡之战时,袁绍还写檄文,骂曹操是“赘阉遗丑”——阉掉的人遗留下来的丑角。但是你看,往往这样的人在创业的时候容易成功,因为他憋着一口气,一定要证明给别人看。

袁术虽然心底看不起袁绍,但这“二世祖”跟他哥真是没法比。整天做黄粱美梦,好像春天的虫子,感觉到春天来了,就蠢乎乎地往外拱,结果一个倒春寒,全冻死了。袁术后来忍不住要称帝,结果当了几天皇帝,就被灭了。

话说讨董之后,袁绍和另一路诸侯合流,就是冀州牧韩馥。可是,韩馥才是当地真正的军阀,袁绍虽然有名,但是在当地没有实权,尤其是军粮掌握在韩馥的手中,所以只能以帮韩馥带兵为由。但是,真是架不住袁绍的个人魅力,人缘好,和韩馥手下的文臣武将,郭图、辛评,都是小伙伴。

袁绍手下的谋士就给袁绍出了个主意:这样,咱们给北边幽州的公孙瓒发条微信,叫他带兵南下来打冀州。韩馥肯定不是他的对手,咱们再叫他手下的那些小伙伴去游说韩馥,叫他把冀州让给你。公孙瓒不敢打你啊,到时候你得了冀州,公孙瓒又退兵了,这样冀州不就归咱们了吗?

实话实说,这还真是条管用的阴招。公孙瓒是条汉子,当时刘备、关羽、张飞、赵云全都在他手下,打韩馥还真是不费吹灰之力,但他没想到自己不过是袁绍的一个棋子。公孙瓒一杀到,韩馥就吓尿了,赶紧从了,把冀州让给袁绍。袁绍又给公孙瓒发条微信:喂,兄弟,现在我是冀州的主人了,你回去吧。公孙瓒收到:哦,那就回去吧——也没其他办法。

袁绍得了冀州以后,可不得了,因为冀州是当时天下最富庶的一个州,立刻就成为实力最强的诸侯。这时候,京城又传来喜讯,董卓被吕布杀了。一方面,头号敌人消灭了;另一方面,自己的地盘也基本稳定了,你说袁绍能不嘚瑟吗?创业公司到这个程度,大学毕业生的求职简历就如同雪片一样飞来。一时之间,什么荀彧、郭嘉、崔琰、沮授、审配、田丰、陈琳……就连吕布,这时候也来投奔袁绍。袁绍帐下,简直就是华丽丽的“梦之队”。

曹操比袁绍有什么优点?

你看这“梦之队”的名单,前面的荀彧和郭嘉,了解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后来是曹操手下最重要的谋士。郭嘉短命,但是曹操真的是非常欣赏他,赤壁之战大败以后,曹操哀号如果郭嘉在世,绝不会输成那样。荀彧就不用说了,一直辅佐曹操,可以说没有荀彧就不可能有曹操的一世功勋。

但是,起码在这个时候曹操还是个无名小卒,袁绍可没有把曹操作为需要防范的对手,还跟朝廷举荐曹操去做东郡太守,是扶一把的小老弟的姿态。袁绍看人还算是很准的,比如对吕布,他清楚地知道这个人像一只鹰,不给他吃饱,才能利用他;等他吃饱了,一定飞走。

所以,虽然叫吕布做他的先锋部队,但绝对不给吕布实际的兵权,最后吕布只好灰头土脸地去投靠别人。不过,袁绍这辈子最看走眼的就是曹操。就跟现在很多大公司一样,整天盯着同行业的其他大鳄,结果让从角落里跳起来的小孩给打趴下了。好比移动,天天防着联通,谁想微信起来,把他俩都干趴下了——这就叫“边缘创新”,是行业大佬最害怕的。

袁绍的创业公司,这个时候已经是行业大佬了,他就犯了这个致命的错误。他一心想着,董卓、公孙瓒、张邈……这些人是对手,他们败了,就高枕无忧了。而这时候的曹操呢,连个固定的地盘也没有,一会儿去打徐州,被吕布抄了老家,赶紧打车回家救火。但是,袁绍身边的人才有几个嗅觉很敏锐,郭嘉、荀彧这些人,恰恰是在袁绍春风得意,曹操如丧家之犬的时候,去投奔曹操的。

曹操身上有什么袁绍没有的优点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曹操永远不会满足于已经获得的存量,而会不断开发增量。正因为这样,曹操从来也不在乎一时一地的得失。其实你仔细想想,曹操这辈子打的败仗是很多的,赤壁之战就不说了,被张绣打败,被马超打败,被诸葛亮打败……可谓是败绩连连。就算是官渡之战,曹操差点儿就战败了,如果不是袁绍手下的许攸叛变,告诉曹操袁绍的粮仓,让曹操去截粮,那历史记住的就不是曹操,而是袁绍。

当然,袁曹之间实力的大逆转,发生在曹操去营救汉献帝,然后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招。其实,袁绍手下的田丰和沮授也出过一模一样的计谋,希望袁绍派兵去迎天子到袁绍的地盘。但袁绍还是被那种存量思维害了,觉得长安山高水远,在冀州过过小日子挺好,凭自己占据中国北方的实力,不需要汉献帝这个增量。但是曹操可不这么看,冒死也要把汉献帝迎到许都,控制在自己的地盘里。这个砝码一旦落到曹操的盘里,袁曹之间的实力就旗鼓相当了。

创业的过程,总是刚开始比较容易,因为那时候什么也没有,所以不存在存量思维的纠结,大家都齐心寻找增量。但是,等公司有一定规模以后,公司内部的分歧就出现了。这个没办法,每个人的天性不同,有的人天生喜欢冒险去探索增量,有的人就比较保守看着存量。

如果能够分工合作,当然是完美啦,但是,如果公司像古代“幕府”一样,是一个人说了算的,这个时候公司老板要是个存量思维的人,可就完蛋了。别以为实力大,信不信由你,无论这个存量有多大,只要是不再去探索新的增量,都不够花。

汉献帝建安四年(199年),袁绍举四州之力,举兵攻打许都,挑起官渡之战。其实,一切都已经注定了。战争一起,灵活善变的曹操就像耍北冥神功一样,一边跟袁绍打,一边吸收袁绍的内力,连张郃这样的大将都背叛袁绍去了曹操那里。袁绍兵败如山倒,悲愤而死。他的几个儿子,别的好的没学到,也从袁绍那里学会守着那点存量,最后都不用曹操出手,兄弟阋墙,死于非命。

所以,现在很多人抱怨,说官二代、富二代如何如何,他们天生占据更多的社会资源,根本没办法跟他们竞争。许光头想说,如果你是屌丝,自认为是没有前途的屌丝,那么你多半是个安于现状的屌丝。在袁绍身上吸取教训,从曹操身上吸收经验——如果你是个没有时间抱怨、不断探索增量、努力壮大自身、等待机会到来的屌丝,那么,你总有一天能干垮官二代、富二代。

本文选自《如果这样,会怎样》,许骥(许光头)著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二代  二代词条  创业  创业词条  成功  成功词条  什么  什么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