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月薪2400
一位来自成都的读者说自己非常焦虑——35岁了还没有混出个人模狗样,月月拿着2400块的薪水仓皇度日,让我给参谋参谋。
说实话,乍一听“35岁”“月薪2400”,我不由得心头一紧:“这得混得有多惨啊?!”
一线城市应届生也有五六千了吧?就是实习生也不止两千四啊!成都的工资水平兴许略逊色于北上广深,但也不至于如此浮夸呀……
偏偏,这就是老杨的亲身经历。
老杨是82年生人,旅游管理专业出身,目前是成都某景区的一名讲解员。在成为讲解员之前,他做过餐厅服务员,进过厂,干过销售,甚至当过保安等等。
十余年换了十多份工作,却始终没有刷出存在感。
他言辞恳切地对我说:“小魏,我都这么大了,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擅长什么,以后怎么走呢?给点意见吧,兄弟!”
老实说,对于岁数比我大的人问我问题,我可不敢随便信口开河。我这几斤几两,连自己的人生都还没有闹明白呢,哪能做别人的“人生导师”?
这个问题确实难到我了。
别人在“拼”,你在“混”
我把重要的聊天记录截了屏,随手扔到“未见读者群”。群里瞬间炸了锅。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这个点上——“35岁,月薪2400”。
实习老师@阿青 说:“月薪两千四,没有一个女生会嫁给她这样的男人。如果我找了个月薪两千四的,估计我妈会打断我的腿。我要找对象,如果在三线城市,月薪必须六千以上,在一线城市的话,月薪不能低于两万。”
新媒体人@大头小 当头棒喝:“这特么就没有混,只有狗样没有人模,还问个屁!”
自由职业者@尘情 总结陈词:“什么时候努力也不晚,最多大器晚成,更多只是看上去努力,人懒借口多,却又懒得不那么心安理得,所以才有这种问题。”
……
大家议论了一晚上,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有一点基本达成了共识:所有的一切,皆由自己一手造成,但35岁才想到改变,令人不可思议。
我沉思了一会儿,告诉他:
“建议你从现在起好好钻研一门技能。
既然现在的工作你不喜欢、也没前途,那肯定是要转型的。比如,你对木工和剪辑感兴趣,那就专心学一样——不要抱着玩的心态,要下定决心去学。
立马辞职也不现实,等你该有的技能练好了,再平稳过渡到新的工作。”
35岁,拥有一技之长
坦白讲,我很乐意倾听他们的故事。但不得不承认,有一些事情,即使发生在我身上,我也不见得能应对得多么从容。
记得中学时候上思想政治课,政治老师有句口头禅——曰“防微杜渐”。
那时,“防微杜渐”对我们而言就是一个答题套路。许多年过去,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多,才恍然大悟,防微杜渐或许是最有用的忠告了。
因为,这世上有很多事情是不可逆的。
一个人走向飞黄腾达,与一个人坠入万劫不复,都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庄子》里固有“九层之台,起于累土”,《韩非子》里也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任何哪一种变化,都是由一滴一滴开始,从量变到质变。哪怕是火山爆发,也需要地表之下能量堆积到一定程度,不是吗?你能因为现状令你措手不及,就认定自己无能为力?
你用十年的时间去荒废自己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有朝一日会是怎样的后果?当你混成如今这般局面,为什么没有勇气用十年时间从头再来?
朋友对我说:“你讲几个励志故事安慰一下人家(老杨)呗。”我谢绝了。既已身处荆棘之中,安慰能解决什么问题呢?
西周的姜子牙七十二岁还在河边钓鱼,没毛病;东晋的谢安四十多岁才东山再起,没毛病;北宋的苏洵27岁才开始发奋读书,也没毛病。
但问题的关键是:姜子牙下山之前,已经在昆仑山学艺40年;谢安出山的时候,也已饱读诗书、多才多艺;苏洵虽然“开窍”较晚,但其后也苦读十年之久。
你35岁方才幡然领悟,你准备用多少年来改变现状?
虽然说买彩票来钱最快,但有多少彩民买一次就中500万的?现实是,绝大部分人买了几十年也没中五百块。可见,靠运气生存,也不见得比靠劳动生存容易。
而我们大多数人,只能靠劳动生存。这就意味着,你务必得掌握一门看家本领。无论你是从事何种行业,拥有一技之长是你安身立命的根本。
35岁,不是顶峰
曾在网上看过这样一个段子:
一男人总找不到女朋友,无奈去算命。算命大师说:“你,前半生注定没女人……”那人眼睛一亮,说:“那我后半生应该有吧?”算命大师说:“哎,到了后半生你就习惯了。”
对自甘堕落的人而言,人生的失败没有穷尽。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曾提出一种理论,叫“习得性无助”。大意是指: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行为。即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
一个人经历的失败和挫折过多,其实不一定是什么好事。某种程度上,它带来的创伤后患无穷——好比某种病菌,一旦不及时采取措施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