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总有些东西会淡出我们的记忆,沦为时间的牺牲品,而朋友这东西,却如同美酒,越陈越香。
把朋友说成东西,可能会令许多人大笑皆非,在物欲横流的今日,许多人把朋友当做升官发财的武器。在缺少狭义精神,尔辱我诈的世界里,物质更多的左右了人的思想。志同道合再也不是交友的唯一准则,许多友谊往往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上,利益一旦消失,友谊便会土崩瓦解。因而朋友便与物质或多或少的挂上了钩,那么,称朋友为东西也不足为奇了。
读过金庸小说的人都知道,在他的武侠世界里,那些名动江湖,不可一世的英雄人物往往会与一群无名鼠辈,化干戈为玉帛,成为莫逆之交。譬如;令狐冲与桃谷七仙,杨过与山西一窟鬼,等等;有时,友谊甚至会超越年龄、种群,譬如;令狐冲与风清扬,杨过与洪七公,郭靖、杨过与他们的大雕。故事中所描绘的友情,超越了世俗,叫人好生羡慕。当然,故事可以虚构;然而,现实生活中也不乏叫人称道的友情,譬如,伯牙与钟子期,鲍叔牙与管仲,鲁迅与瞿秋白,他们之间的友情谱写出了一段段佳话,也叫人神往。真正的友情往往产生在一些具有侠义精神,淡泊名利的人之间;贪图名利,利益至上的人身边永远也不会有几个谈得来的好朋友。
在我的成长经历中,每个阶段不乏一些好朋友,许多儿时或多年不见的朋友,始终保持着联系,偶尔的一句问候或相聚,往往会牵出一段美好的回忆。那种感觉犹如翻出了一张发黄的珍藏许久的照片,充满了温馨。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过一个观点。大概是说,一个人的幸福指数取决于方圆十公里以内的朋友的人数。这个观点许多人并不认可,而我确身同感受。我生活在一个小县城里,交往圈子大约也就方圆十公里有余。每隔一段时间,唤上朋友坐一坐,聊聊天,喝喝酒,天南地北的诓上一通,心中的郁闷,生活中的烦恼,便会消失殆尽,真是好生快活。
根据我这些年的交友经验,身边的朋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发小;即儿时好友。这类朋友往往知根知底,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不同,思想和观念会有些偏差,共同语言会逐年减少,但这类朋友往往最亲切,也最纯洁。他们之间的交往计较最少。
第二类:同学情;现在时兴同学聚会,一年又一年乐此不彼。一大群常年不见,各怀心事的同学坐在一起,吃着饭,互相寒暄。这种在成长岁月中建立起来的友谊往往是最纯洁的,也是最脆弱的;而且与年龄的增长成反比,学历越是高,友谊也便越淡薄。这种友谊往往停留在有红白喜事了搭个份子钱或办事时有个照应的份上。
第三类:死党;这类朋友往往具有某方面共同的爱好或相近的脾气,他们最合得来,最能容忍对方的缺点;往往是形影不离,荣辱与共,不离不弃。彼此间嬉笑怒骂、互相挖苦;却能在对方有困难时第一个站出来说话。
第四类:角色中的朋友,如:棋友、牌友、球友、酒友;此类朋友虽然不常常在一起,对彼此的背景也不甚了解,但他们往往在各自的角色中能够愉快合作,说着一些无伤大雅的笑话,为了吃一个棋子、拿一张好牌、争一个好球、罚一杯啤酒吵得面红耳赤,但却能很快平静下来且在下次见面时笑着点头、问好;继续在角色中合作下去。
第五类:工作中的朋友,这种朋友往往天天在一起,对彼此的爱好、脾性了解的足够深入,在工作中能够互相扶持,迎接挑战;在生活中会定期举行活动,朋友有难,他们会利用自身资源尽力帮助,帮你分忧解难。但这种朋友往往会因工作的调动而慢慢疏远。
朋友这东西,很怪。不同的朋友会带给你不同的体验,看似牛马不相及,差异很大的两个人未必就不能成为朋友。朋友贵在交心;分享心灵深处的痛苦与忧愁、快乐与甜蜜,把别人的烦恼当作你的,替他分忧解难,即使两肋插刀也在所不辞。朋友贵在坦诚;不骄纵、不悲愤;不卑不亢,平等相待;心不存私。朋友贵在理解;人和人之间交往难免会出现矛盾与误解、个人的行为不免受情绪的影响。这个时候就应该站在朋友的立场上,考虑他的难处,放下架子,平心静气,维护朋友的尊严;理解是友谊的润滑剂。
然而,并非所有的人都把友谊看的很神圣;在物欲横流,利益追逐最大化的时代,朋友也会成为被利用的工具。先是请你花天酒地,称兄道弟,然后,顺理成章,朋友有事要办,你欣然应允,等到事情水到渠成之时,朋友便远离而去。这种事情在生活中屡见不鲜,有的朋友之间为了利益、不甘被人利用而反目成仇甚至大打出手。然而,人们却对这种不纯洁的友谊不甚反感。究其原因,可能是各取所需;另外,空虚的灵魂也渴望友谊的滋润。
朋友这东西,围绕在你周围,改变着你的生活方式;异化着你的人生观、价值观,只是你认为自己很有个性,不愿承认罢了。有一天,当你厌倦尔辱我诈或身陷混沌时,你会发现,朋友这东西,是最宝贵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