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文人相轻,恃才傲物,这情有可原。对人对己没有多少的危害,发发牢骚也是可以的,反正吹牛不违法,也不用交税,就当娱乐娱乐。
李白绝对算得上是一狂人,而且是所有中国文人中最狂的。但他不是第一个,在他之前就有“惠施多方,其书五车”的夸张(不知是什么样的车);就有“曹子建才高八斗,谢灵运才高一斗”的傲慢(八斗其实并不多,但相当于百分之八十);就有“阮籍狂猖,穷途而哭”的荒唐。
但惠施再“多方”,他和庄子对话一次也没赢过,就是有十车书的学问,也未必是庄子的对手;谢灵运再傲慢,也未受到皇帝的重视,反而召来杀身之祸;阮籍再狂猖,在司马氏的权势下也只能三缄其口,除了哭之外,还敢说什么!
李白和他们不同,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想说就说,想闹就闹,完全一个洒脱自由之人。好在此时的唐玄宗还未彻底昏沉,爱才之心还是有的,并不计较一些小事。有一次,李白和几个哥们在船上正喝的高兴,皇帝派人来请他,李白醉意浓浓的说道:“还没喝完呢,不去!”如此任性,除了李白,还敢有谁?
平心而论,李白之狂,确实是有资本的,其它诗篇姑且不论,单是一篇《蜀道难》就能作为《全唐诗》的压轴之作,令多少写诗高手读后汗颜。李白也生性豪放,喜欢喝酒,喜欢结交朋友,三教九流,五花八门的人都合得来,而且大都是上层社会上有头有脸的人,甚至还有国际友人(日本和尚晁衡)。处了个对象也算如意,乃是堂堂宰相许圉师之孙女,做了个上门女婿,并生有一儿一女,可谓儿女双全。人生到此,亦复何求?但让我想不通的是,放着大好生活不好好珍惜,还要舍近取远的追求些什么?
安史之乱,祸国殃民!李白偏偏站错了队,投奔到李璘幕府。后来李璘兵败被杀,肃宗即位,李白受牵连,被判死刑!杜甫闻之,以为他必死无疑,写诗“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以表怜惜之情。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有一关键人物听说此事后站了出来。郭子仪!为平定安史之乱立下了不朽功劳,功高震主。曾受过李白的解救,为报其恩,他对当朝的皇帝唐肃宗李亨说:“只要能放李白一条生路,我愿罢掉我的官职。”皇帝当然给足了面子,改死刑为流放夜郎,中途又赦免。
一朝天子一朝臣,不论是在能力上,还是才思上,肃宗都远不如玄宗,所以他也看不懂李白的才华。安史之乱后,李白又开始了他的浪迹生活,到最后,年龄大了,也可能是漂泊累了,便投靠在其族叔当涂县令门下,并最终在那了此一生……
李白是天才,但不是人才!不是怀才不遇,而是无用才之处!即使用时光机器把他送回到求贤若渴的唐太宗那个年代,或唯才是用的武则天那个时代,恐怕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也正如杜甫所说的那样,“古来大材难为用”!
所以说,作为一个诗人,李白是了不起的。但作为一个生活中的普通人,李白是很失败的,因为他与现实的生活格格不入,因为在他的天性中总是透露着那么一点点的“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