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我所知道的远方

  在五月酷暑开始肆虐的一个傍晚,我来到广西龙脊梯田

  下了车,猝不及防的,和着一股来自山野的微凉之风,一大片葱绿扑面而来,初夏的闷热和心躁便立刻被隔离开来。信步向前,葱绿之间,一条黑色的柏油小路,一直通向远方。路的两旁,随风摇曳开得正是欢畅的紫薇、低调绽放的喇叭花……一栋栋散发着纯朴气息的小木屋,掩映在这片葱绿之中。

  走进木屋区,河卵石铺就的小径,一圈低矮的摇曳着田园风情的竹篱隔绝纷扰,只是这么一眼,便有了喜欢的感觉。而站在窗前放眼远处,是一片清澈水面的梯田,目之所及,有一种忘却外境凡尘的美景和油然而生的清凉之感。

  远方,就在眼前,世界,就在脚下。

  从此,我有大把的时间,一整天一整天地可以挥霍。允许自己无聊,允许自己无意义,允许自己与人群保持距离。可以颓废地坐在木椅上懒看日出日落,看着闲云很不情愿地被风推着过来,无聊地等着远处的雨轰隆隆地跑过来,用半天的时间等待窗前那棵苦楝树的叶子在风中噼里啪啦……

  喇叭花前,我茫然地看着一只蜜蜂飞走了,不知多长时间,又等来一只看起来与之前一模一样的蜜蜂在这朵花上流连,在那朵花上忘返。看着它起起落落很充实的样子,我莫名其妙有了一个疑问:如何确定这只蜜蜂就是刚才飞走的那只?想了半天,我最后的结论是,是如何?不是又如何?

  我的行为,让那些土著感到好笑。他们见到了堂吉诃德一般,见到了我。我完全无视这些,就坐在木屋前的小凳子上,就站在梯田边的苦楝树下,很满足。

  有时候,泡一盏雨前龙井,看看书,听听音乐,看万家炊烟,倦了,伴着潺潺的流水声,枕着风吹树叶的萧萧声香甜入睡。或坐在那里发呆,发呆是由看书引起的,我在书前愣住,让曾经的人生画面进来,让记忆慢慢重演那些经历和生活。每一次这样的发呆,都让我重新高兴或者难过一次。每一次从这些状态里平静下来后,我的内心都很舒畅。

  有时候,我出门走路。一身布衫,一双平履,在鸟语花香的氛围里,在蜿蜒的小道上轻嗅金银花的清香,与草木相伴,与鸟兽同乐,享受那份散淡的放松。走哪里不确定,走哪儿算哪儿。晃着晃着水泥路变成了石子路,石子路变成了土路,土路越来越小,最后庄稼没了,树越来越多。停下来,站在一棵树下,看着蚂蚁往树上爬。想回去的时候再回去,有时跑,有时候走,有时仍旧是晃。

  傍晚,坐在木椅上,看层霞染红天边,山野之风吹过梯田和树林,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真真切切应实了“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的句子。而此刻,我只想好好享受这夕阳落下时光的美好和从容。龙脊的天黑得真是慢,太阳早就落山了,夜色却总是上不来,西天一个劲儿地火红,没完没了。我默默地等着星星出现,候着黑夜把自己的身形一点一点地吞没,我待着,无所事事,内心连个念头都没有。

  一天从黎明到黑夜,时光一丝一毫地挪动,好似一个人漫长的一生。一天一天地轮回,太像了生命的周而复始。带给我的是一种生命复苏的轻松和愉悦。每一天,如果愿意,我随时能听到风、树叶、草尖拖动时间的喘息声。很多时候,我都觉得想事情的时间足够长了,仿佛一个世纪,可抬头看,太阳明晃晃地正当顶,或者夕阳才开始缓慢地变大变红。对龙脊的这种慢,我一开始没有思想准备,但日子一多,又意识到这再正常不过,时间原本就是这样子,把时间过得飞快的是我自己。

  就这样。那些原本以为此生难以释怀的事,永远无法原谅的人,绝不可能走出的痛苦,在龙脊的一些白天与夜晚后,有一天它们突然就轻得像净净地停在天空中的一片片羽毛。我看着那些过往,一个一个,仍然会觉得苦涩,也一样地有种悲凉,但与之前那种无以言述的痛惜与艰难不同,我变得坦然。直到此刻才恍然,世界上,最大的难关是让自己拥有何样的欲望。每想通一件事,我就搓着自己的手掌,望着远处的梯田、丛林或是眼前的随便一件什么东西,自言自语:真是不容易呀!

  人生经历的磨难和低谷,也许会长时间迷茫,也许会长时间一蹶不振,就要换一个地方去消遣,来一次心灵的SPA,给生活做个短暂的切换。比如去远方,给自己一个假期,给心灵一次深呼吸,纵情漫步于大自然山水之间,看山气氤氲,夕阳西落,飞鸟归巢,忘却世间所有的纷扰繁杂琐碎。豁达、乐观、坦然这些人生要素就会在我们身上恢复。因为,在宁静的空间里汲取的可是人生从容的力量,在自然和心灵的升华中,让我们不断地坚强。

  这就是旅行,这就是去远方。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我所知道的远方  远方  远方词条  知道  知道词条  我所知道的远方词条  
心灵

 寻找天堂的风铃

       昨晚,梦里,你微笑着向我走来。微笑中,含着泪光,我们紧紧拥抱在一起,蓦地,你消失了,我...(展开)

心灵

 哎呀妈妈,你不要对我这样

 新社会讲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年轻的男女都有追求爱的权利和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    父母之命,嫌贫爱富,棒打鸳鸯……这些词组都无一不打上了封建社会的烙印,年轻...(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