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很多文章里都在说,“二十几岁,你凭什么不努力?”“年轻人,你再不努力就晚了!”
却没有人提一句,趁着年轻,先去看看这个世界吧。
我认为对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来说,努力很重要,而更重要的,是要有开始培养自己格局的意识。要先有一个能辨识自身努力方向的“格局”,判断一个人的格局如何,可以从这个人在看待问题的时候,是否会从历史的深度以及世界的广度两方面思虑考量来看。
就像我喜欢写东西、我觉得写东西本身就是最能检验一个人“格局”如何。因为通过作者写下的每个字,每句话,都可以看出作者本人思想的深度和学识的广度。格局小,写出得文章自然不会非常深刻;格局大,写出得文章一定不会多么浅薄。
那时我就想,写好文章,也许光“努力”是不够的。
更重要的是,要先有意识地去塑造足够成熟的”三观“;换句话说,要先有意识地去培养你的“格局”才行。
只有见到了更大的天空,才会知道自己其实很渺小;见到了更多不同的思维方式,才会去思考自己之前的思想是否偏颇;
只有了解了最好的生活是如何,最难的生活是怎样,才有资格去选择,去决定自己最想要的生活,并为之努力。
只有拥有了完整成熟的“格局”,才能让我们在天地之间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以一种平和理性的态度去面对为了实现这种生活,而不得不面对的艰难和挑战。才不会轻易被局限在自己狭小的世界里动弹不得;才不会为了一点小成绩就欣喜若狂,为了一点小挫折就无比沮丧;才不会再在看待问题的时候,习惯性只从自身出发,或者某个单一的方向看问题,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努力”的精神很重要。可是只有在拥有“格局”的前提上,你才会知道,要为了什么而努力,怎样努力,又该如何咬牙撑过这一路的艰辛。
2:
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培养格局呢?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历史的深度,可以通过读书获取,世界的广度,则需要历事来丈量。
没有知识储备的行路是浪费时间;没有感同身受的读书是纸上谈兵。二者,大概缺一不可。
从小到大,大部分人应该都是依靠学校和书本来获取知识和信息。读书,大概是在每个人人生初期培养“格局”的基本手段。
当我走过了很多的路,见过了很多的山水,认识了很多的人,我才知道,当你没有站在更高的地方,你就不会看到那更远地方的风景,不会明白更多已然合理的人和人生。
每当我工作疲了,跑步累了,写字烦了,我都会在心底对自己说,放下你自以为是的偏见和固执,为了那更无限可能的生活。
在今天这个知识不断更新的世界里,我们是在不断刷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只有一点最重要,就是尽量酝酿一种大胸怀。
格局不是先天性的东西,和你目前的人生环境也没有必然的联系,格局是一个人对自己人生坐标的定位。
想要放大自己的格局,需站在不同的位置感受一下。测验一个人的智力是否属于上乘,只看脑子里能否同时容纳两种相反的思想,而无碍于其处世行事,其实这就如中国道家文化中说到的“太极阴阳图”,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看问题更全面,这是一个全面的格局。
一个人的发展往往受局限,其实“局限”就是格局太小,为其所限。谋大事者必要布大局,对于人生这盘棋来说,我们首先要学习的不是技巧,而是格局,即以大视角切入人生,力求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做得更大。大格局决定着事情发展的方向,掌控了大格局,也就掌控了局势。
3:
《一代宗师》里说,格局分三度。
二十几岁的我们,自然达不到“看众生”的境界。
可是我们却可以通过“看天地”,来“看自己”。
趁着年轻,读书,远行,尽可能地去看看这个世界,你就会知道“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不仅仅是一句噱头;“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也不仅仅是一句酸腐的感叹。
不是为了逃避眼前的苟且,也不是为了一味追寻诗和远方,只是不想在还有时间和精力的时候,甘心被束缚在方寸之间,如同复读机一般,将一辈子活成反复重复的一天。
更不想在还没有真正去看过这个世界的时候,就过早扼杀掉自己未来的一切可能。
我想要提醒自己,二十几岁的时候,努力的姿态,也许真得会暂时改变我们的生活。
而我们所培养出的格局,则会决定我们未来全部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