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选择一款投资产品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什么?收益。这正是目前中国投资者的现状。无论什么产品、无论风险如何,投资者最关注的是正收益和最高收益.
目前中国的投资者的投资逻辑都陷入了“投资风险和收益成反比”的误区,投资风险不断被弱化,投资收益却被不停飙高。以至于“宠”坏了投资者,当他们天真地聚焦于收益时,风险却并不因为不作揭示而消失,它们像地雷一样地潜伏在每个投资产品中。。。
然而谁都知道,有投资就有风险。今年以来投资市场频频爆发的多次危机已经敲响了警钟。投资者也慢慢地开始从“美梦”中清醒:不仅是股市,购买投资产品也需要风险自负。每位投资者都要为自己错误的选择和冒进买单。
之前小编在大学里,老师说风险和收益成正比,但是在中国却成反比。中国老百姓买一个投资产品,都是说反正这个产品我一定要拿到收益,拿不到收益我就要吵。而经过几年在金融行业的锤炼,小编觉得保护消费者不是停留在帮消费者兜底,而是要让他认清风险和收益的关系。
认清投资回报与风险成正比的事实
凡是懂点投资知识的人都知道,市场上投资风险和收益成正比是一个必然定律。但中国过去十几年在财富管理市场上,各财富管理机构为了尽快把投资产品“卖出去”,在对投资产品的宣传中充斥的“保本保息”、“稳赚不赔”等字眼,对于风险揭示却避而不谈,投资者的双眼被收益所蒙蔽。“保本”、“保本保息”、“稳赚不赔”的概念已经渗透到他们的潜意识里。在他们看来,投资风险和收益成反比率,即风险很低,收益却很高。
事实上,高收益隐含着高风险。然而不少财富管理机构片面地强调产品可能带来的高收益,对信息的披露却避重就轻(尤其对于重要的风险提示避而不谈),使得投资者并不明白所购投资产品的投向及比例,甚至连该产品对接的实体项目内容都不知晓,他们能看到的只有鲜红大字写就的“百分之x”的收益。
究其原因,中国财富管理行业属新兴行业,投资投资观念还未达到欧美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那么成熟,不少投资者对于风险的认知较为欠缺,对于财富缩水的接收程度及风险承受度都比较低,使很多金融机构在卖出产品的同时往往会打出“保底”、“保收益”的旗号来争抢用户和现金流。
小编在此想要说的是,如果投资失败,没有任何一家机构能为你长期兜底,即便有所行动,但机构自己都撑不住,如何能保护你?在一个健康的市场,投资者应该明白,哪些投资是求稳的,哪些投资是要搏高收益承受风险的,不能一味追求正收益,这不太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