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引自西方投资理财中的一个概念。其实概念并不重要,我提出“财务自由”是把它作为投资理财的一个终极目标。追求财务自由的目标就是将这种财务的“约束力”降到最低,寻求个人身心的最大自由。一个人要做巴菲特几乎不可能,但达到财务自由还是可能的。
我对财务自由的标准其实并不高,概括有几条:首先不必为钱而工作。大部分人的工作都是为了“讨生活“,即为个人或家庭,为供房供车,为维持一个体面的“成功人士”的生活而工作。工作一旦停止,则“体面生活”会变得“不体面”。如果,你可以不必为钱而工作,而是为兴趣而工作,那你有幸在通往“财务自由”的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我总认为“为兴趣而工作”是迈向财务自由的第一步。很多通过创业而成功的企业家,最初就是从“做感兴趣的事”开始的。比尔盖茨、杨致远当初的创业都是从兴趣开始的。最初他们也不知道会获得这么大的一笔财富,金钱和财富只是他们为兴趣工作的一个意外收获。
即使专业作投资的巴菲特也不是直接冲着“钱”去的,他的兴趣在“价值发现”。正因为巴菲特的兴趣专注于“发现好的公司,并买下”,所以他可以几十年如一日地重复阅读枯燥的数字和报表,而很少关注股价。我们很多人投资就是直接冲着“钱”去的,什么商业模式和价值分析并不是兴趣所在,他们兴趣的焦点在“股价=钱”,完全被哪个代表“钱”的价格曲线所控制,但最终的结果却离“钱”越来越远。
其次是保持财产性收入的净现金流入。除了工资收入外,财产性收入是达到财务自由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即保证不工作的时候也有净现金流入。财产性收入可以来自:房租、股票红利、债券利息。财产性收入中一个重要概念是:净现金流入。有的人可能拥有不少物业,但每个月下来收入的租金还不够覆盖银行的按揭供款,现金流是负数。像这样的资产在财务负债表上是一个“债务”,而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资产”。作为一个企业的股东也是一样,如果每年从这个企业分不到红利,而只是不断地追加投资,那这份股权也很可能是一个“债务”。
第三,需要保有一定量的净资产。如果要给“财务自由”一个定量的概念,即净资产。高净资产投资者,即总资产减去总负债大于或等于100万美金。如果考虑到中国的国情,考虑到人民币的购买力,在一线的大城市里净资产达到300万人民币;二三线城市200万人民币;小城镇有个100万人民币就可以列入“高净资产投资者”的行列。这是现在的水平,如果你的目标是定在20年后,考虑到通胀的因素(年均2%),这一定量标准应该是:一线城市450万;二三线300万;小城镇150万。
最后,保有一个平常和自由的心。一个真正的“财务自由人”应该是,一个既有钱,又有闲,和保持了一个平常自由心的人。钱不一定能使人自由;但没钱,一定不自由。若要达到财务自由,既要身往之,还要心往之。
你不必为衣食的节俭而感到羞愧,因为你不需要用大腹便便来证明你的富有;你不必炫耀你的财富而得到尊重,因为你的人格已足以赢得尊重;你的财富只为:让你所爱的人和爱你的人过上舒适(不是奢华)和有尊严的生活。这样,财富才能使你达到真正的心灵自由。
作者|洋洋
来源|投资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