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话说“生财有道”。这个“道”是指道德,也指方式方法。怎么摸彩、怎么储蓄、怎么炒股等,都是方式方法问题,属于战术问题。对于你整个赚钱之道来说,还应当有更宏观的考虑,也就是战略问题。对于你这一生来说,该如何赚钱?对于你整个资产来说,又该如何赚钱?这都是你的赚钱战略问题。
一般来说,什么时候都可以赚钱。人会认钱,钱不会认人。但具体来说,不同年岁的投资还是应当有所区别的。美国经济学家伯顿•马尔基尔向人们建议:
—— 20~30岁时,生活节奏快,富有进取心,有稳定的收入,风险承受力高,应当留现金5%,投资债券或储蓄25%,其余70%全部投入股票。
—— 30~40岁时,面临中年危机,但对双职工而言,风险承受能力仍很高,应当留现金5%,投资债券或储蓄45%,其余50%投入股市。
—— 40~60岁时,开始考虑退休,投资比例同上。
—— 60岁以上,享受闲暇,同时积极积攒大笔健康保护成本,无风险能力,应留现金10%,债券或储蓄60%,股票30%。
可见,一生都应当赚钱发财,只是要根据年龄不同把握资金投向而已。当然,还有我国情况有所不同,生活在城市与农村又有所差别。
理财专家还有其他很多建议,如“年龄+40”法则。这法则是说,把你的年龄加上40所得的和,就是你应当用于储蓄、债券等有固定收益的投资的百分比,除去这一部分的余额才用于投资:
—— 假设你现年28岁,加上40为68,那么你总资产的68%应当用于有固定收益的投资,其余32%用于股票之类的投资以获取高回报。
—— 假设你现年60岁,加上40为100,那么你总资产的100%都应当投资于固定收益的项目。
这两种不同的建议强调了两个共同的因素:一是年龄;二是投资结构。
年轻,意味着有更多的时间,有经受失败的资本。一个20~30岁的人,即使输得惨,但如果能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卧薪尝胆,扎扎实实拼个几年十几年,还有东山再起的可能。而一个50~60岁的人如果遭到一场惨败,那就很难有卷土重来的希望。所以,发财要趁年轻——勇于从高风险中夺得高回报。
之所以要讲赚钱战略,也是考虑风险的因素。一方面,我们要不怕风险,敢于挑战风险;另一方面,有勇更要有谋,尽量规避无谓的风险。冒险是为了好回报,没有好回报为什么要冒险?
西方还时兴一种“理财金字塔”,要求将投资科学地分配,就像一个将军善于将自己的千军万马合理地调配一样:
——防御部队:将1/3的资金作为绝对保守的运用,再加上防御性的投资,占6成的资本都用来自保。守卫资金主要投在储蓄、置业、保险等方面。起防御作用的投资,是放到政府债券、投资基金、超级绩优股、外币存款等方面。
——进攻部队:即那些并非太冒险的投资占20%多一些。进攻性的资金投向其他实力股票、优先股票及出击性基金。
——先锋部队:作为绝对投机、短线炒作的激战资金只占百分之十几。这方面的资金用来炒楼花、期货、四五线股票及垃圾债券。
这样,既稳得住后方,又进攻了前方。从资金来看,形成一个金字塔,既稳坐大地,又高耸蓝天。
即使同一类项目,也应分散些。如外汇,不要把你的闲钱都压在一个币种上,可以分成美元、港元等,各存一些。这样,一旦某种外币大跌,也不至于损失太惨。
经济上需要“花心”。不论什么时候,都不要把所有的钱投在一个项目上,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
有人说:对股票讲忠诚是愚蠢的。
“不能将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话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的,但我在文学书中很少见到,而在理财书中则几乎读腻了。
百姓经济学相关文章:
《百姓经济学》(1)
《《百姓经济学》(2)
《百姓经济学》(3)...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