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你以为自己买的是房,其实跳的是坑

作者 | 良叔

来源 | 良大师(ID:liang_da_shi)

有人说,从富翁到“负翁”,只需买套房。

其实买房不仅能掏空我们的钱包,还能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

买房路上的坑,可能多到让你无处下脚。

前段时间,48岁的女房主就因为“资金链断裂,700万房产遭查封”而上了热搜。

这事说来有点骇人。

女房主魏静,在微博上关注了百万大V——深房理,本以为从此要搭上炒房致富的快船,但她万万没想到,自己上的竟是条贼船。

深房理声称可以利用“极致杠杆技术”,让外地人绕开限购,购买深房。

于是,魏女士花1万多加入了深房理的“摇篮计划”。

在深房理的运作下,魏女士买社保、假结婚,一共花了6万终于拿到了购房入场券。

之后她便入手了一套728万的深房,首付4成。

深房理教魏女士从小贷公司借436万过桥,再向银行申请经营贷款,以贷养贷。

但人算不如天算。

银行政策突变,经营贷被拒,436万和10.9万的过桥利息还不上。

深房理又找到一家小贷公司,小贷公司愿意借给魏女士430万。

436万和430万,6万的差额最后还是压垮了魏女士。

她借遍所有亲戚,信用卡严重透支,再也拿不出一分钱。

关键时刻,深房理再次挺身而出: 我可以借钱给你,但你得把房屋的6/728的股份作为抵押物。 从假结婚、高息过桥,到抵押房产股份,魏女士终于如梦初醒:这特么不就是套路贷和诈骗?!

此后,因为不做转贷,也不付息,魏女士的房屋被小贷公司拍卖。

一场以贷还贷的造富梦,正式宣布破产。

无独有偶,来自河南的杨先生也被大V编造的故事打动过。

今年“五一”,他千里奔赴深圳办贷款,前后缴纳了上万元的费用。

最后因为银行贷款的操作不符合常理,放弃了在深圳买房的想法。

大V激情昂扬地散播《地产成功学》,一个又一个的韭菜,却倒在了暴富前夜。

直到希望破灭,人们才恍然大悟: 原来,在这些大V面前,人人都是韭菜。

你以为自己正在致富的路上狂奔,其实不过是跳进了别人早已挖好的坑。

1:

前段时间和一个地产大佬聊天。

他手底下有个置业顾问,专做大客户。

开盘时,这个置业顾问凭一己之力,就卖了百来套商铺,一人顶半个团队。

听到这,我忍不住问他:这小伙子是怎么把大客户拿下的?

他笑道:“咳,还能有什么办法?养着呗。”

何为“养”? 说白了,就是给客户不断地洗脑。

客户嫌位置偏?

“好位置怎么可能这么便宜?买商铺,买的是升值空间啊。”

客户嫌项目周围无配套?

“没关系,楼下自带繁华商业街,一站式吃喝玩乐,我们全包了。”

客户半信半疑,销售见招拆招。

一场洗脑与被洗脑的大戏,就这么赤裸裸地上演。

如果你留意过地产广告,就会发现:

地铁旁的房子,往往离地铁站隔着好几公里;

所谓自然生态大盘,往往是城郊盘、荒芜人烟;

与繁华为邻,不过楼下有几间小商铺;

教育大盘,多数都是小区有个幼儿园;

远离城市喧嚣、家门口的诗和远方,无非就是小区楼下种了几棵树。 广告吹得天花乱坠,客户迷得晕头转向。 等你反应过来时,钱已经入了别人的口袋。

这种事并非孤例。

比如买样板房时,就极易踩坑。

有一位读者曾向我分享她买房的经历。

看房时,她被样板房的装修“迷倒”了。

无论是装修风格、还是软装布置,完美契合她对家的美好想象。

后来,她听说样板房以低价对外发售,便二话不说将样板房收入囊中,直接拎包入住。

然而没多久,房子漏水、墙面脱落,越来越多的问题随之暴露。

样板房的问题,其实由来已久。

开发商在装修时,为了缩短工期,往往在质量把控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曾经有网友曝料,河南郑州有一知名楼盘,提前拿到预售证后,样板房不得不提前开放。

为了赶工期,300平米的大户型,从水电、地板、墙面粉刷、后期软装,所有的装潢,愣是一周给完成了!

这样的房子,能没有质量问题?

所以,有时候眼睛看到的,未必就是真实。

比如,业主砸售楼部。

今年以来,因为受疫情影响,开发商纷纷降价促销。

新业主虽然喜闻乐见,老业主却开始吹胡子瞪眼。

心理不平衡的人,甚至抄起家伙冲进售楼部,把杯子、椅子砸得稀烂。

事后,舆论一片哗然。

表面上来看,这似乎是一个,老业主不满开发商降价,怒砸售楼部的故事。

可实际上,这不过是开发商自导自演的一场戏。

为什么他们要雇人砸售楼部?

很简单,为了给自己打广告。

花几百上千块钱,就能把降价信息宣之于众,不仅成本低、而且效果好。

经此一闹后,该项目销量蹭蹭上涨。

开发商一波操作猛如虎,吃瓜群众低头一看,自己倒成了二百五。

2: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

有一位网友开盘选房时,由于摇到的号比较靠后。

轮到他时,销控板已经一片飘红,只剩一个3层未售(总高33层)。

没有抢到心仪房源的他,垂头丧气地离开了。

没想到第二天,置业顾问竟打电话给他,声称有新的房源,楼层不错,但得加价3万。

这明摆着是坐地起价啊。

前段时间,公众号“远方青木”就曝光过武汉一大型地产项目,他们对外声称只剩十几套房,再不买就没了。

可在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的官网上一查:

一共只卖出了12套!

这种数据我们都能查得到,只是很多人不知道而已。

开发商数据作假,在行业内早已是众所周知的秘密。

更令人唏嘘的,是数据作假的背后,还藏着一条灰色产业链。

深圳宝中三个新盘——新锦安海纳公馆、榕江云玺、润恒都市名荟,对外声称售罄,实际上转为内部消化。

也就是说,你要买房,必须通过内部员工。

要想链接内部员工,得先交喝茶费(即更名费),而这笔喝茶费,动辄几十万、上百万。

看到这则新闻,我特意去问了那位做地产的朋友。

他双手一摊:“这有什么稀奇的?大家都这么玩儿。”

原来在开盘前,开发商们除了对外销售,也会鼓励员工自购。

而内部员工购买,一般可享95折,甚至93折。

1000万的房子,按95折计算,就省了50万。

那如果员工不想自持,想过户给别人呢?

自己人好办事,更名费,免了。

于是,在开发商的政策支持下,不少内部人员动起了“歪念”:

开盘前先把房子囤好,开盘时销控表全线飘红、显示售罄。

客户还想买房? 对不起,先把“喝茶费”交了。

以海纳公馆为例,116平米总价1150万左右的新房,“喝茶费”就需要70余万元。

另一个楼盘云玺,“喝茶费”是65万-70万; 金亨利二期,“喝茶费”60万。

只要转一趟手,轻轻松松就收入百万。

不仅如此,部分中介公司和第三方代理机构,还会收取团购费、摇号争取费。

他们通过开发商与购房者之间的信息差,在市场上割韭菜、公然敛财,赚得盆满钵满。

当然,如果你还有那么点理智,表示要考虑考虑时,开发商也有的是方法对付你: “再不买就没了。”

“这是最后的上车机会。”

“手快有手慢无,错过等明年。”

如果你还不心动怎么办?

没关系,他们还有托儿。

当你犹豫不决,徘徊不定,你的隔壁桌上可能就会出现一对夫妻,他们假装咨询,然后买房成交、刷卡、签订合同,一气呵成。

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如此果决,你是不是瞬间有了底气,于是一拍大腿:

买!

3:

一手房坑多,二手房的坑也不少。

有一名网友,前两年通过中介公司,在昆山买了一套房,原价93万。

交完定金回家后,中介打电话说房东要涨价。

就这样,93万变成95万。

但这只是踩坑的开始。

贷款办下来后,房东出现了,他要求涨价,理由是: 昆山房价都涨了一轮,我涨一次房价,这不过分吧?

你品品。

中介不靠谱,恶意加价。 房东也不是吃素的。

知乎上有一网友自曝,他同事在北京买房时,就碰到了“黑心”房主。

买房时,原本双方价钱已谈妥。

交易后,因为产证没满5年,房东建议过一阵子再过户,这样也能省下一笔钱。

反正就多等半年,而且自己也住进来了,再加上对方又是国企退休干部,应该不会做出尔反尔的事。

想到这,他和原房主达成一致:

半年后再过户!

但没想到的是,半年后房东竟要求涨价到100万。

之后,房东便一会儿说忙、一会儿说人在国外,过户的事便一拖再拖,最后拖得没办法,终于原形毕露:

除非加钱,否则不过户。

为了维权,这位网友翻合同、找律师。

可惜,合同签字的是房主的女儿,而实际房主是老爷子本人。

老爷子称儿女私自卖房,自己并不知情。

儿女拒绝过户,老爷子又不认账。

皮球踢来踢去,事情没完没了。

法律程序走了一年多,对方还没事就到家里砸门闹事。

原本欢欢喜喜买个二手房,你说这是糟了哪门子的罪?

4:

写到这,可能有人会说,一手房坑多,二手房的中介和房主不靠谱,那我投资海外资产总行了吧?

海外资产的坑,何止于多。

以下这些,就是最为常见的一些坑:

1、信息不对称风险

近年来,随着国内房价的爆涨,不少投资客认为,一线城市的房价到了天花板,地产的黄金时代已然过去,于是转而把目光投向了海外。

可扪心自问,你对国外了解多少? 国外政策你能及时掌握吗?

正如曼谷Rama 9超级塔,新CBD、东盟新金融中心的名头,被中介炒得炙手可热。

不少人认为,它就是曼谷未来的价值高地。

但这个“地标建筑”停建的消息放出了整整3个月后,中介依然把它当作热门投资产品,推荐给自己的客户。

2、自媒体大V割韭菜

新媒体发展大势如潮,孵化出的大V比比皆是。

但这些大V中隐藏着多少徒有虚名之辈,甚至是骗子,谁知道呢?

再者,要牢记一点: 10个自媒体看房团,9个坑。

所有的线路流程,都已经和开发商事先沟通过。

至于所谓卖点说辞,也早己和开发商提前勾兑好的,大V呈现给你的,永远都是美好的一面。

至于项目缺点,基本都是模棱两可、一笔带过,甚至绝口不提。

3、包租承诺

包租主要有两个坑。

首先,所谓包租,大多只是一个噱头,用来哄骗外来投资客。

这种房子一般都卖不动、租不动。好卖的房子,何须包租来带动促销?

其次,羊毛出在羊身上。

返租的钱早已加在房价里,被包装成返租收益,典型的得了便宜还卖乖。

4、中介返佣承诺

知乎上,有一位网友在泰国投资时,就曾掉入了曼谷中介的坑。

买房前,她亲自飞往泰国考察,并物色了两家代理商:

一家无返佣,另一家承诺返佣。

她毫不犹豫选择了后者,毕竟有便宜不占王八蛋。

中介带她跑了几天后,找到一间不错的公寓,于是她屁颠屁颠交了8万泰铢的定金。

然而没想到的是,中介收到钱后,就消失了。

微信不回、电话不接。

这位网友最后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5、维权困难

良叔一名读者,刘小姐,讲过她的遭遇。

深圳某家公司,称自己可以代理海外房产,而且房源都很优质,增值空间巨大。

刘小姐正好有笔钱,想要投资,通过那家公司,选了一套欧洲某国的房产。

看到现场照片,以及房子的相关介绍,刘小姐动心了,交了10%的预付款。

随后,在这家公司的软磨硬泡下,刘小姐又交了剩下的90%的房款,与国外一家房地产公司签署了协议,并拿到了“地契证明”。

然而,当刘小姐去国外收房时,才发现严重的货不对板,甚至房间都少了一套.......

怎么办?

维权啊。

可是更神奇的是,刘小姐发现,和深圳公司签署的是一份“信息咨询服务合同”,里面根本没有涉及到具体房产事项。

找国外房地产公司维权?

路途遥远,人生地不熟,怎么维权?

这事儿一拖就是两年,到现在都没扯清楚,涉及了好几百万,刘小姐现在肠子都悔青了......

5、写在最后

买房路上的坑,数不胜数,防不胜防。

无论是在国内买房,还是投资海外资产,在隐蔽处,总有人在挖着坑等我们跳。

房产买卖,动辄几十上百万,甚至千万、过亿的投资。

稍有不慎,就损失惨重。

很多人不解:为什么地产有这么多坑?

在我看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房地产业属于典型的暴利行业。

在金钱的驱使下,没有卖不出去的房子,只有想不到的套路。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房地产业的信息不对称。

什么房子值得买?哪里的房子值得投资?

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

所谓“坑”,说白了,无非就是开发商、中介利用买卖双方的信息差,疯狂地割韭菜。

诸如售罄,再不买就没了,很多时候只是商家逼定的手段。

真实的信息,你只有自己去核实。

这篇文章不是唱衰房地产,恰恰相反, 正因为有前景,有暴利,才会闹出这么多幺蛾子。

我仍然坚信,在中国,最好的保值资产,还是优质的地产。

只是,千万别当甩手掌柜,凡事要自己考察,自己分析,不要盲目崇拜大V的一面之说,更不要过分痴迷于炒房致富。

你想割红利的韭菜,岂不知,有人正在琢磨如何割你的韭菜。

所以,在漫长的人生中,你要始终坚持“钱不是大风刮来的”这句缄言。

倘若,有人告诉你一件很容易赚钱的事,如果他不是你亲爹,那么他多半就是个骗子......

参考文献:

远方青木:《青木牌小数据告诉你,中国楼市的真实走势》

知乎用户紫薇:《青木牌小数据告诉你,中国楼市的真实走势》

知乎房导航:《揭秘:开发商最不想暴露 卖房的7大套路!(专套刚需购房者)》

深圳大件事:《深圳多楼盘收百万“喝茶费”?官方出手:将采取5大措施》

作者简介:良叔,百万用户新媒体创始人,畅销书《超级个体:打造你的多维竞争力》作者,原世界500强高管,良翰商学院创始人。欢迎关注公众号良大师(ID:liang_da_shi)。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以为  以为词条  其实  其实词条  自己  自己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