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普通百姓,购买理财产品最为关心的无疑是产品的收益情况以及是否保本,而对于发行理财产品的各家银行来说,由于关系到发行产品的收益及风险平衡,因此资产配置在理财产品中的重要性愈发突出。
普益财富研究员叶林峰表示:“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加深以及监管层对银行理财业务的逐步规范,资产配置在未来以“资产管理”为核心的理财产品运作中必将起到更加关键的作用。”
随着财富管理业务近年来的不断发展,资产配置也越来越广泛地被人所熟知,如何更好地利用多种金融工具结合更加科学合理的资产配置为客户进行财富管理也已成为各大商业银行竞争的重点
近年来,资产配置在银行理财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越来越多的理财产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资产配置,各种工具的运用也越来越灵活多样。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风险管理与控制在投资中的.重要性凸显,银行开始意识到投向单一市场的理财产品已经无法满足投资者对“风险——收益”平衡的需求,银行逐渐开始发行投向不同市场的理财产品。
普益财富的统计数据显示,在2009年以前,组合投资类理财产品发行量每年的占比均不足5%,但是从2010年开始该类产品发行量以接近250%的年均增长率急速增加,截至2013年前三季度,组合投资类理财产品的发行量已经占到理财产品发行总量的45.59%。上周共发行531款银行理财产品,其中,组合投资类产品就高达313款,占比更是高达58.95%。
这些组合投资类产品自身的风险调控特征在不确定性较强的经济环境中优势尽显:投资于低风险市场的资金保证投资者本金安全,投资于高风险市场的资金为投资者带来更高的收益,灵活的组合投资管理有效提高了产品整体的运作效率,“进可攻退可守”的组合投资策略得到市场认可。
另一方面,监管环境与政策的变化,也在客观上推动组合投资类产品发行量不断增加。例如,在单一投向的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的大量发行积累了过高的风险情况下,监管层对其进行了严格限制,于是银行将这些融资类工具与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相结合,创新出了融资类组合投资产品。这既能满足银行自身需求,又能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给投资者带来更高的收益。
结构性产品向“保本”靠拢
如果说具备资产配置特征的组合投资类理财产品是市场和监管环境孕育的,那么,结构性理财产品的资产配置特性就是与生俱来的。近年来,结构性理财产品发展势头依旧迅猛。其中外资行正成为发行该产品的绝对主力,但中资银行也正发力跟进。
结构性产品通过对“风险-收益”的平衡, 为投资者在多变复杂的市场行情中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收益。该类产品中的衍生金融工具可以通过各种灵活配置让投资者在震荡乃至下跌的市场行情中获得潜在回报。对于投资者不能直接投资或者直接投资存在较大风险的诸如港股、黄金、原油等挂钩标的,各大银行均有相应的产品与之对应,为投资者提供了挂钩标的在不同市场情况下实现潜在回报的条件。外资银行作为市场结构化理财产品发行与创新的先驱,不但保持了结构化理财产品设计的优势,其发行数量也在各类银行中居首。部分外资行针对国内投资者风险偏好不高的特点,在设计层面已然更为注重风险的控制,保本机制明显增加。其所发行的结构性产品中接近90%均设计为保本型,产品投资期限明显缩短。其次,在产品结构设计方面,投资者获得潜在收益率的条件更容易达到,例如:恒生银行[-0.47%]的”步步稳”系列投资产品,挂钩交易所交易基金,跟踪大盘指数走势,只要一年中每个观察日,最差表现的挂钩标的下跌幅度不要超过30%,投资者就可以获得潜在回报,帮助投资者在回避非系统性个股风险的同时,在不同的市场走势中获利。由此可以看出,外资银行在竞争激烈的理财市场上为保持结构化产品设计优势,将资产配置效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也正是看到结构性产品的优势及未来发展前景,目前中资银行发行结构性产品的步伐上明显加快,以期抢占这一外资银行的传统地盘。相关数据显示,中资银行结构性产品的占比由2012年的28.86%上升为今年以来的44.81%。
“银行理财产品摆脱当前按照预期收益率发行的模式,转向基金化、结构性的真正的“资产管理”产品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如何更好地利用多种金融工具结合更加科学合理的资产配置为客户进行财富管理将成为各大商业银行竞争的重点。”叶林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