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银行的假理财危险,真理财就安全吗?

Guardian of Treasure

理财锦囊

━━━━━━━━━━━━━━

By:   财女苏小妹

这几天金融圈最热闹的莫过于“民生银行30亿假理财”。150名私人银行高端客户,通过民生银行购买了总规模高达30亿元号称“保本保息”的理财产品,后来却发现该产品压根就不存在。

丨 壹 丨

不少理财沙龙的妈妈带着震惊和恐慌跟我聊起了这件事,并开始检视自己购买过的银行理财。我完全能理解她们的情绪,长久以来,在大众心中,银行就等于安全。对很多不太懂理财的妈妈而言,她们的第一选择也只能是银行理财

这几年银行飞单事件频出,虽然对于大多数吃瓜群众来说买到“假理财”是小概率事件,但谁都不希望自己成为那个上新闻的倒霉蛋。我第一时间帮妈妈们整理了如何避开“假理财”的四步小锦囊,希望也能帮到你。建议长按保存到手机,随身携带哦。

丨 贰 丨

然而避开银行的“假理财”就行了吗?银行的“真理财”就万无一失?

我们先来看看银行是做什么生意的。目前银行活期存款的年利率0.35%,一年期的存款利率1.5%。银行吸收了储户的钱后,把钱转贷给需要的企业和个人。六个月短期贷款利率4.25%,五年以上的中长期贷款利率4.9%。

从这两组数据我们不难看出,银行的主要利润来自存贷款的利差,可谓是中国好生意。既然银行的小日子过得这么舒服,为什么还要那么辛苦地去卖理财产品呢?

一个是大量涌现的外资银行、地方商业银行,加剧了银行间的同业竞争。另外随着金融创新,信托、保险、互联网金融、各种二级市场基金、股权基金等新投资方式的涌现,投资者存在银行里的钱越来越少。所以银行必须通过比存款利率高许多的理财产品去留住、争取、抢夺客户。那银行理财到底是什么?

银行理财产品分为自产和代销。自产包括债券型、货币型、信托型等银行主导设计生产发行的理财产品;代销的包括公募和私募基金、信托、保险等,实际上不是银行生产的,而是外部有资产管理资质的机构设计、投资和管理的,银行并不承担最终责任。

银行理财产品又分为保本和不保本。我们都知道银行存款,只要在保险额度内,即使银行破产了也会偿付。保本的理财产品类似于存款,这类产品银行在契约上有还本付息义务,只要银行不破产,投资就有保障。非保本的理财产品,银行在契约上没有还本付息的义务。原则上如果银行处境不佳,就有可能选择违约。

虽然在过去的历史中,银行销售的固定类收益产品无论是否保本一律刚性兑付。但是这并不代表银行理财就万无一失。我这里想提醒大家的是,非常时期不要盲目相信“国家永远不会让银行破产”。虽然行业特殊,但是从本质上而言,银行也是企业。随着这几年各种风险事件的暴露,银行理财也不再是当初那个可以放心买买买的投资品种了。

丨 叄 丨

银行的这些理财产品到底存在着哪些安全隐患?

1、表外业务不受监管

银行的存款属于表内业务,受到严格的监管,不能进入股市。但银行将它们设计成各种各样的理财产品后,就绕过了监管成为表外业务。可以堂而皇之地参与二级市场的投资。

2、底层资产不明

银行的固收类产品和买基金不同。买基金无论是公募还是私募,我们起码知道资金的投向,知道买的是什么,知道买的比例。但是银行的工作人员向我们推销固收类产品时,一般只会告诉我们预期收益率是多少,期限是多长,资金的投资方向却非常模糊。不怕有风险,就怕不充分揭示风险。

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宝能投融资计划,据业内人士分析80%的钱都是银行出的。但追求稳定收益的银行理财投资者,并不知道自己的钱被投向了高风险的上市公司控股权的对赌。

这些信息不对称,导致中国的投资人所承担的风险跟他所拿到的收益是严重不对称的。相当于你买固定收益产品的钱实际上买了股票:涨的时候没事,投资人赚到了钱,风险没有暴露;但一旦跌的时候,就会遍地出问题,而且相当血腥。如果把银行理财产品掰开揉碎,知道具体投资的底层资产是什么,我相信投资者会大吃一惊的。

3、借新还旧旁氏风险积聚

虽然银行理财表现上都是具体投向独立的理财项目,但事实上不知不觉已经做成了资金池业务。一是因为期限错配。用短期理财资金做长期投资,市场一长久必然做成了资金池;二是理财产品定息化。非保本产品投向的是一个浮动收益的市场,但是大部分银行理财产品给客户的往往是一个固定的收益率。每期投资的收益有高有低,给客户的却是统一的收益率,时间一长就形成了资金池。

投资风控严格的银行还好说,但做得不好的产生亏空在所难免。最大的问题是,投资人根本不知道银行这块业务的真实状况。即使资金实际并未用于约定的理财用途,而是被挪作他用,投资者也无从得知。民生银行的这30亿假理财亦是如此。

试想一下如果这30亿没有被爆出来,那么该理财产品正常兑付的手段往往是“借新还旧”,就是不停地注入资金。一旦理财产品销售不佳,池中的钱无法覆盖需兑付的资金,风险就会集中爆发出来。

丨 肆 丨

当然我们也不必从此对银行理财谈虎色变,想要避免这些风险,就要重新回归到相信契约,在签合同时看清楚——

1、合同是跟谁签的

也就是真正的管理人是谁,而不要看谁卖产品给你。

2、你的钱投向哪里

是买债券了?还是进入二级市场买了股票?或者投到房地产项目去了?一定要明确资金的投向

3、项目承受的风险

跟它承诺的收益是不是相匹配?

多花些功夫弄明白投资的底层资产,这是风暴中避免重大损失的唯一出路。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理财  理财词条  危险  危险词条  银行  银行词条  安全  安全词条  
理财

 测试基金六个指标

2008年01月14日   理财周报  张景宇  沸腾的股市带火了基金市场。经常有读者询问该买什么样基金好但时下300多只基金,每一只都各具特色,投资者的需求...(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