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知道它的来龙去脉,需要从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1991〕33号)说起。
但是我们先补充一下,目前的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计算公式是怎样。
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是由三部分组成,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
(1)基础养老金=〔退休时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比例))〕÷2×缴费年限×1%
(3)过渡性养老金=退休时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实施个人账户前的缴费年限×1.3%×平均指数(青岛建账时间是1994年10月)
好,现在回到1991年。当时国家市场经济初步确立,改革开放,国家平稳建设了十多年。国家发现,退休老人越来越多,尤其是当时改革退休制度,让老干部开始退休之后,退休群体不断增大。财政、工厂负担越来越大,再加上为了增强市场活力,允许部分国有企业集体倒闭,那些企业应当是养退休人员一辈子的。
于是国家决定进行改革。但是这个改革要一步一步来,刚才的文件只是要求建立养老保险基金会,养老金计发方法没有变。其实也可以理解,厚积薄发吗,先攒点钱啊。
然后,到了1995年,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 ( 国发[1995]6号)。
是深化改革。当时养老保险基金底子差不多了,决定企业退休人员退休金全部改由养老保险基金发放。当时的计发方案,个人账户养老金是这么算的:
月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储存额÷120
不管男女老少,统一120个月。
这个计发方法,在1997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号)中做了进一步重申。1997年仍然坚持120计算。
进入新世纪,国家觉得不行了。健康状况不断改善,人口寿命不断延长,于是决定重新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又下发了《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
文件明确: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职工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
于是出来一个表:
看到没有?60岁是139。女同志50岁是195。
当然男同志失去劳动能力,可以50岁退休,他的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也要用195计算。
这个表用了12年了,一直没变,我们的人均寿命又延长了好多,估计又要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