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清姝小栈"关注我们
李笑来这堂分享课,我是在朝夕日历的微信版听的。如果有兴趣可以关注朝夕日历的公众号或者下载朝夕日历的app去听原文,大约1个小时的分享和半个小时的提问,分享课很好,提问挑选时间长的听听。听完课由于时间关系,只推出了思维导图,大致内容看思维导图应该就能了解,今天就不复述内容了写写听课后的领悟。
一念一世界---成功无所谓努力和坚持
清姝同意思维模式的转变能带来很多工作生活的转变,当然这个转变并不容易。
初看“成功无所谓努力和坚持”是不是很意外,我们被教育了太多关于成功的理论,我们被教育的成功必须要吃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等等,但是人的大脑都是有保护机制的,只喜欢做快乐的事情,不喜欢做吃苦的事情。用意志力去对抗大脑,坚持和努力,注定要失败的。意志力说一句坚持,大脑能找出十个理由放弃,最后我们会听从大脑的指挥,放弃的。
清姝上学的时候,就喜欢学习数理化,不喜欢英语、语文。攻克理科难题有一种难以言表的成就感和愉悦感,真的很愉快很享受。相比之下,英语背单词简直苦难,语文和英语的阅读理解更是难比登天,有种想死的感觉。当然考试结果也在意料之中的偏科严重。
清姝和一个偏文的同学请教,如何背单词。对方的回答是没特意背,看几遍就行了。当时的感受是“不会吧?我特意背也背不下来啊。”现在想来我告诉她把公式记下来就能做题时候她也是这个感受。
究其原因,还是喜欢。喜欢数理化就不觉得题难,喜欢英语就不用特意背单词。
讲真,一件事情只有你不讨厌才能做得到,只有你喜欢才能做好。如果一件事情被定义为要努力要坚持,就已经是不喜欢甚至讨厌的事情了,怎么可能做到做好呢?
既然大脑觉得刷朋友圈高兴,看书不高兴。我们又不能强迫大脑做不高兴的事情,只能说服大脑,这件事情实际上我们是喜欢的。
李笑来老师给出的意见是赋予这件事情一个重大的意义。
比如,他当初打算进新东方教英语,需要背两万个单词,当时觉得这事太难了。然后他就说服大脑,进了新东方可以年薪百万,就拿第一年的工资计算,背一个单词可以赚50块钱。这样一天背100个单词相当于赚5000块钱,想想高兴很多。正式背单词后又觉得赚5000不过瘾,直接一天赚一万。然后就很顺利的背单词考托福、GRE了。哎,说的清姝都想背单词了,一天5000块钱呢?
话说,清姝的大脑不想写《李小清理财记》很久了,是时候和她谈谈,好的作者可以一个字一块钱,写一节李小清可以赚1000块钱,早点写完早点拿到钱~~~~~~~~~~想想就开心,我要写20万字。
读书只有靠积累,没有捷径
如果你去问大牛,怎么能提高阅读能力,答案都是“多看”。无论是内容还是速度,没有积累都做不到,阅读理解没有捷径可走。
追清姝文的人会发现,清姝的读书笔记,只要是关于基金的就是一堆点评,觉得作者这写的片面那写的过时,要是其他方面,股票之类的立马就萎了,摘抄居多,而且会加上我理解也不深有待学习之类的话,生怕带偏读者。这就是积累与否的区别,清姝研究基金好几年,尤其基金定投,能说好多话。但是其他方面尤其涉及的方面,各种不懂有时需要度娘陪伴加上停下来思考强记,才能明白一点点。
有人觉得李笑来的这篇内容没什么干货,原因是只强调积累。我猜他想在讲座里面找到捷径,听完讲座就拥有能力。这些都相当不现实,想要找捷径的方法是最笨的方法。用李笑来老师《把时间当做朋友》里面的观点,方法不重要,去做才重要。
当然了,人的内存、CPU、硬盘不一样,花同样的时间读相同的书,效果并不一样。真的挺羡慕那些高配的人。不过好在清姝相信智商可以发展,就算一辈子达不到高配,能够自我升级也是好的。
选书
别人的书单始终是适合别人的,越是看别人的书单,越会丧失选书的能力。至于选书的能力还是两个字--积累。不断的试错中找到自己想要的。还有可以关注亚马逊书评,在社交中读书。
我特意去看了李笑来公众号关于选书的文章,额,你会觉得其实牛人的高配方法也不一定适合你。
知名出版社;领域内知名作者;选择多版次的书,版次越大越好;选择印刷次数多的书,越多越好;印刷量越大越好。
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这些数越大说明买的人越多,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但是有参考文献、有索引的原文书。清姝就傻眼了,清姝还是没有能力看这些学术报告,能看懂通俗世界的一小部分就自我满足了。
人家大牛是曾经在新东方排名第一的教出国留学的教师,清姝只有敬仰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