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从小接受到的关于金钱方面的教育太少,所以对于钱的概念只有“节约”和“一夜暴富”.
被教育,千万不要欠债,极端情况下才考虑找别人借钱。因为欠钱是很不好的事情,至于为什么不好,他们也没细说。
赚钱之后就存进银行,立马存起来,可是后来我知道了通货膨胀这个词,我发现似乎存钱意义并不大了。因为把钱全部存进银行,每年都在贬值,物价却在上涨。
有一句话说的不错:钱,只有流通起来,才能体现它的价值。
有钱人和穷人的区别在于,有钱人善于利用整合资源。当他们想要做一件事时,就会拼尽全力去争取,手里没有钱,就想办法去借钱,而不是就此打住。
理财方面的书籍普遍的建议是,自己攒钱到一定程度后,用本金去投资来赚取收益。
可是,年收益率高的产品,投资门槛也很高,本金数额不够根本没有机会参与。
而大部分收入不高的工薪阶层,每个月的工资用于支付各种开销之后所剩无几,几乎存不下没什么钱,更妄谈拿去投资了。
在看了很多理财书籍之后,我发现同样是收益率6%,1万块和100万的收益差别实在太大了。
因此,与其想着用手里那一点儿钱去研究理财,不如多花时间好好考虑怎么去赚钱。投资毕竟有风险,而赚钱确实可以靠自己去获得的。
我进期读到的一本关于金钱价值观的书籍——《钱意识》,书中的观点改变了我过去的很多旧思想。本书的作者出生在普通的工薪阶层家庭,后来运用合理的方法,在完全靠自己的情况下积累了巨额资产。
家庭经济情况很一般,但这没有限制她的思维。自己没钱,但是可以去借钱。
在她独自一人在国外留学时,被小偷把身上之前的东西都偷走了。孤立无援的时候,她决定向银行贷款,然后打算去找了几份兼职,来偿还每个月的贷款。
可是限于当地法律不允许留学生打工,于是她后来想到了租房市场。先自己去整租房子,然后再分租出去。这种方式很快就让她收回本金,而且每个月还完贷款之后还剩几百块钱。
通过这件事,作者体会到了“借钱”的好处。这不仅仅赚到了钱,更是打开了思维局限,在今后的事业中起了重要作用。
有钱人跟没钱人之间的一个显著的区别,就是对待钱的方式。
以前看过一个小故事。
一个银行家,他的儿子问他,为什么把人们的钱存在我们的银行里,这又不是我们的钱,却要替他们保管,每年还要给他们利息?
银行家笑着说,当你手里有一块肥肉,你把它放进冰箱里,你的手上会有一层厚厚的油。
小时候看这个故事不是很理解,现在明白了。储户的钱都放进银行,这是极其巨大的金额,银行会找各种需要资金的企业,把钱借给它们然后收利息。
因为总金额实在巨大,所以利息也相当惊人,再从收到的利息中,给很小一部分给储户。
在这个过程中,银行扮演的角色就是“富人”,自己没什么钱,但是可以借到很多钱,再把借到的钱全借出去,坐着收丰厚的利息。
资本的积累像滚雪球,而原始的积累是最困难的。不妨去借助外力,没钱的时候去借钱,找银行贷款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因为负债,要在还款截止日期前还钱,所以会时刻提醒自己不能偷懒,逼着你去想办法赚钱。在这个过程中,会锻炼你执行力、沟通技巧和学习能力,几次下来,赚钱能力会越来越强。
但是,有一部分人借钱却是赌徒心理,把钱拿来去做风险极高的赌博。这种本身没有经过认真思考的行为,结果只有债台高筑。
天上不会掉馅饼,自己懒得去思考赚钱,一门心思走捷径,这也是典型的穷人思维。
大家都知道的“股神”巴菲特,他的生活十分节俭,从没买过豪宅名车。他能成为首富,节约占一部分,但绝对不是首要因素。
巴菲特对外在的物质方面不在乎,但当他看好一支股票,往往出手十分阔绰。
每个有钱人都有自己的花钱的重点。
有人喜欢奢华的物质享受,一身名牌热衷购物;有人注重精神享受,愿意向公益事业奉献自己的财富。
在自己不想花钱的地方不花钱,和忍住在自己想花钱的地方花钱,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之前我对待手中钱,无非就是存进余额宝里,领着微薄的收益。虽然也很想过上富有的生活,但思维被束缚在眼前的困境中,看不到可能性。
我一直很抗拒借钱,觉得是件很麻烦别人的事情,不到万不得已,是绝对不会开口找人借钱的。而且借了的钱,一定会在最短时间内还上,因为“无债一身轻”。
不过,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例子告诉我,借钱这个行为很正常。买房子、车子、电子产品,没办法全款购买,于是找银行借钱,分期付款。
在看了这本书,颠覆了我之前的一些认知。确实不能老是想着如何存钱、省钱,有很多时候,不一定非得万事俱备才行动,要善于借助杠杆,借他人之力来做事情。
之前一直秉持着这个金钱观,现在看来,也许我的思维太狭隘,应该学习“借钱”的思想。
人的潜力往往在压力下才爆发出来,所以不要低估自己。只有敢借钱的人,才能激发出赚钱的能力。
所以,如果你想要变成有钱人,你首先要做的是,永远相信自己就是有钱人,即使现在还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