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理财,银行的理财经理一直深得大家的信赖。然而你有所不知的是,他们的话在很多时候并不靠谱,甚至为了达到自身的目的,会把许多不明就里的投资者引入误区。今天融360小编就通过仔细分析,为你揭开他们时常会隐瞒的7个秘密。
一、 存银行不如买货币基金
自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央行不断的降息,现在的银行存款利率真心低。目前,银行活期存款利率只有0.35%,一年期基准利率也只有1.5%,3年期也才2.75%。粗略计算一万元存一年的定期存款,一年下来只有150元的利息,照这样的节奏下去,把钱存银行很有可能跑不过CPI。
然而很多把银行储蓄当成主要主要理财手段的人并不知道,其实以余额宝为代表的货币基金简直可以秒杀银行存款,余额宝目前的年化收益率在2.5%左右,本金一万,一年的利息就是250元,比一年期的定期还高出100元。安全性上,货币基金也是风险最小的基金之一。
最重要的是,余额宝流动性很强,可以随存随取。
小融支招:想要跑赢CPI,必须降低银行存款配置比重。作为银行存款的替代品,货币基金是不错的选择。
二、 理财风险等级要看清
由于对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划分没有统一规定,各家银行对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采用了不同的符号。根据产品风险特性,一般银行将理财产品风险由低到高分为R1-R5 5个等级:
小融支招:买银行理财产品买R1、R2级别就可以了,这类产品风险系数很低,R3级别以上的就要谨慎购买了,此类产品本金和收益的不确定性较大。另外,如果产品投资组合里面是否有“股票”字样,那风险级别至少在R3以上。
三、 风险评测认真做
在银行买过理财产品的人都知道,首次去银行购买理财产品前要进行风险评估测试。根据银监会的规定,投资者只能购买自己相应或更低风险等级的理财产品。
比如你的风险评估结果是稳健型,那么你就只能购买PR1和PR2两类产品。
然而,为了提高销售业绩,很多银行理财经理会引导客户,甚至代替客户填写风险评估测试,以达到可以购买更高风险级别理财产品的客户评级,这样能确保买产品时不受限制。然而对于客户来说,买到“风险越位”的产品,本金及收益就有可能面临着很大的风险。
小融支招:风险评估测试一定要认真做,不能走过场。不要轻信理财经理的一面之词,以免买到自己风险承受能力之上的产品,从而本金受到损失。
四、 预期收益率不等于实际收益率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是投资者在购买时最为关注的指标之一,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预期收益率是指,银行在发行理财产品时对产品的最终收益率的一个估值,并不代表银行理财产品到期的实际收益率。
为了吸引投资人,银行经理在销售时往往会避重就轻,一味的强调最高预期收益率,却不做足够的风险提示。
拿结结构性理财产品为例,这类产品虽然都有一个较高的最高预期收益率,但收益波动却很大,而且不确定,到期时达到最高预期收益率的可能性很低。
小融支招:不要过分关注预期收益率,有时候那只是理财经理招揽客户的“幌子”。投资人可以通过产品的风险等级判断达到实际收益率的可能性,比如风险等级越低,理财产品能到达逾期收益的可能性就越大。
五、 小心募集期“陷阱”拉低实际收益
购买银行理财产品要注意两个期限,一是募集期,二是投资期。通常情况下,银行一般会声称,银行理财产品在资金募集期和清算期不享有收益,是按活期存款利息计算的。如果募集期太长、投资期太短,产品的实际收益率会被拉低很多。
比如一款期限为30天的理财产品,从5月16日开始销售,5月20日才结束募集,5月21日起算利息。也就是说,购买的这款产品,空档期是6天。而这6天里是没有收益的,只能按照0.35%的活期利率计算。
小融支招:尽量购买中长期理财产品,减少资金站岗问题。同时在买银行理财产品时,不仅要关注产品的收益率,更要算好时间账,避免募集期带来的收益折损。
不要以为只要是银行卖的理财产品就是银行自己发行的,实际上,银行除了生产自己的产品还会帮一些第三方机构,比如信托、保险、基金等公司发行理财产品。
为了赚取更高的佣金提成,理财经理往往会以高收益为诱饵,向客户兜售这些代销产品,这种行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飞单”。
“飞单”产品往往很不靠谱,实际收益率很低不说,而且一旦第三方机构出现问题,投资人很可能会血本无归。
小融支招:辨别飞单的一个简单的方法是,看合同上是否有银行公章。另外,对理财经理推荐的高收益产品要保持理性,问清楚产品属性和发行方。
七、 买理财记得要求“双录”
“飞单”不仅使投资人的本金处于极大的风险之中,而且一旦事件败露,客户资金出现亏损时,银行往往会以“理财经理个人行为”为由拒拒赔偿,投资人也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这不仅令投资者遭受较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对银行的信誉度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不过,以后这种现象可以有效避免了。5月13日,银监会印发了《关于规范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的通知》,其中有一条要求,商业银行通过营业网点开展代销业务,应根据相关规定实施录音录像,并妥善保管录音录像文件等代销业务文档。
小融支招:这应该算双向保护吧,银行不用担心“碰瓷”,投资人也不用害怕被理财经理忽悠。总之,以后大家到银行买产品时,记得主动要求双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