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股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但是过于强调其中任何一方面都是非常危险的。”
“选股是科学”我们很好理解,例如借助量化工具、统计工具以及对财报中数据的理解和应用进行投资决策。举例来说:1、公司的主营业务;2、主营业务的利润,净资产收益率,利润增长率;3、市盈率、市净率是否合理,等等。
包括炒股名人在对股票价格是否合理的判断上,有个独门秘籍——PEG指标。也就是市盈率(P/E)/企业利润增长率(Growth)。PEG是彼得林奇用于评估成长型公司的方法,总体上可以分为四档:
对于最近很火的电动汽车、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成长型行业来说,PEG可以说是个很有参考意义的指标。
然而,我们也知道,数据只是对一个事物过往情况的量化体现。从过去的变动中寻找未来变动的方向,不仅具有局限性,还可能存在数据挖掘偏差(Data-mining bias)等问题。过于迷信数据,常常会让投资过程逐渐脱离实际,忽略许多重要的细节,从而导致失败(量化策略与量化策略宗师的故事)。
另一个极端则是把选股完全当作一门艺术,投资者过于依赖直觉来作出投资决策,而缺乏充足的调查和研究。不去认真看报表,甚至连所买股票公司的核心业务都未必清楚,仅仅凭借消息,或者几根K线、MACD、KDJ等技术分析线的走势来买卖股票。这种凭借直觉的“艺术”行为则更加可怕,却也是许多业余投资者的问题所在。
对此,业余投资者可以参考那句名言--“千万不要买任何无法用笔将公司业务简单描述清楚的股票”。
换句话说,要确保非常清晰地了解公司的商业模式。如果你买了这个股,一定要能把买这个股的原因简单明了的描述清楚。
有人曾经做过一个有名的实验。一个中学初一班里的所有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股票投资。
要求这些学生按如下原则构建投资组合:每个组合中至少应该分散投资于10家公司,而且其中一两家要能提供相当不错的分红。学生们决定选择一只股票之前,必须能够清楚解释说明这家公司的业务是怎么回事。于是很多学生选择了如迪士尼、Kellog(食品)、沃尔玛。他们给出的原因是,这些品牌在他们生活中随处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