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这是书语人间为你解读的第417本书
《投资中最简单的事》
大家好呀~
今天,灵遥将为你带来一本新书,名字叫做《投资中最简单的事》。
关于投资这件事情,很多朋友会把它给想得很复杂。
毕竟,这是一件从宏观上来说,需要考虑国家政治、经济、历史、军事,中观上需要考虑行业格局演变、产业技术进步、上下游产业链变迁,微观上需要考虑企业的发展战略、公司治理、管理层素质、财务状况、产品创新、营销策略等方方面面的事情,可以说是一门全能型学科。
那么,既然如此,我们能不能够只试着去把握那些我们能够把握的最简单的事情,把那些不能够把握的复杂因素,都留给运气和概率呢?
从入行股市22年,到进入基金行业担任投资人15年里,作者先后在不同阶段钻研过各式各样的投资方法,从打探消息,到跟庄炒作,再到定量投资,程序化交易,可以说是,我们普通正在做的,或是想要去尝试的,作者几乎都试了个遍。
于是,作者便把这些年在投资界里摸爬滚打的经验,汇集成了一本这样的小册子,希望给刚入行,或是入行了一阵子的,但是始终没有有看到出路和曙光的你,一点点启发。
现在,便让我们一起开始今天的共读吧~
01.
投资理念:
以实业的眼光做投资
对不少投资萌新来说,下跌后,悲痛欲绝,上涨后,欢欣雀跃,几乎已经成了每天的日常。
但是,经济本身还是那个经济,公司还是那个公司,既不会因为被很多人看好,变得很好,也不会因为被很多人不看好,变得很糟糕。
同时,股价的短期起伏,除了受到疫情、自然灾害、战争等突发性因素的影响,反映的也不过是看客们的心理波动,你完全没有必要反应过度。
因此,做投资时,最重要的一点,便是把自己当成是这家公司的一份子,在理清楚了它的优势和劣势后,把它当成 亲儿子 去培养。
不过,在此之前,我们先要来了解的便是一个好公司的判断标准。
第一个,肯定是它做的事情,别人都做不了。
这个既是稀缺性,也是门槛的体现,决定了利润率的高低与趋势。
尤其是对那种在行业里一枝独秀的企业,如,早期的微软、Google,现在的微信、腾讯等,更是长期持有的首选。
第二个,是这家公司做的事情,自己可以重复做,也就是成长的可复制性。
比如,众所周知的「海底捞」,便是一家通过不断地复制它的服务品质,脱颖而出的一家火锅企业。
第三个,便是符合经济发展大趋势,但是又不在技术领域上,走得太快的公司。
我举个例子,灵遥2014年读的专注于利用金融手段帮助企业实现节能减排的「碳金融」领域,虽然从长远上来看是一个大趋势,但是,因为那时中国的经济处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很难匀出额外的心思,来关注「环保」。
正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你的选择投资的方向和企业时,也希望你可以牢记上面这三个原则,找到那几家愿意长期关注的亲儿子。
02.
投资方法:
宁数月亮,别数星星
从行业来看,你会发现,有的行业大局已定,集中度也很高,两三个龙头企业便已经瓜分了行业中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比如,做通讯的移动、联通和电信,研究这样的行业,然后做出选择,就像是数月亮一样简单。
而,有的行业集中度却很低,参与企业多如繁星,每隔一阵子,便会冒出一批小微企业,倒闭一批小微企业,要把它行业的竞争格局搞清楚,然后压对宝,对大多数人来说,就像是数星星一样困难。
然而,由于第二类行业大概率会出现黑马股,让投资者一夜暴富,于是,不少人都会因为贪欲,把钱给往后一类行业上砸。
结果,往往是这一群投资者,在承担了最大的情绪损耗后,没有赚到与努力匹配的收益。
首先,你应该选择那些容易研究竞争格局的,大概率能够压对宝的行业。
例如,一家生产原材料企业所处的本来是生产同质化中间产品的烂行业,但是它占有了该细分领域的中低端市场近一半的份额,行业第二名的市场占有率不到它的1/5。
这类企业,无论形势如何,你闭着眼睛投,都能因为市场大,竞争小赚到钱。
其次,你该选择的是那些竞争格局是「一超多强」的行业,也就是彼此之间虽然有竞争,但是老大的优势还是很明显。
例如,机械工程、客车以及某些汽车零件,行业老大的市场占有率便远超老二、老三,而且,龙头企业的规模优势、品牌认知度和服务网络优势往往也令其竞争对手难以追赶。
再次,你该选择那些「二分天下」或是「三足鼎立」的行业,如,空调。
最后,你才该关注那些「百家争鸣」的行业。
这种充分竞争的行业一般也是外行人容易看走眼的行业,长期投资者不妨等它们稍微分出些胜负后在进行投资。
这就好比,你回到东汉末年,想要成为帝王身边的人,那你从曹操、刘备、孙权三人里挑一个成功的概率,远比你从讨伐董卓的诸侯里挑一个出来成功的概率要大。
因此,请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自己给自己找麻烦了。
03.
投资风险:
价值重坚守,成长重土壤
说起投资风险,无论是价值股,还是成长股,都有它的风险,无论选择哪一个方向,都不可掉以轻心。
我们现在先来说第一种 —— 「价值投资」。
价值投资最需要的便是坚守,同时最害怕的也是在不该坚守时坚守,结果反倒被股市套牢了。具体来说,容易跌入价值陷阱的股票有这5大类:
第一类,是被技术进步套题的。比如,数码相机发明后,主要是胶卷的柯达股价便从14年前的90元一路跌到了现在了3元多,便是标准的价值陷阱。
第二类,是赢家通吃行业里的小公司,也就是行业里老大老二抢了老五老六饭碗的饭碗。
因为,在全球化和互联网的时代下,很多行业的集中度提高是大势所趋,行业龙头在品牌、渠道、客户粘度、成本等方面的优势只会越来越明显。
这时,另起炉灶的小公司往往都很难逃脱被吞并的命运。
第三类,是分散的,重资产的夕阳行业。
很简单。
夕阳,意味着行业需求不再增长;重资产,意味着需求不增长的情况下,产能无法退出,分散,意味着供过于求时行业可能会无序竞争甚至引起价格战,因此,即便再便宜,也很难在未来翻盘。
第四类,是景气定点的周期股。
在经济扩张晚期,低市盈率的周期股是常是价值陷阱,因为此时的顶峰利润是不可持续的。
第五类,是那些有会计欺诈的公司。
但是,这类陷阱不是价值股所特有的,成长股中的欺诈行为往往更为普遍。
综上所述,这几类价值陷阱都有一个共性,那便是利润的不可持续性。因此,目前的便宜也只是表象,贵也只是虚高,公司很难给你带来持续性的利润。
说完了价值股后,我们来看一下成长股都有哪些陷阱。
许多人认为,买股票就是买未来,因此,成长才是硬道理,要买就要买成长股。的确,最牛的股一般来说都是成长股,然而,最熊的股往往也是打着成长的旗号,但是没有成长起来的股票。
因为,成功的成长投资不仅需要预测新技术走向的专业知识,还要能够预判企业成败的商业眼光,和预支未来行业格局的远见卓识,难度不亚于一次顶尖投资人完成一次天使轮或是风险投资。
因此,如果没有多年摸爬滚打的细分子行业研究经验和强大的专业团队支持,投资者很容易陷入到下面的10个陷阱里去:
第一个,是估值过高。
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因此,在投资界,戒贪婪,绝对是一条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
第二个,是技术路径踏空。
由于成长股经常处在新兴行业中,而这些行业常常有技术路径的孰优孰劣之争,因此,即便是业内专家,也很容易因为经验不足看走眼,导致之前的投资全打了水漂。
第三个,是无利润增长。
虽然,企业在一开始为了打开知名度,是可以以烧钱、送钱等手段来赚取眼球的,但是,这个行业的客户黏度和转换成本如果很低,那么让利带来的无利润增长往往不可持续。
第四个,是成长性破产。
即使是有利可图的业务,快速扩张时固定资产、人员、存货、广告等多方面也需要大量现金投入,因此,它们现金流往往为负。
于是,当增长速度过快,或是因为突发情况,无法融来资本支撑其发展(如,这一次的新冠疫情)时,便会很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进而引发成长性破产。
第五个,是盲目多元化。
有些成长股为了达到资本市场预期的高利润,往往什么赚钱做什么,随意进入新领域,最终陷入了盲目多元化的陷阱,鸡飞蛋打。
第六个,是树大招风。
这一类企业的失败往往是因为利润回报太过可观,继而树大招风,吸引来了太多的竞争。于是,蜂拥而至的新进入者使得创新者没来得及享用成功的果实,便要面对无尽的跟风和山寨,以至于下场凄凉。
第七个,是新产品风险。
成长股要成长,就必须要不断地推陈出新,然而新产品的投入成本是巨大的,相应的风险也是巨大的,收益却是不确定的。尤其是对新产品不被市场认可的科技股,和前期研发成本巨大的医药股,可谓是两个典型。
第八个,是寄生式增长。
有些企业的快速增长靠的是傍大款,比如,有的是为苹果间接提供零部件,有的是为中国移动提供服务。由于这些企业自身缺乏核心竞争力,命脉几乎掌握在大佬手里,结果稍微一不留意,便凉凉了。
第九个,是强弩之末。
这一类成长股往往已经过了成长的黄金时期,虽然享有高估值,却已经是虚高。
最后一个,是会计造假。
价值股虽然也有这个陷阱,但是往往不如成长股来得更普遍。因为,对成长型企业来说,最重要的便是投资者的认可和支持。因此,利用会计来把自己包装成一个绩优股的也不少。
如果是价值陷阱的共性是利润的不可持续性,那么,成长陷阱的共性则是成长的不可持续性。
因为,成长和上进一样,虽然本身是一个好东西,由于既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常常会成为创始人忽悠投资者的「空头支票」,一不小心便发现自己的投资打了水漂。
03.
未来10年:投资路在何方
如果说,现在和10年前比最大的不同是什么?那么,最大的不同的便是,中国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结束,经济的增速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放缓。
一方面,在未来,靠着「低成本」在国际经济贸易中获得更大市场份额的优势,会在未来5-10年内被大幅削弱。也就是说,靠着出口这辆马车来推动经济增长的路走不通了。
另一方面,在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没有进一步完善,中产阶级还没有完全形成以前,希望消费能够以3-4%的速度推动GDP增长也是不现实的。
所以,这种情况下,拉动经济增长的马车便只剩下最后一辆,投资。
然而,单从投资来看,占比40%的工业投资是不太可能的,因为,随着成本的大幅上升,中国已经不再是世界工厂了,未来我们将会陆续发现Made in India/Thailand等字样陆续取代Made in China。
因此,中国今后5-10年内,剩下的有只有城镇化带来的地产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红利了。
因为,与新兴产业发展相比,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让他们能够去到各行各样发光发热,创造价值,才有可能真正带来一个更大的财富蛋糕。
那么,这种背景下,今后5-10年的投资思路是什么呢?书里,作者给了我们三个建议:
第一个,是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讲,股市比债券更好。
一方面,债券的收益,可能会被未来5-10年的通胀率抵扣,甚至不排除收益为负的情况。另一方面,由于工业投资需求热度下降,实体经济对资金的需求下降,反映股市的剩余流动性反倒有可能会更好。
第二个,从商业模式上来看,高利润模式优于高周转模式,有定价权的公司会好于有成本优势的公司。
对一个公司来说,定价权往往与企业的品牌优势密切相关,也决定了企业的利润多少。尤其是在低增长,高通胀的新常态下,这个远比成本优势、周转优势和规模优势来得更实在。
第三个,是从投资风格来看,价值股好于成长股。
因为,在低增长,高通胀的新常态下,企业举步维艰,很难有余力去创新。所谓的「成长股」,也不过是炒概念,炒主题的「伪成长股」,被坑概率将远远高于那些价值被低估的蓝筹股。
以上,便是全书的内容。
关于做投资,普通人往往会出现两个思维上的误区:
一个是认为投资是一件很高大上的事情,于是,还没有开投,心中便充满了畏惧,至于结果,自然是任由一个个机会从自己手里溜走;
另一个则是高估了自己的实力,认为投资是一件稍微努努力,便能够让自己一本万利的行为,表现出来便是盲目投资,跟风,输得连底裤都不剩。
其实,那些真正赚到钱的人,往往是知道自己有什么,要什么的人。
于是,他们因为知道自己的能力边界,总是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买到便宜的好公司;因为注重风险管理,总能够避开烂心大苹果;因为知道自己要什么,总是能够不被市场影响,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