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对于我们交易员而言,巴菲特的经典名言,到底算是一种策略思想,还是经验之谈?
很明显,这句话其实并非是策略,我猜,很可能是随口一句经验之谈。
这句话,是一句非常主观的话。这句话,正确,但是没有标准。这句话,带来的坏处,多于它带来的好处。
1:
首先,这是巴菲特本人的投资理念,他愿意在别人贪婪的时他恐惧,他愿意在别人恐惧时他贪婪,毫无问题,这是他自己的想法和理念,是他的主观意愿,也是他的无尽经验中的一个小小的总结。
但是,这句话被流传开了。
因为巴菲特的战绩太过于爆炸,还因为,这句话契合了人类的一个天性。
我本就是独一无二的。
在交易领域,我们的对手是其他交易者,交易想要获利,要求人们与众不同。而这句话,正是这个角度的强力支持。别人做的事情,我不要做,而别人不做的事情,我就是要做到,这样我才能够真正的获利。
除了这个方面,这句话还有其他意义吗?并没有。更关键在于,这句话正确,但是本身没有任何标准。
2:
首先,我们来说它正确。它确实正确,人们对于行情的判断和交易过程中,夹杂了大量的不理性。有的时候,人们会异常的贪婪,还有的时候,人们也会过分的悲观和恐惧。这是市场中必然存在的现象。从理论上而言,人们的过分贪婪和过分恐惧终会散去,理论上也确实存在这么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做一个人的理性和不理性,可能确实会存在一定的机会。
实际上,这正是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方向。
行为金融学从微观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心理等动因来解释、研究和预测金融市场的发展。这一研究视角通过分析金融市场主体在市场行为中的偏差和反常,来寻求不同市场主体在不同环境下的经营理念及决策行为特征,力求建立一种能正确反映市场主体实际决策行为和市场运行状况的描述性模型。
但是,这里面存在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有效市场理论的提出者,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尤金法玛曾经指出:整个行为金融学,其实都是有效市场理论下的一个小小分支而已。
虽然说人们总是不理性的,人们总是过分的乐观和过分的悲观。但是,人们什么时候会过分乐观,什么时候又会悲观,人们时候时候是恐惧的,什么时候又是贪婪的,这些现象,是完全没有标准的。
也就是说,你完全可以指着某一个K线走势说:这个走势中的人们是贪婪的。完全没问题,没有人可以证明你是错的。因为这个贪婪和恐惧,完全就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
每一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的肆无忌惮的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不用担心被证伪,因为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标准答案。
当然,这些看法也没有办法被证实。
因为如果有那么一个客观的,明确的标准,可以证明当前的人们是过分贪婪的,或者过分恐惧的,那么这会变成一个规律,会变成市场上已知的信息,是可以被市场消化掉的。
因此,这句话,正确,但是毫无意义。因为这句话,既不能被证实,也不能被证伪。
3:
实际上,在我看来,这句话带来的副作用很大。
因为这句话被市场已经理解成为了:抄底摸顶的最大理论支撑。人们总是决定一个大幅度走高的品种是别人过分贪婪了,人们也总是觉得一个大幅度走低的K线是被人过分的恐惧了。在他们渴望抄底摸高的时候,这句话给了他们充足的下手信心。
而且更严重的是,这句话其实给了很多人死扛的理由。
一个狂跌的K线,很多人会以他人太过于恐惧了为理由去坚守。这对于交易本身而言,是致命的。
实际上,这句话还有更多的理解层面。请注意,一个不停的上涨的K线,其实也是可以解释成为人们过分的恐惧了。
比如下图:
我们假设黑线是人们的贪婪,而红线是K线走势,那么有没有可能,人们的贪婪程度其实并不足,但是的K线价格其实远超他们预期呢?
一切皆有可能,因为没有标准。
所以,在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这句话,并不是什么策略,也给不了你太多的理论支撑,因为它本身就是一句:
正确的废话。
来源:天启量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