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投资的思考

雪球 02-06 18:15

阅读数:29587

分享人:赵宁 大湾汇价投俱乐部

第一部分:前言

大家晚上好,我是来自河北衡水的投资者赵宁,现在由我来分享下投资的心得及投资感悟,请大家批评指正。

首先,简单讲一下,我刚开始是如何与投资结缘的?那个从步入社会后,就不断在想做什么生意好。曾经尝试过很多行业,尝试过车载传媒、互联网、申请专利卖等等,很多行业总是觉得不太理想,或者不是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然后便在网上了,查找一下全球富豪排行榜,想探清楚是做什么行业的,我是不是有机会也可以做?仔细查找后,发现有搞软件的,有做石油的,还有做电信的,我对这些行业第一不懂技术,第二没有相关人脉,后来发现有做投资的在榜二是“沃伦巴非特”然后看了巴菲特的投资逻辑,投资方法,和投资理念。看过后觉得老巴的投资简单易懂,并打算开始尝试做投资了。

在做投资的过程当中觉得投资就是我未来向往的喜欢的可以做一生的事情,在证券市场做投资有一个很好的优势就是可以做不同行业的“高速增长期”。实体工厂就不同了,可能行业高成长时期投资建厂,厂房、设备、员工组建好运行几年后高成长期却过了,若坚持下去,也只能萎靡不振的干下去,这一辈子也就那样了。如果打算改行还需要把厂房、设备低价卖掉,员工解散,然后进入下一个行业还需要组建新的设备、新的员工,新的客户需要从新开始,磨合期少则需要3年才能步入正轨。如果选了竞争激烈没有门槛的行业应收账款也是不可避免的,要账成了主要工作了。相比之下投资有价值的企业才是最好的生意。

第二部分:我对股票投资的一些理解

我是2007年学了巴菲特的投资体系,2008年开户实际操作的。我对股票市场是这么理解的:股票不是用来炒作的,是用来投资的。国家发行证券市场是为了让企业融资为了让企业有良好的发展。同时也让认可企业发展的投资者获得良好的收益,本身是个双赢的决策。

由于买卖股票的便利,很多人购买的股票根本不知道企业是做什么的,也不知道未来企业发展的怎么样,向下或向上毫不知情,只看图看线炒作赌博这也是亏损的主要原因。

我对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理解相对比较深入,每当购买股票之前我都以全资收购这家企业的心态去了解这个企业,近几年我调研了大概一百家上市公司,开股东大会,去总代理商那里调研,去一线的超市和药店调研。只有把销售渠道调研清楚了才能真正了解公司的产品是否有定价权,是否有提价权,哪些人在购买产品,为什么不买其他的品牌等等。考虑到买股票就是买企业,如果考虑全资收购不亲自去公司和经销商那里看一下,毕竟不了解销售情况也不放心,评估一个企业贵和便宜也就是看公司的市值以及公司所属的行业和未来的发展以及现有的资源等等是否愿意全部买下来,如果觉得可以接受OK 那就可以买一部分了。

我觉得出去调研的好处是可以掌握一手的关于公司的信息,我觉得看人看多了聊一两个小时就大概知道是什么性格,适不适合交朋友等等。看公司也是同样的道理适不适合投资,去了公司可以感觉他的方方面面,有些公司去一次下一次就不想去了。还记得去某个公司和董事长吃饭聊天,他介绍自己炒股盈亏情况,他还说当时15年公司的股价高了应该减持没减持有些后悔。当时我去的时候是股价再创阶段性低点,老板直接说即使公司退市了我也衣食无忧了我怕什么。还有某公司年度股东大会时高管集体吸烟,不愧是国有企业,整体气氛氛围就可以感受到无进取之心的散漫。还有些公司去了就觉得忙忙碌碌从聊天得知预收账款都不让交承兑汇票了。

第三部分:对行业及公司的投资思考

在选择行业中的公司时,要做最坏的打算。如果发生系统性风险或者这个行业竞争加剧,谁会是最后一个剩下的,就选择谁(剩者为王)。假设白酒行业危机,最后剩下的一定是茅台,因为它可以卖到500元一瓶,会秒杀任何一家白酒企业。

我比较喜欢什么样的公司呢,就是公司本身是国资背景但是管理层大量持股的,例如格力电器、伊利股份、涪陵榨菜等一些企业。去了这些公司参会就能感受到没有散漫无作为的感觉,这些人把企业当做自己的一样,定制目标,对未来的规划和展望无比的清晰。这些企业万一出现,类似比较大的事件,国家会把自己的企业解决好,多了一层安全防护网。利用有效的资源优势和领导层的运作能力会一步一步的把企业做大做强。

另外我比较喜欢消费老字号的企业,因为有悠久的历史经过上百年的产品检验,和公司经营的稳定性,相对一些现代企业来说更增加了很多安全性。有些人问我这些产品管用吗,疗效怎么样,我说历史都有几百年了,如果产品效果不管用可能流传10年或20年就已经不存在了。每个老字号生存下来都有他的道理,这也是基本的逻辑。当然我投资的或打算投资的企业产品也要亲自使用或让其他人体验,那个基本逻辑只是一个佐证。

我觉得就医药公司来说吧,西药与中药不同,国外搞西药技术已经很成熟了,随着国内逐步放开国外药企进入中国的门槛,也会面临很大的竞争。就好比美国的芯片技术已经成熟了,国内几年或十几年想在芯片领域迅速崛起是可能性不大的。所以我们要在中国寻找类似美国的芯片,经过反复的思考,我认为在中国类似美国芯片的行业就是中国最具核心竞争力的的行业是白酒和中药,尤其是一些老字号的企业有不可复制的历史文化,有不可复制的保密配方,有不可复制的消费者习惯和消费者内心的印记。

我是这么考虑的一个产品从有应收账款到有预收款可能几十个亿的费用也不见得能做的到,产品不好卖到好卖难度是很大的,所以有些股票贵是有道理的。同样的企业每年都赚10亿,市场给个估值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有些企业手握核心配方,强大品牌,这种品牌省下的不只是广告费,更是消费者内心的印记。所以选股的时候要审慎。

我有一个比喻,我觉得选股要看基因就好比狗小的时候很小,分析他是什么品种,是泰迪还是藏獒。为什么会做这个比喻呢,就好比我们投资的时候遇到同样体量公司的时候要有分辨藏獒和泰迪的能力。像同仁堂、片仔癀,是有藏獒的基因,(同仁堂是有藏獒基因的但是现在的管理层没什么激情,如果哪一天换个有激情且有能力的管理层它还是可以长大的)。例如没有主力单品总是想融资套现的那就是泰迪了,没有藏獒基因,也没有一个有想象空间的大单品,那是长不大的。我们看现在做的很大的公司上都有一个特质,就是产品单一,数量不多,行业专一不分散精力,客户认知度比较深。比如茅台核心的东西就只卖那两瓶酒还有格力空调,掌握核心科技,核心产品只卖空调,海天主要大单品是酱油,福耀玻璃核心产品是汽车玻璃,这么多年来只搞一样东西。

我的可理解范围也就是“能力圈”很小,主要是围绕大消费和医药行业中选择一些自己能看得懂的公司做选择。能看的懂的我会持续的跟踪调研,基本每年都会去公司参会或调研。价值投资在我理解是分为两种风格一种是格雷厄姆的“烟蒂试投资法”就是以低廉的价格购买一个平庸的企业。另一种是芒格提倡的“成长型投资法”就是以合理的价位购买伟大的企业。这两种投资法我更倾向于后者,我的投资法是尽可能以低廉的价格购买伟大的企业。这一点就涉及到择时了,就比如我投资过伊利股份就是在企业遇到危机时买的就是在企业遇到临时性的困难或问题,但不影响长期未来的发展的前提下股价大打折扣这是很好的介入良机。

在选择行业和公司的时候,资源型的公司尽量选择国企就像中国国旅、茅台、片仔癀等一些特殊的资源优势和保密配方;创新型的公司选择民企,就像恒瑞医药一样的超级研发团队,如果恒瑞医药是国企的话不一定做得好。

第四部分:对医药公司的调研案例

下面我讲几个案例我的亲身调研的一些感受。

1、同仁堂:

近几年去同仁堂调研了多次,对于同仁堂这个品牌绝对是老祖宗留下的民族瑰宝,有上百年的历史沉淀的药方有几百个,对它持续关注也是因为它的品牌,历史文化,和这些经典名方。一位在同仁堂上班的资深工作人员向我们透露,说同仁堂的药方有几百个随便拿出一个给小药厂做就可以年赚几百万,随便拿出一个就比鸿茅药酒的强。事实就是如此,经过多次去调研发现,国有企业管理层的散漫无作为的氛围很浓。股东大会互动环节有股东问到,关于公司对未来几年如何规划的,股东举了例子,说云南白药原有核心医药产品做的很好,在此基础上又做了云南白药牙膏,经过时间验证做的很成功。片仔癀的一核两翼发展有序,体验馆也在有序推进,养麝基地也在扩大,最近几年的增速大家是有目共睹的。股东问:我们同仁堂是如何规划的呢? 答:我们看的长远,我们的发展战略是稳,把现有资源合理分配稳健发展,未来几年也是这个计划,我们不与别人攀比,不骄不躁,稳中有进。又有股东问到:北京同仁堂是最正宗的同仁堂,为什么允许天津同仁堂,南京同仁堂也叫“同仁堂的商标和名字”呢,听说南京同仁堂还有上市计划,请问公司怎么看待这件事? 管理层回答:之前它们没有对我们造成经营上的影响,也就没有理会这件事,听说要上市了,我们一定要制止这个事,我们会要出个说法的。那股东接着问:那为什么不早些制止这些问题的发生?然后管理层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

我对同仁堂的评价是这么看的,大品牌和老药方是没有问题的,就是目前的管理层太稳了,几乎还看不有实质计划的这个思路。有一次开股东会的时候高管还有集体吸烟的情况,作为一个做药的公司,要以健康为主,这些不健康的行为也表明公司管理层的态度。我想如果是做一些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这个公司就会好起来,目前高管只拿工资,公司好坏对它的的工资收入没有影响,利益没有绑在一起。或者换个有作为的高层领导,就比如换个和片仔癀的刘建顺一样,军人出身,执行力强,责任心强,进取心强,或许会搞的很好。

2、广誉远

第二个我亲身调研的公司是广誉远,我对广誉远最初的了解是有一次去白云山开股东大会,在吃饭的时候认识了一位讲解广誉远的大V,他对广誉远解释的很精透,了解的比较深。用他的话讲广誉远就是他的非卖品,要把广誉远的股权传给他的儿子,孙子,他说遗嘱他已经写好了,我对他的执着还是很敬佩的。经过这次与大V的相聚,我对广誉远就开始关注了,它的现金流很多年都是负的,应收账款也是比较高的。我看一个公司很在意它的预收款和应收账款问题,这直接关乎产品是否好卖。我了解他的时候,先在网上搜了各种关于广誉远和掌门人郭家学的资料,感觉广誉远确实有几个有历史沉淀的经典名方,龟龄集、龟龄集酒,定坤丹、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等,有一定的价值。

然后发现郭总也有一定的营销能力,当年白加黑感冒片,盖天力当年轰动一时。但是他做事有些激进。经过两年的调查研究,先后参加了它的山西太谷新厂开业典礼(典礼上宴请了很多连锁药房的高管,店长)与他们交流了很多,参加了年度股东大会还有去公司所在地调研暗访,专卖店、药店调研等,确实看出来很多问题,很多公司生产的产品新的日期都很少,大多都是几年前的,定坤丹的日期还新一些。参加股东大会的时候顺便买了一些酒,迟迟没有发货。之后我打电话问起来,公司的销售人员说,我们有几年之前的加味龟龄集酒,如果您是要新的还需要等几个月,然后我要了几年前的酒,寄到了之后盒子都湿了,瓶口都漏掉了很多酒,很多瓶都是那样的。通过这件事就能看出公司的龟龄集酒已经很长时间不生产了,销售情况很不好,还有瓶口封不好我也检查过不是快递的原因是质量的问题属于质检管理问题。还有一次去其他公司调研时与朋友聊到了广誉远,他说他之前持有过广誉远,发现了一些问题就给郭总发微信提了一些建议,没多久微信就被郭总黑掉了,拉黑了。我想自己的亲身体验,和一些小的故事,就可以感受到公司目前是什么阶段能不能投,就一目了然了。公司产品还是不错的,就是管理层有些激进,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后面能不能有转机还需要我们持续的关注。

3、片仔癀

我多次去片仔癀调研和开股东大会,每次去给我留下的印象都很好,工作人员都紧张有序的工作着,给我的感觉是虽然是国有企业但是是民企的工作风。毫无散漫的感觉,可能是刘建顺总执行力和管理比较到位吧。国家有两个绝密配方(永久保密级的)一个是云南白药,另一个就是片仔癀,这两个公司的主要产品属性不同。云南白药的原材料多为植物药材,片仔癀的原材料多为动物性药材,相对片仔癀更加珍贵和稀缺一些。片仔癀的药品属于垄断产品,主要的疗效是凡是红、肿、热、毒、痛者,只需吞服一片,立刻见效。它使用方便,既可吞服,也可外用,且疗效奇特。据临床证明,片仔癀对肝炎、胆囊炎、跌打、烧伤等均有独特功效。片仔癀是治病+保健,还有保健的功能。我投资片仔癀这几年来就一直保健服用,之前每年可能会发烧两次,还会上火,近几年亲身体验,没有发过烧,也没有上火了,另外对于解酒保肝有独特的功效。喝酒前吃片仔癀可以增加一些酒量,酒后吃片仔癀可以迅速的解酒而且不会头痛。这些也是自己体验过的一些感受。

基于片仔癀在消炎方面确实有非常好的疗效,96年以前购买片仔癀还得找政府领导签字也只能买到很少的量。越战期间美军认定片仔癀为军需品,进口为他的士兵使用,同时禁止进口给越兵使用,它不仅用于民间和战争,也用于政治。1972年,中日建交的时候,片仔癀就被当做国礼送给田中首相。

它有一种原材料“麝香”,天然麝香需要经国家批准后才可以使用,是一种动物身上很珍贵的一种原材料。投资前期总是担心麝香不够用,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渐近片仔癀的市场是很大的,天然麝香能供应的上吗?带着疑问我们就去了陕西养麝基地,去实地考察了,得知养麝的技术已经很成熟,很多农户都靠养麝致富了,然后去漳州片仔癀公司与高管了解了情况,得知未来5-8年麝香是无忧的,完全供应的上。

记得有一次开股东会,有股东向刘总提问:某某公司增长很快问片仔癀什么时候也能否像某公司的高速增长一样,刘总坦白回答说我们明年也可以营业额100多亿,(记得当时公司的年营业额是20多亿)他说我们追求稳健增长不做急功近利的事情,我们做企业的要有战略,要稳步推进。我们调研觉得这一届管理层既有激情,也有清晰的计划,追求整体稳健,是家不错的公司

片仔癀这样的老字号的企业历史悠久经过上百年的产品检验,和公司经营的稳定性,相对一些现代企业来说更增加了很多安全性。有些人问我片仔癀管用吗? 疗效怎么样,我刚开始投资的时候也有这个疑问,之后我就亲身体验自己服用,效果还是很好的。另外公司的历史都有几百年了,如果产品不管用就不会流传这么久了,每个老字号生存下来都有他的道理,国家也不会把没用的东西设为国家绝密级配方。

有一次去参加某制药公司的新厂开业典礼,典礼上来了大量的做连锁药店的销售经理,我借此机会和他们聊了很多,问了很多药品的销售情况,他们误以为我也是做连锁药房的就直说:如果你有片仔癀和同仁堂的安宫牛黄丸可以调给我,我们这总是不够卖。这也说明了公司实际的一线销售情况,不但没有库存还不够卖,显然公司的产品是很硬朗的。

像这种公司还是比较放心持有的,产品供不应求,先款后货,体验馆都是加盟的费用与工厂无关,工厂只负责供货,商业模式很好。

4、爱尔眼科和通策医疗

第四个聊一下眼科与牙科的一些基本比较。老龄化最受益的行业应该是医疗服务,医疗服务中有两个龙头企业就是爱尔眼科和通策医疗,两个公司处于有非常好的前景和赛道。我是2016年介入这两个公司的,介入这两个公司之前也查阅了网上对领导人及公司公开的报道。爱尔的陈邦总给我的感觉是格局很大,他是真正在做一件事,和钱没有关系。今年参加了他们的股东大会,第一天参加的是爱尔眼科,第二天是通策医疗。爱尔眼科整个股东会有序进展,给我感触最大的地方是别的公司开会给投资者交流的互动环节时间很短,有的只有半个小时三五个问题这个问答环节就结束了,爱尔科的问答环节本来计划是1个小时,实际回答了2个小时,而且是个个问题有问必答,把我们写纸条交上去的问题都给回答完了,还有些我们投资者没有想到的问题也给回答了。说明管理层已经把很多问题想清楚了,如果陈邦总不是赶飞机去估计互动交流时间还要长。陈邦总表示我们眼科医疗前五年是让国际上的技术支持国内发展,后五年是让爱尔眼科智慧走遍全球,全球共享。他表示我们这一代人看不到天花板。本来准备了一些问题去参会,在会议进行中几乎都不需要问了。这几年调研了爱尔眼科门诊很多,与门诊CEO也聊了很多,给我的感觉他们都不是为公司工作,是为自己工作。

第二天去参加通策医疗股东会感觉相比起来管理层的思路相差还是蛮大的,我觉得通策的领导人善于用术,爱尔的管理层是道术兼得。通策计划是什么赚钱就做什么,除牙科以外还在生殖、眼科等领域发展。牙科依赖医生,投入比较小,一个医用床再有好医生就可以工作了,连锁相对比较难做,有些有些技术水平的医生就自己去开口腔医院了,因为投资不太大。看各个城市大街上很多口腔医院。眼科就不同了,眼科开店投入大依赖科技设备,成型的一条龙的眼科医院的设备投入就要上千万元了。再一个就是牙有问题可以找个差不多的地方看一看就可以了,眼睛就不同了,眼睛有了问题我们都想去最权威最好的医院连锁机构去看病。看看大街上的眼科门诊就很少,开店投入大,另外小店让患者也不可信。很难形成大品牌可信赖效应。眼科与牙科经过调研常识来讲相对来说还是眼科的护城河更宽一些。

从我实地调研公司的感受来看,其实公司好的公司还是比较少的,我就不一一举例了啊,像马应龙、江中药业、克明面业、中新药业、以岭药业、佛慈制药、葵花药业等公司,去过后就对这些公司没有什么感觉,多少都有一些制约发展的问题。另外像洽洽食品、恒顺醋业、云南白药、爱尔眼科、片仔癀、五粮液、茅台、涪陵榨菜,伊利等公司去了后就有一种如果价位合适就想加仓的这种行为。这些公司都有某些方面的优势,可以使公司发展的更好,走的更远。

第五部分:在投资中的几个基本原则

1、关于买入、持有、卖出的做法

我的买入,持有,卖出的方法应该会与大家价值投资的朋友大同小异,大概的说一下就不细说了。买入就是跟踪两年以上的时间或者是之前很多年一直在用的东西,买入时候就是大家说的熊市市场极度恐慌的时候买,或者一个好的公司临时遇到了问题,但不影响未来长期发展的前提下买入,就比如牛奶三聚氰胺事件时买伊利,白酒塑化剂限制三公消费时期买茅台。再就是往往好的公司很多年一直没有一个很好的价格,那么基于我们对公司的了解,在相对低位或合理的价位买入,就是以合理的价位购买伟大公司的股票。

那然后持有就是不断关注公司的经营动态,如果买入的理由一直存在,基本面没发生问题,成长的逻辑没有变,那就可以继续持有。

卖出就是第一发现性价比更好的公司了,第二就是基本面发生问题,买入的理由不存在了可以卖出,第三公司被严重的高估了可以卖出,但是对于伟大的公司还是不会卖出。

2、预收款和应收账款

有两个指标我关注的很多就是“预收款”和“应收账款”。预收款多代表这个企业的产品非常好卖,通常这样的公司就值得关注和调研了,应收账款高的公司就要回避了,一个平庸的公司要发展成一个优秀的好公司是非常难的,本来是一个好公司要持续变好概率很大。

3、不应过度关注定量分析

我觉得定量分析的很细的话他就拿不住股票了,如果他是财务出身的话只靠定量分析,那公司的财务报表一旦不好看他就想卖掉了,不应过度关注定量分析。除了预收款和应收账款另外我注重的指标是毛利率、毛利率的变化、负债率、提价权、毛利率稳定的或趋升的公司,说明公司的产品有稳定的客户群,持续不断的消费也代表着公司的竞争力如何。有提价权说明公司的产品客户非常有粘性,哪怕产品贵一些消费者也愿意为其买单。

类似具备这些优点的公司通常在快速消费品的公司当中,往往快速消费品的公司中也是牛股的集中营。

4、我的投资原则

我的投资逻辑是三好原则:好行业,好公司,好价格。首先看行业我选择自己相对了解的行业是人口老龄化相关的医药行业。投资五不做:①不借钱;②不做不懂的东西;③毛利率低于30%的公司不会选择;④利润总额低于1个亿的公司不会选择;⑤过去5年净资产收益率低于10%的公司不会选择。简单讲我的投资逻辑就是:在好行业中选择龙头股,在龙头股中寻找确定性,在确定性中寻求高成长。

5、关于投资对自己的要求

我很认同芒格的卡片打洞理论,一生在卡片上打洞不要超过20个,每打一个洞代表做出一个重大的投资决策,能够做出几个极好的投资决策就足够富足一生了。很多人总是想把每次机会都抓住,但往往欲速则不达,人生能够抓住几次精彩的投资机会就够了。投资的方法很重要,选择投资标的更为重要,我对自己的要求很高,选一个就要对一个,如果觉得不具备条件的公司同时具有很大的诱惑力,这样的企业宁可错过,不要犯错。投资投的就是确定性,很认同林园总说的:你做100次的投资如果错一次,就是你的方法有问题,要求自己不能有失误。

第六部分:对未来行业的一些分析

我觉得投资很简单就是向前看20年,再向后看20年。我未来看好三个行业,我觉得这三个行业就是未来的核心资产,当2000年时国内的保险业的总和加起来都不如一个美国的保险公司大。当2000年时国内的银行的总和加起来都不如一个发达国家的银行大。当2000年时国内的房地产企业还很渺小的时候发达国家的地产企业已经很大了。

基于国内的人口体量大,经过20年的发展以上三个行业保险、银行、地产,在全球排行榜上这三个行业上榜的要有多数是中国的企业。

社会的进步行业的发展使一些行业高速增长,除以上三个行业外包括90年代的电视机,2000年后直至现在的白酒等,都产生了一些巨无霸企业。

那么目前我们要投资哪些未来的核心资产呢?

1、中国是无疑问的人口大国,90年代结婚靠电视机,21世纪结婚靠汽车和城市的房产,目前房产不换代不过时,电视机不换代不过时,要换代过时的是“汽车”。时代的发展将会淘汰一些行业和企业,现在一线城市的某些街道在特定的时间段“燃油车禁行”。政府大力扶持新能源电动汽车,相关补贴及摇号政策,绿色出行,无污染必将是趋势。随着新能源车的技术不断升级完善,在将来某一年,十年或十五年燃油车有望在个别城市实现禁行,,然后其他城市也会逐步推开,加油站也会消失。

近年来先知先觉的人士早已布局从事多年地产生意的恒大地产许家印,已在汽车领域入资千亿,格力电器董明珠多次提出并入股珠海银隆新能源车领域,包括世界股神巴菲特也看好中国新能源车领域便早早入股比亚迪。这个市场会有多大? 一个一般的县级城市至少有1万辆车,全国有多少辆车?这毫无疑问是百万亿的市场。

2、中国的制造业规模在世界来讲的话是没有对手的,随着工业化升级,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类从猿人进化成人,那么企业也同样从人工进化成全自动。之前一个车间里很多都是人工焊接人工组装需要100个工人,现在设备都是半自动,全自动了只需要10个或5个人就可以完成了。工业4.0中国2025智能制造渐行渐近,其中机器人行业在各行各业会得到广泛的应用,餐饮、办公、家庭、娱乐场所都会得到全新换代使用智能化设备。

近年来阿里巴巴控股股东软银集团董事长孙正义斥巨资投资智能机器人产业,孙正义称未来30年我们会和100亿机器人一起生活,未来会投资1000家机器人公司,未来的机器人、智能制造等产业也会是百万亿体量的蓝海产业。

3、人口老龄化,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人口最多的阶段就是50-60年代的人口,因为没有计划生育兄弟4个或5个的非常多。据统计人口有4亿人左右,未来10-30年要有4亿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常见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糖尿病是得病人数最多的,这些病是无法治愈的,需要持续的用药调理“保命”。不吃受不了,吃了离不了,离了活不了,俗话说饭可以少吃,药少吃了不行。现在去医院的人比去超市的人还要多,未来10-30年还会不断的增多。

这个市场会有多大?我们举例人活85岁,80岁之前80年看病治疗花的钱,还不如最后5年多。再举例假设资产有1个小目标,如果拿出9000万来可以延长10年的寿命,那是一定要拿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人没了要钱干嘛。毋庸置疑这个产业也会是上百万亿的市场规模。

未来的空间有多大呢?相对成熟国家医药行业公司的市值很多都是上万亿的,中国的医药公司市值90%都是几十亿上百亿,在中国大量人口的背景下未来10-30年至少会有百倍以上的增值空间。

过去从2000年开始算起,保险、银行、地产这三个行业20年来增长空间都在百倍以上。

未来从2020年开始算起新能源汽车、机器人(智能制造)、医药(医疗服务、医院),这三个行业给20年的时间我觉得同样也会有三位数以上的增值空间。

第七部分:我的投资持仓分配比例

格雷厄姆有一句名言:第一不要亏损,第二永远不要忘记第一条。投资首先考虑“安全”,不亏损才能实现复利增长,第二考虑的就是“高增长”就是在“确定性”的前提下寻求高增长,寻找高增长的前提是对企业有较深的认知相对比较了解。我们投资人不应该让某个行业及某个公司掌握自己的命运。我的持仓比例是50-70%选择1-3个打算持有10年以上甚至20年的稀缺型垄断企业。这个企业所属的行业一定要有长长的坡厚厚的雪,例如早期的贵州茅台或中国平安,然后找一个低估或合理的位置买进就基本不动了,不动了不代表不关注企业的动态了,还是需要不断的跟踪调研增加持股信心的。另外的30-50%是选择1-3个是行业龙头,是高成长性的企业,但不一定没有竞争,就比如像涪陵榨菜,像早期的四川长虹一样在高增长中持有,过了高增长就会卖掉。通常这个另外的30-50%持股周期会比较短大概会有3-8年左右,是因企业的高成长期限而决定的。

第八部分:选股避免踩雷的几层过滤网

关于避免踩雷的几个股票筛选要求:

第一:能力圈。必须要坚守在自己的能力圈,并且不要高估自己。寻找自己的一尺高栅栏!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理解的东西,往往生活当中身边日常用的东西例如伊利、海天、涪陵榨菜,洽洽等一些多年日常使用的东西。首先我们消费者对产品的熟知与认可,比很多没听过名字的一些企业多了一层心理防护。

第二:选管理层持股的国有企业。就是尽量选择国有企业,因为国有企业造假的意义不大,相对个人私企资本运作暗箱操作的案例比较多。

第三:选老字号。另外要注意精选老字号企业,之所以成为老字号产品一定比较独特,同时有经历风风雨雨走出来的,有悠久的历史考证也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高的品牌价值。这样一来多了一层安全防护网。

第四:选垄断。还有就是网筛试筛选一些有国家保密配方或行业龙头,具备护城河和提价权的一些垄断型企业,避免竞争拥抱垄断。

第五:确定性。还有之前有说过价投是体力活,需要对标的公司全方位多角度的调研考察,这样自然会抛弃一些确定性不高的公司,择优选股。

第六:常识性选股。还有就是常识性选股,选择一些领导人诚信、厚道、有道德的领导人,例如曹德旺为人正直言行一致,有大额真实裸捐捐款案例为人厚道,他的一些经营以外的行为可以看出对公司没必要财务造假。再例如董明珠为人正直,敢言敢做,言行一致,多年前的谈吐都一一实现,对股东实实在在的分红比较厚道诚实。选择类似这样领导人的企业可以提高避免踩雷的确定性。

在自己的能力圈中选择国有老字号垄断型龙头企业,盈利确定性高,且领导人诚实守信,这样的企业具备估值以外的安全边际。

第九部分:讨论与互动

Q1:除了这些公司有没有调研过同仁堂,现在同仁堂有没有积极的变化?

A1:同仁堂的品牌和几百个经典名方都不错,就是管理层比较弱,不进取,以“稳”作为目标。或许换了管理层或制定员工持股,股权激励会把公司激活。

Q2:赵老师是很强的,我记得去年八月份赵老师和我说过好股票深度调整时要敢于买入,说的就是片仔癀

A2:是否真正了解了一个公司的表现是越跌越买,去年与您说的时候我刚好也在那段时间在80元左右加的仓。

Q3:片仔癀 刚爬楼听完,受益匪浅。靠腿实地跑出来的,多年如一日的坚持,体系清晰简洁,对提到的几家医药公司的实地调研总结画龙点睛。感谢!

A3:您是记者出身调研更专业,谢谢喜东兄的精彩点评。

整理者:朱江古月 大湾汇价投俱乐部

作者:大湾汇价投俱乐部

链接:https://xueqiu.com/2860692072/140630335

来源:雪球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投资的思考  思考  思考词条  投资  投资词条  投资的思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