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咱们来谈一个在投资中容易被我们忽略的现象,就是运气性偏差,用以随时提醒沉醉在其中的幸运者。(文章首发于gzh)
对于运气性偏差的思考,我要说起一些过往的见闻。我之前认识一些投资的朋友,我发现其中有那么一撮,在中间前后几年的时间里面都有很好的收益,原因是他们身边有着很不错的投资高手的圈子,他们的圈子里谈论的都是平安、招行、茅台之流的公司,于是这个圈子里的人几乎都配置了这些公司,其中不乏这个圈子里的菜鸟们。
相反,也有这样一群一直亏损的倒霉蛋们,它们也有自己的圈子,只是它们圈子里谈论的尽是一些技术派或激进派,于是他们也就不自觉的受其影响,成为了那批感染的倒霉蛋们。
其中有个朋友就是属于比较幸运的这一类,他误打误撞进入了身边的一个投资圈子,他连基本的财务都不懂,但受圈子环境影响,也跟着配置了一些好公司,几年下来也赚的喜笑颜开,之后的一次在酒桌碰到一位高手,给他推荐了一只股票,没成想还真涨了几倍,于是这让他产生了一种错觉,那就是他自己真的很厉害,在空闲之余,他也会偶尔读一读投资类书籍,并以“导师”的心态傲世着一切读物,不过听说最近他有些不顺,据说是换了个圈子。
而我知道的另一个朋友,则是股途坎坷,一入市就被拉进了涨停板敢死队的圈子,之后又被拽进原油期货,资金被抽血到肾虚,又被高杠杆玩的心神俱碎,可以说,一路换圈子一路被撸的秃噜皮,后期被朋友介绍进入了价投圈,还算不错,凭着几只股票回了回血,这事之后,他觉得自己进对了圈子,回本有望,但之后的操作却再次被坑,这就是这个朋友的历程。
而我为什么要谈这个呢?首先,这些所见所闻所思让我越发相信运气性偏差对人的麻痹性。
何为运气性偏差,我举个例子,同样两个人出门,一个左拐碰到一个大师给他推荐了乐视,他买了后破产,一个右拐碰到大神推荐了茅台,他买了后发家。
这个例子虽然很简单,却是我们最真实的写照,首先,我们都容易受环境影响,比如你在雪球有自己认可崇拜的大v,那么你就很容易受其影响,买入一些他所看好的股票,虽然你还是不那么理解公司,试想,是不是这样呢?
其次,遇到谁是一种命运,比如你一入股市就遇到了巴菲特,那你命好,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好命,很多人一入股市遇到的是各种忽悠群和忽悠专家们,因为我们一进入股市肯定是个纯小白。
所以,你进入股市遇到谁直接就决定着你的操作思想和风格,这是一定的,即便老巴进入股市,也在技术派摸爬滚打了十多年,股神尚且都误入歧途,况且芸芸众生。
但遇到谁是我们能决定的吗?从理论上说,是可以自己去做选择,但事实上,根据个人的观察了解,很多情况下,我们都是不自觉进入各种圈子,进入什么圈子带有很大的随机性和运气性,由此,你进入一个什么样的圈子是一种随机性的事件,不小心进对了圈子,就是进入了运气性偏差。
标准的运气性偏差就是,你本身没什么大本事,但恰巧在一个你很熟悉又厉害的圈子里,而这个圈子又可以为你提供一些很牛的股票,由此,你就跟随策马抓牛,久而久之,受圈子影响,你听闻见广,也会自以为自己是个投资高手,你永远无法察觉到一点,那就是你实际上处于这种运气性偏差中。
这里我们可以想象另外一种假设,那就是没有把你扔进一个好圈子,而是把你扔进一个垃圾的圈子,试想,你还会看起来那么牛吗?事实上你很难会,你八成会像一个倒霉蛋一样,演绎着另一种人世间的悲剧,所以说,不是你投资的能耐有多么牛,而是你的运气很牛,你进入了一个好圈子,而恰恰你又是一个容易被影响的人,于是你顺势被圈子同化,同化的结果就是你赚了。
那个倒霉蛋,一是它投资能耐确实不咋地,跟那个幸运者一样,都是菜鸟级别的,但他唯一不同的就是进入了一个垃圾圈子,而他又是一个容易被影响的人,于是被同化,同化的结果就是他亏了,说直白些就是这样。
由此,我们透过更高视野的分析看到了,这世间的赚与亏有时无关乎其他,只关乎你的运气,我们必须要看到并承认这点,当然要清楚一点,这只是其中的一个类型,而并非所有人都靠圈子。
因为这里还有另外一种真正靠实力持续崛起的人,比如有的人既拥有一个好圈子,又透过圈子对自己的影响,真正去趟出一条自己能摸透的投资之道,他和幸运者虽然都买的同一只股票,但幸运者可能靠抄作业,而他则是真正的懂,我知道一菜鸟级别的人,他就是抄巴菲特的作业,老巴买沃尔玛他就买沃尔玛,人家买苹果他就买苹果,他也不懂,就是抄作业,最后业绩也不错。
而事实上,在任何圈子里,都存在着一大批处在运气性中的投资者,很多人买平安、抄底茅台等,可能就是自己认可的大v买了,所以,你也跟着买,我只能说,你刚好处在一个对的圈子里面,这不是你的能力。
说了半天,如何来判断你是否处在运气性偏差中呢?很简单,把圈子从你身边拽走,看你还能不能这么威风,若不管怎么换圈子,你都能牛风不改,那就证明你是真牛,而不是运气性偏差。
这使我想到了关于职场中的一句话:是平台成就了你,还是你压根就真的很牛,事实上,这事还真得两说,否则真像乔家大院里的孙茂才一样,真拿自己当根葱了
比如我们会发现某基金经理在原有的平台做的很好,比如做公募基金时很不错,但一旦转身自己搞私募就差的一塌糊涂,对比,咱们不妨再次纠正之前对其的看法,平台撤去,你才知道谁在运气性偏差里裸泳,同理,不是你成就了圈子,而是圈子成就了你的运气性偏差。
由此,我们既然谈到了运气性偏差,就不得不提及另一个问题,这种运气的成色到底如何,换言之,是纯运气呢,还是半分运气半分眼光呢?这都是在股市之外谈问题。
什么意思呢,事实上我们大部分人都只是投资中的半吊子,懂点基本的财务、模式、基本面,但要说多么有主见和高超的洞察力,那还真谈不上,独立的逻辑思考更是别提。
所以说,这类人除了自己思考学习之外,最重要的一个精力就是用在选人上面,这主要由人们内心的“捷径之心”启动,人是很难克服掉内心的懒惰和急于求成的,在股市更是如此。
这类人边安慰自己去学习,边把精力放在寻找靠谱的大v上面,以便于抄作业,所以,只要选对你认可的人,那么你就不用那么像之前那样费力的去思考了,这是你的潜意识决定好的后路,因为有大v或意见领袖帮你思考了嘛。
所以,你只需要把精力放在寻找靠谱的大v上面,这岂不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投资这个行业就是这么特殊,要论抄作业,投资是最容易的,其他行业你要抄且难着呢,尤其是当你抄了几番过瘾的作业之后,就更加助燃了你这种懒惰和走捷径的决心,此时,你若找对了人,那么就相当于我刚才所说的,就是走对了圈子,之后的路抄抄作业,可能几年内都收益不错,你毅然决然放下独立思考的辛苦之路。
而大部分人就没那么幸运了,他们不可能一上来就碰对圈子,基本上就是瞎猫乱碰,等真正碰到好圈子之后,你的本金也被你折腾的没几个子,但你内心的捷径之心不死,还是苦苦找寻着各种投资的思想方向和圈子,由此,这时的运气性偏差就来自于你靠自我感觉选人的能力。
那么靠选人选圈子做投资是一件靠谱的事吗?当然不靠谱,因为它在底层逻辑上就是不通的,投资成功的核心在于研究打通投资的底层逻辑,而不是研究哪些人已经掌握了投资的秘密,你这样做就相当于跟真正的投资之间又多了一层隔阂,这只会使你离真正的投资更遥远。
当然不排除说,有些人的确有着选人的功力,但这种功力本身事实上也是一种运气性偏差,也就是通过你的观察,你觉得某大师眼光真准、说的真有道理,可以信赖于是就加入圈子一起共舞。
事实上,你真的没办法去保证你选的圈子是对的,因为如果你真的能判断他说的是对还是错,你早就可以独立去投资了,很多情况下,你只是觉得某大师说的好像很有理的样子,或者很厉害的样子,正所谓“不明觉厉”,就是这种“不明觉厉”,害惨了一批人,如果仅仅依靠你的判断,让你不小心选对了圈子,那从逻辑上说,则是另一种运气性偏差
由此,我们也发现很多人会花精力放在研究那些意见领袖或知名资本公司的持仓或调仓操作上面,譬如有人研究巴菲特,有人抄高瓴资本,有人抄牛散冯柳,有人抄基金冠军王亚伟……而且抄的理由很理直气壮:人家比我厉害,我为何不抄呢?其实抄作业的真正底层理由就是对自己的不自信。
所以,我们永远不要忘记我们最初买入一只股票的理由,到底是基于自己的独立思考,还是抄作业之后,养成的一种习惯性信任,很多人最初抄作业,之后跟抄的作业谈起了恋爱,真的就觉得这公司越想越不错,然而,不要忘记,他起初种下的其实是一颗运气性偏差的种子。
当然,还有一种运气性偏差,跟我们天生的乐观或悲观态度或对问题的偏见相关。
有的人天生就是积极乐观派,不管在哪家公司上班,都会积极看多,无疑,他乐观的看待一切公司,由此,在他的公司真的很不错时,那么他很有可能也跟着买入持有赚大钱,这时,包括他自己在内都可能认为自己很有眼光,但事实上他还处在运气性偏差里,因为他不知道,当他到了另一家垃圾公司时,可能也会乐观看多,这时它就会掉坑里。
反之,有些天生的悲观派,可能对任何公司都会持不满的态度,眼里看到的尽是拙劣缺陷,此时他若看空某一股票成功后,他也会觉得自己很神勇智慧,但岂不知这只是“骨子里的偏见”在作怪,因为当他进入另一家真正的好公司时,他依然会偏见性看空,你瞧,这就是运气性偏差。
这种运气性偏差,还包括你刚好进对了圈子,碰对了给你荐股的人,你的偏见刚好砸中对的公司、刚好碰到牛市、刚好买对了消息。
比如小王进了雪球跟随某大v买了格力,又跟随他买了茅台,事实上,如果撇开这个圈子,他会两腿哆嗦、眼神恐惧、毫无主见,但此时的他却自信满满、动辄指点迷津、激扬文字,但谁也不会看出他处在这种运气性偏差中,包括他自己。
在运气性偏差的幸运窝里待久了,我们会形成一种很自信的错觉,那就是“我以为我懂了”。
事实上人的思维会欺骗自己,结果导向性思维会使得我们形成强大的自我暗示,这种自我暗示就是对自己高度的无脑肯定,如果具体肢解这种思维,那就是马后炮式混淆思维,这种混淆思维和正确的结果对我们自身形成强大的暗示:我真的懂了。比如茅台一涨,你会目怀傲意、自我肯定的说:你瞧,我又说对了,我真是真股神!
事实上,股价一跌,你又糊涂了,所以,我们很难去警觉并意识到:我到底是不是真的懂了,但在正确的结果面前,我们的神经是极度兴奋的,在这种极度兴奋之下,我们很难做到冷静和客观。
因为受影响是人的天性,但同时,缺乏主动自我反省也是人性的弱点,我们都是凡夫俗子,在顺境里,我们就更难去主动反省自己,毕竟结果都很好了,我们觉得没有必要去反省,由此,对运气性偏差的警觉之心再次淹没在暂时的顺境里。
以上说的是刚好碰对了圈子、碰对了人,我们受其影响不自觉的获利,还有一种则是我们摇摆不坚定的内心刚好碰到正确的思想或思维。
它就跟治病一样,你出门去朋友家吃饭,刚好吃的一道菜把你的某个病治好了,但是你却不知道,或者没有意识到,投资也是如此,有些人是善变性投资者,一会技术派,一会量化派,一会价值派,一会随机漫步派,他内心像个钟摆一样摇摆不定,更无内心所坚定信仰的东西。
由此,这个钟摆可能在经过价值派时,会得到一些好处,但殊不知,从局外人的角度去看,他也只不过处于钟摆的一段运气性偏差,当停摆到另一派时,他自然不会意识到哪个才是对的,就像刚才所说的治病一样,他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好的,所以下次他再次得病时,可能就没那么幸运了,只会再次陷入彷徨钟摆中。
由此,我们也要反思,自己当下的这种投资思想,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信仰,还是只是顺境下的无脑认可,如果是后者,那小心这也是一种暂时顺境导致下的运气性偏差,一旦投资稍有波折,那你也会慌择它路,所以,这种运气性偏差的种子,迟早会在一个惊慌的心境下开出不确定的恶果。
所以,我们要思考的是,我们对自己所使用的东西,到底是一种犹豫或试用,还是真正对内心的一种坚定或信仰。
有的人虽然对某些投资思想持认可态度,但由于思考力不足,导致他对其不够坚定,或者抱着怀疑批判的态度去使用,如此在偏见之下,可能一两次的失利会使得自己抛弃它,转投其他思想,犹如有些价投者在持股两年没有收获之后,会毅然决然退出这一派,这就是一种不坚定,虽然在使用着某种思想,但也是在孕育这种运气性偏差,只是我们很难觉察到这么深。
这就如同一女孩答应做你女朋友,不要真的以为就此搞定,此时的她或许对你处在一种观察摇摆中,由此,这时你实际上能暂时拥有她,也有一定运气性偏差的成分。
谈这些,相信我们也都会身同感受,也或曾是其中的一员,也或者正沉浸其中,不能通过自我反省去发现自己的处境,这正是我要谈的原因,我之前说过“傻子是不知道自己傻的”。
同理,我们在地平面待久了,也就很难意识到地球是圆的,我们在运气性偏差的时空里走的久了,也就不自觉的忘记了自己深处其中,这才是最悲哀的,所以我们需要将这样一颗自省的种子种在心里,就像注射疫苗一样,如此,我们才会更加警觉。
还有一点,当我们持续获取平庸收益的时候,要小心自己是否已经无形陷入运气性偏差中,何意呢?
因为在这个市场中,总有那么几只大家公认的好股票,甚至多个知名基金、资本等都同时持有的公司,这时我们就很容易受其影响,包括很多胆小如鼠的小白,手握几万大洋,望着市场瑟瑟发抖,他们可能最终会选择市场公认看好的、透明度较高的一些股票,这样做的结果,无疑就是你就跟市场平均认知站在了一个赛道,结果就是很可能只能捞到平庸的收益。
之前我谈过股市中的幸存者偏差,这个偏差在股市中属于小概率,没有谁靠这种小概率偏差抓住一次又一次的巧合,但运气性偏差跟它就不同,它属于我们的大概率,它几乎发生在大部分身上。
就像某位股民说过的:谁没赚过钱,谁又没亏过钱,谁又不是最终亏钱。我想这就是运气性偏差存在的最好现实版的证明。运气是上天给的,但最终会收回去,我们只需要了解其底层逻辑,就可以做到自我反省,提前剥离运气的种子,或者在运气性偏差中孕育出真正的坚定和信仰。
这就是我为何提出运气性偏差的主要原因,其目的主要用于自我提醒,自我反省、主动警觉,提前注射疫苗,在顺境之时看破残酷的真相,如此才能在顺境中修筑河堤,将运气性偏差彻底转化为永久性堤坝。
知其所以然才能防患于未然,当然谈这些都是投资核心之外层面的,真正的堤坝还是对于底层逻辑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