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有个认识了两年的、在地的、做交易的朋友因为2018一整年零收入,无法维持生活,暂时退出了交易市场,重新回老本行谋生去了。他是做程序化的,我看了他公开展示的账户,业绩还是不错的,虽有回撤,收益曲线也是稳步向上的,人也平和,不是那种偏激的人。只是市场使然,他说,目前的市场环环相扣,实体也不好,资金越来越难找。
昨天,一个外地的朋友,恒指账户被强平了,之前一直纠结于无法好好尽孝,也说到过这次被强平后就彻底离开市场,因为饱览群书后都还是这个结局——屡次被强平在最不利的时候。但是,似乎他又在考虑如何筹措资金继续做不同市场同个方向。。。。。。
有个大户,去年以来一直很顺,也赚了狠多钱,注意:是狠多钱,但是一次不顺之后,将因素归结于运气问题,于是乎,继续加大注码,不懂停下脚步。。。。最终狠难回头,注意:是狠难回头!
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有一句话始终在流传:“摸着石头过河”,而且据传是邓公的原创。实际这句话来自民间,原是一句民间歇后语,完整地说是“摸着石头过河——踩稳一步,再迈一步”或者“摸着石头过河——求稳当”。
这句话1965年6月6日就出现在《人民日报》:“搞生产要摸着石头过河”“只有调查研究,摸到了落脚的一个个石头,才能一步一步走到彼岸,完成任务”。农业部《关于一九五九年农业生产的几点意见》指出:“实行少种高产多收的方针和耕地三三制的伟大理想,必须有步骤,必须是‘摸着石头过河’,一九五九年全国的耕地面积和播种面积不能减的太多。”可见人们很早就对这句话比较熟悉。1981年10月国务院《关于实行工业生产经济责任制若干问题的意见》强调:“实行经济责任制,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领导,要摸着石头过河,水深水浅还不很清楚,要走一步看一步,两只脚搞得平衡一点,走错了收回来重走,不要摔到水里去。”
似乎要跑题了,可这其实是我们正确交易的第一阶段:摸着石头过河。
“交易风云录”之前发表过一篇文章:李志康:从“我”出发更多向从“市场”出发。李总作为私募老总,是市场里摸爬滚打的老人了,发出这样的感慨是为何?无非是目前市场上的大多数交易者,懂得做自己,却不看市场。这就有如盲人摸象,得来的结果只会是局部的错误信息。这也涉及到一个问题——认识市场。录主曾和自己的徒弟多次强调过一句话:看不清市场前先做好防守。
市场纷繁复杂,由千千万万交易者的意志汇流而成,所以难以因为个人的意志而改变。再加上个体交易者的力量之弱,无法撼动市场。所以,防守何其重要。在看不清市场之前,在力量弱小之时,只能是防守大于一切。此时此刻,防守的动作之于市场,无异于“摸着石头过河”,因为你不知道下一步市场会如何演绎,且防且进,且进且防,摸着石头过河,走了一步,扎实一步,再走下一步。
很自然的,走完了一步,就该到下一步了。如果你能顺利前进,那么,随着你的前进,你肯定裹挟了越来越多的利润,当你庞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犹如领导人,你挥一挥衣袖,就会对市场带来一定的影响。当你的影响达到了一呼百应,这个时候,你就进入了正确交易的第二阶段:主动出击。
此时市场熟悉得就像是你家,你闭着眼睛也知道该怎么走,“盲人摸象”对于你来说,已经只是个笑话了。这个时候,你很轻易的就能看出市场的机会在哪?就像一个人登山,爬到了最高峰,你会发觉,眼底下的一切都是那么真实,哪里是哪里,脉络清晰,分毫不差映现眼帘。此时不出击,更待何时?
不管是第一阶段还是第二阶段,都是有意识的在控制着自己,告诉自己此时该防守还是该进攻。有意识的行为,还需要辨别,还需要经过思考。但是,当一个动作由量变过渡到质变的时候,这个动作就已经与自身的意识融合在一起了,由有意识的动作变成了下意识的动作,此时此刻,已经不需要再由大脑控制行为了。此刻的境界可以说就是没境界了,或者说达到了虚无的境界。很多人现在都喜欢开会务虚,虽说务虚不如务实来得实在,但是高级别的务虚,其实是灵魂的碰撞,覆盖了所有一切。此时就达到了正确交易的第三阶段:幻化虚无。
本文2019年2月15日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交易风云录,作者:白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