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最初叫做职务名称,实际上现在是指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级称号。
目前使用支撑最多的实际上是事业单位,因为事业单位工资路线一种方式就是职称路线,按照职称级别的高低划分工资。
职称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大类,对应着机关事业岗位一级到十三级。
职称路线实际上对应着的是管理岗位路线。管理岗位设立了1~10级,分别对应着正部级到办事员。
过去的时候机关事业单位还没有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退休工资的确定有一部分是按照职务职称来的。
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工资首先是基本工资乘以工龄确定的激发比例,再加上退休职务职称确定的退休生活补贴数额。科级是2000元,副科级可能只有1800元。
2014年10月国家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后,国家实施了统一的养老金计算公式。
退休时的职称级别可以影响的实际上是视同缴费指数。比如山东省退休时的视同缴费指数分为三部分,包括级别指数、薪级指数以及调节指数。级别指数当然是指我们退休时职称级别所对应的指数;薪级指数是退休时的薪级所确定的指数;调节指数跟各地的退休补贴标准挂钩,各县市不同,但根据退休补贴的标准,寻找对应的的相应指数。
比如副高级职称能达到1.7,而中级职称则只能达到1.3左右。
相应的指数再加上具体缴费年限、退休上年社会平均工资,确定了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的高低。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相应职称影响退休工资的方式都发生了转变。
由于职称较高,发放的工资较高,这样每年的缴费基数也较高。由于缴费基数高,养老待遇自然高,所以职称影响养老金的方式转变为通过工资和缴费基数间接影响。
2015年以前,企业退休人员在调整养老金会对企业的正高级和副高级职称人员调整养老金进行额外照顾。比如黑龙江省2013年的调整方案,正高级和副高级基本养老金分别以4615元每月和3530元每月为上限,在经过普遍调整和70岁以上艰苦偏远地区调整以后,正高级最高再调整450元,副高级最高再调整350元。
国家2015年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的方案中,高级职称增加700元,副高级职称增加460元,中级职称350元,初级职称级以下260元。
现在的养老金调整方案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一起调整,统一按照定额调整、挂钩调整、适当倾斜的三种方式来进行,不再出现专门对职称导致增加养老金的区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