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王礼鑫:“超女事件”中的精英与大众

  

  超女比赛结束快一个月了,作为一个娱乐事件,它正在按照娱乐业的规则发展着,“明星”与“粉丝”各归其位。主办方、赞助者、观众、实现了梦想的女孩们,皆大欢喜。可是,娱乐之外,还有另一种景象,比如娱乐变政治等,颇让人玩味。

  一个社会中,免不了有权力精英、经济精英、知识精英,等等。对应地,就是大众。美国政治学家布赖斯(Bryce)说过:“大概没有什么统治方式比民主更需要伟大的领袖了。” 这里尤其强调了精英大众民主中的重要性。从政治学看,超女事件也折射出当下中国社会中精英大众关系的一个面貌。

  例如经济精英大众之间的关系。超女在“娱乐”阶段,“主角”是经济精英,也就是主办方及其同盟。依赖其商业理念、宣传造势、游戏规则以及“炒作”,极大地吸引了“大众”——15万报名的女性,数以亿计的观众,“倾其所有”的粉丝,等等。尽管大众一度也影响了精英,甚至变成了媒体上的“主角”,但从“权力关系”上看,经济精英牢牢地控制了“领导权”。最后,投资者赚了满钵,大众心满意足。在娱乐业意义上,有人因此惊呼:2005年变成了“内地娱乐业元年”。不过,经济精英大众之间的关系不是本文的重点。

  到今天,大概没有几个人会否认,超女已经由娱乐事件变成了一次政治事件。娱乐之所以变政治,原因或途径,主要就是部分知识精英的“民主想象”以及由此引发的知识精英之间的争论。其间,“主角”发生了转换。知识精英无意或有意地从经济精英那里抢走了“领导权”,变成了“主角”。于是,精英大众关系的重点也就演变成了知识精英大众的关系。

  也许是对于“西式民主”的无限的景仰,当观看了超女比赛、了解了比赛规则以及粉丝们的种种狂热时,难免有知识精英“浮想联翩”。于是,“从15万中选拔”被想象为“海选”,比赛结果主要取决于短信投票被想象为“庶民的胜利”,粉丝被想象为公民,粉丝的狂热被想象为参与意识的觉醒,各路粉丝各种形式的拉票活动被想象为“市民社会”,由专业评委、观众投票、35人大众评委组成的裁判机构被想象为“宪政”(权力分立制衡),PK被想象为政治选举中候选人之间的竞选。更有甚者,粉丝们万人签名倒评委、回应央视批评被想象为“革命”,集体性狂热被想象为“群众运动”。这种“想象”显然受到更多知识分子的质疑,各种评论于是纷至沓来,情绪激动者宣称要“戳穿‘超级民主’的神话”,有人甚至提出要警惕“颜色革命”。真是:超女既出,口水战起!

  “主角”转换了,娱乐变政治,场所或领域、媒介等,也都发生了转换。比如,娱乐事件主要发生在家庭、学校或公司等私人场合,也就是私人领域,政治事件则转换到报纸、网络论坛等公共领域;娱乐事件的媒介主要是电视,再有网络、报纸,政治事件的媒介则主要是网络、报纸。不过,在知识精英牢牢掌握政治事件“领导权”之时,精英大众疏远了。

  “精英大众”的命题必然包含有精英大众影响的问题,不然,难以产生互动,精英的目的或诉求也很难达到。可是,当“民主想象”及引发的争论把娱乐变成政治后,精英大众究竟产生了多少影响?这是一个问题。知识精英们发现,在他们唾沫横飞、口干舌燥时,却几乎没有“观众”,超女、粉丝、观众,刹那间“消失”得无影无踪。有人聒噪起来:讨厌的“政治冷漠症”,没有责任感的“跨掉的一代”,……。

  问题出在哪里?尽管“大众”也需要自我反思,尽管提供给知识精英以影响大众的渠道还比较狭窄,但是,知识精英是否也应该反思?比如,虽然很多人批评“民主想象”,但他们没有意识到,也许自己也在进行“想象”——把“大众”想象为“主角”。他们似乎忘掉了,“大众”——超女、粉丝、观众——不仅在娱乐事件中是“配角”,一直被经济精英操控着,而且在非娱乐事件或领域中也是配角。

  超女事件也牵连到权力精英。超女事件中主角、场所、媒介,以至于主题的转换,也许显露了当下政治事件演化的规律。当我们还在惊讶这些年来陡然增多的、偶然的经济社会事件演变成政治事件的时候,娱乐事件不经意地也变成了政治事件。偶然蕴含了必然。权力精英将如何回应?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200234)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超女  超女词条  大众  大众词条  精英  精英词条  事件  事件词条  
比较文学

 倪梁康:译者的尴尬

   “尴尬”大都带有两种含义:它首先意味着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其次意味着一种进退两难的神态。前者是内隐的,只有当事者本人意识到;后者是外露的,可以被他人发现和...(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