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梁柱:历史虚无主义是对民族精神的消解

    

   编者按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要进一步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沿着正确道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就必须具备正确的历史观。本期特邀有关专家学者,围绕“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历史虚无主义是对民族精神的消解”“民族精神孕育道路自信”“百年奋斗史:民族精神的塑造和弘扬”,推出特别策划——“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凝结而成的民族精神,是我们弥足珍贵的民族财富,是值得继承并加以弘扬的。

   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作用

   古往今来,一切民族和国家在进步发展中都重视自己的历史,都善待自己的历史遗产。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在我国社会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社会思潮,其中,以对自己国家的历史、民族的文化和精神采取轻蔑的、否定的态度,甚至把历史特别是把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说得一无是处的历史虚无主义的泛起,为害甚烈,引起了一切关心党和国家命运的人们的关注和忧虑。

   在近代中国,历史虚无主义是作为同“全盘西化”论相呼应而出现的一种错误思潮。持“全盘西化”论者往往对民族文化、历史遗产采取轻蔑、虚无的态度,表现为民族文化虚无主义。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特别是人民革命的胜利,使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得到极大发扬,因而在一个长时期内,这种错误思潮受到了抑制。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在我们党拨乱反正、转入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历史虚无主义作为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开始在中国泛起。一些人以“反思历史”为名,歪曲“解放思想”的真意,从纠正“文化大革命”“左”的错误,走到“纠正”社会主义,认为我国不该搞社会主义,而应该让资本主义充分地发展;从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走到全盘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从诋毁新中国的伟大成就,发展到否定中国革命的历史必然性;从丑化、妖魔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发展到贬损和否定近代中国一切进步的、革命的运动;从刻意渲染中国人的落后性,发展到否定五千年中华文明,等等。

   历史虚无主义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轻蔑黄土文明、颂扬海洋文明(蓝色文明),把西方的政治思想、政治制度、价值观念作为普世价值,反对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一些人不但歪曲近现代中国的历史,而且对我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中华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也恣意抹煞。在一些人的笔下,我们的民族不仅安于现状、逃避现实,而且“愚昧”、“丑陋”,如此等等;把中国优秀的文化和文化传统说成是走向没落的“黄色文明”,要现代化只有乞灵于西方的“蓝色文明”。历史虚无主义的一些鼓吹者丧失了起码的民族良知,他们不但渲染民族失败主义情绪,而且公开走上称颂帝国主义侵略,称颂殖民统治的道路。在他们看来,像琦善、李鸿章这样主张妥协投降的人物,是实事求是的、明智的,是负责任的态度,是真正的“爱国”,而主张抵抗的林则徐等人则成了不负责任的蛮干。这一切,他们都作为一种新的历史观加以推销。如果按照这样一种所谓新的历史观,黑白可以颠倒,是非可以不分,忠佞可以不辨,那么,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的旗帜,彪炳千秋的民族英雄,又有哪一样不可以摧之毁之呢?!

   应当说,历史虚无主义只是社会思潮的支流,但尽管是支流,我们也必须认真对待,因为持历史虚无主义态度的一些人,是有很强的现实目的性的,是按照他们对现实的要求,来“改造”历史的。当然,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这些观点并没有什么学术价值可言,因为他们从根本上违背了历史事实;但从政治上看,这作为一种错误思潮,它的流传和泛滥,会造成人们思想的混乱,甚至导致严重后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历史被否定、被抹煞,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立足点。在苏联解体的过程中,否定和颠倒历史大行其道,从全盘否定斯大林,到全盘否定列宁和十月革命,把社会主义说得一无是处,这是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个惨痛的历史教训是值得我们认真记取的。

   历史虚无主义所散布的种种言论,不仅涉及史学领域的大是大非问题,而且还直接关系到立党立国的根本问题。是维护历史本来面目,还是歪曲历史真相;是高扬民族精神,还是鼓吹妥协投降;是从历史主流中吸取精神力量,还是在历史支流中寻找负面影响;是坚持唯物史观,还是回到唯心史观 。如果这些原则问题被颠倒、被消解,就会从根本上搞乱了人们思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失去立足和发展的思想基础。“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这种持历史虚无主义观点的人,根本上是要搞乱人心,妄图颠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值得我们高度警惕和认真对待的。

   弘扬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相统一的民族精神

   与历史虚无主义做坚决的斗争,需要高扬民族精神,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持续探索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和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凝聚力,这是同我们民族具有一种深刻的忧患意识相联系的。当然,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忧患内涵,但其共同的一点,就是表现为:心系国家安危,情牵黎民百姓。这种忧患意识使中华民族有很强的整体认同感,有荣辱与共、患难与共的情怀,有无以为国、何以家为的先国后家的高尚风格,有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行为准则。这种源远流长的民族精神,铸造了多少风流人物的崇高抱负和追求。我们民族体现这种做人原则的思想财富是十分丰富的,像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的“苟利天下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等。读这样用心用血写成的名言警句,会陶冶人的性情,从心底产生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会使我们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出现了许多以身许国、以死报国的千古佳话,形成了优良的爱国传统,经久弥新。这是中华民族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在凤凰涅磐中再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到了近代,当中华民族遭受外族入侵,备受西方列强蹂躏欺凌、历经炼狱般苦难的时候,爱国主义精神表现得更加强烈,更加鲜明,成为团结对外、救亡图存的一面旗帜。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屈辱与抗争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寻找救国真理、探索国家出路的历史。近百年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两大历史要求而进行的不懈探索和奋斗,依然是以爱国主义为伟大旗帜的。历史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和证明:开始,是以林则徐为代表的、与忠君思想相联系的爱国主义,虎门销烟,奋起抗击侵略者,演出了一幕可歌可泣、气吞山河的反侵略斗争,但终因忠君思想的历史局限而以失败告终;继之,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与民主主义要求相结合的爱国主义,是一场完整意义上的民主主义革命,最终推翻了腐朽反动的清王朝,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伟大的历史功勋,但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对外不敢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对内不敢发动和依靠工农群众,最终革命果实落到了封建势力手里,没有能够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这充分证明中国已经失去了独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历史机缘;最后,只有当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后,把爱国主义的社会理想同争取社会主义的前途联结起来,才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开辟了广阔前景和现实道路。这就是近代中国历史的探索,历史的结论,它深刻反映了在新的时代背景和新的社会条件下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这种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的发展方向,成为新时代民族精神的灵魂,成为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作者:北京大学原副校长,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教授)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梁柱  梁柱词条  虚无主义  虚无主义词条  消解  消解词条  民族  民族词条  精神  精神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