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不见人”,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句,简氏兄弟之间的往来书信中,常常提到“空山”一词,不明底细,就会纳闷,为什么他们要将强大的竞争对手英美烟草公司称为“空山”?空山无人,意指“有鬼”,也可以看做是一个特定的密码。
1905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在香港租了一间平房式的旧货仓作为厂房,第二年开始生产,到1915年,经过十年的惨淡经营,南洋发展到一家拥有24架卷烟机、12架切烟机及各种附属机器60多架、女工一千多人、司机和男工200多人的企业,日产烟至少100多箱,一直致力于拓展内地的市场。然而,英美烟草公司一直占有中国卷烟市场的大部分份额,每年赚取的利润达七八千万到八九千万元。南洋的调查员这一年提供的市场调查报告称,上海的大同行20多家都与英美公司有约,不能销别家的货,小同行170多家也受大同行的压力,不敢代售别人的货,连日奔走都无人肯定南洋的货。1916年,在汉口、天津,南洋的牌子销售额分别只有英美的十分之一、十四分之一。1918年,在南京、镇江、苏州一带英美香烟几乎控制了全部烟摊。英美公司不仅产品质量有优势、销路上占有优势,而且在税捐上享有特权。
1917年2月,英美烟草公司再度想要合并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提出的条件看上去也很优惠,企业的形式和名称都不变更,保留现有管理部门和全部职员,总经理、协理仍由简氏兄弟担任,资本额扩大到1000万元,先实收500万元,但其中最关键的一条是新公司的股份,英美有权认购每种股票(包括优先股和普通股)的60%,说到底就是要控股。另外还有一条,简氏也不同意,“所有不动产、机器、设备、烟叶存底等等,按照原价并合理减除机器折旧,移转与新公司;同时新公司根据旧公司过去5年中盈利情况加以估计,对其商誉(包括全部商标在内),支付一笔合理的款项。”简照南在给弟弟的信里透露心曲,如果英美同意增资到2千万,双方各出1千万,南洋以现有的不动产、原料、账项包括商誉、商标等权利抵作资本,对方则出现银,则可以合并。长期的竞争让他对未来不无担忧,“现下日日与其战争,不过恃一点人心耳。将来政府又开办,别公司又多3、2家,则人心不可恃矣。”这样的条件,英美公司当然不会接受。
简玉阶回信说:“我公司10余年来与之竞争,前者兵败粮尽,尚未畏之。今日已有基础,营业亦年进一年,乃反屈降之,未免失计,人亦必笑我愚。昔之东吴,不甘屈事曹操,卒获三分天下。且我营业之增加,多借国货二字为号召,故得社会人心之助力,致有今日。……若一旦屈降外人,纵不为生活唾骂,亦令提倡国货者灰心。而我公司营业必从此失败矣。”简家其他成员,乃至公司重要职员也对合并表示警惕,认为利在目前,害在日后,不能上当。
谈判一直在进行,简照南没有最后拿定主意。直到7月23日,他写信给弟弟简玉阶说:
“中国大局纷扰,商人吃亏,无处无不淡静。南北水火,看未易了,将必有大乱发生,则商业前途不堪设想。加以‘空山’战斗日益剧烈,原料日贵,沽价日斗日贱,将必由微而薄,由薄而至于亏蚀,可断言也。但合并事,你等反对,余亦意淡,昨已推卸作为罢论。”
合并谈判宣布暂为取消已经是这年的10月下旬。之前1914年、之后1922年,英美公司至少共三次想合并南洋公司,简氏兄弟都没有答应。这封信后面还有一句话:“然则本公司用何方针为佳,似拟照你等之意思,即改有限,供之于众,以联国人协力抵抗之可也。”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原是无限公司性质,1905年在香港初创广东南洋烟草公司时只有股本10来万,七拼八凑,四年后改组为广东南洋兄弟烟草公司,1915年在北洋政府农商部注册,产品逐渐在广州、武汉、上海、天津、沈阳等地打开销路。1916年起正式在上海设局经营,销路日见起色,到1917年已月销卷烟近2千箱。简氏兄弟由此萌生改组为有限公司、增加资本、扩大生产的念头。1918年3月20日在上海举行的全体股东会议上,列席的简照南、简玉阶、简孔昭,知见人为简英甫、简寅初,决议改为有限公司,额定资本500万元,分25万股,先将原有资本及一切动产、不动产折价核实,抵换新公司股份260万元。同时议定,旧人日后如要转让股份,必先商知旧人,不愿承受,才可卖给外人,但不得卖给外国人。新公司当年7月就报农商部立案注册,改组的公司章程规定,“本公司本店及总工厂设在上海,其分工厂设在香港”,正式将中心转到了上海。
1919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再度改组扩大,资本额扩充为1500万银元,超过原来预想的三倍,新加入的投资方有银行家钱新之、实业家劳敬修、郭标等人。7月17日签署的《合同议据》充分尊重简氏兄弟的创始人地位:“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为简氏昆仲所创办,功勋卓著,其劳绩永不可没。……今简氏不欲独享权利,公之于众,俾全国同胞均可入股,其志行尤为难能可贵;况制造出品,推广销路,简氏具有10余年之经验,新公司正宜依赖熟手,藉资主持,故新公司允聘简照南君为永远总理,并承认其有权将其职任日后交与受托人,以示优异。……原协理简玉阶君,自公司创办以来,缔造经营,备尝劳瘁,且富有经验,新公司仍聘为协理”。
这一天可以看作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历史上的一个新起点。回首创业以来的十四年,在占有绝对优势的外资企业英美烟草公司咄咄逼人的压力下,终于能走到今天,简氏兄弟的感慨是外人你难以体会的。上海厂此时已有70多架机器,女工3000多人,按女四而男一的比例,还有上千男工。1919年9月12日《民国日报》发表的一篇参观南洋上海厂记感叹该厂占地之广,建筑之伟,成货之多。
在烟草市场据有绝对优势的英美公司以削价竞销、利用赠品宣传、控制代理商号等方式对付南洋兄弟。1917年10月28日,简照南给弟弟简玉阶的信中讲到英美烟草公司对市场的垄断,深为忧虑:“上海生意仍无大起色,……前数天亲自到苏州、镇江、南京等地调查,一切内地人民不知国货为何物,总以‘大英’牌(即‘红粉包’)、‘强盗’两宗为无上之烟。加以‘空山’广告密布街衢,运动鼓吹,不遗余力。现又运动各烟摊专卖其货,予以补助利益,各人无不为其所动。是以本公司之烟难行。” 这场没有硝烟的市场争夺战一直打到了妓院里,1916年9月,简照南从张家口到北京,几次给简玉阶等人写信说,对手甚至派人每晚到妓院里打茶围,凡见到南洋的烟必定排斥,看到张挂的南洋公司广告月份牌,也要设法拿下,谎称喜欢这个月份牌,请妓女送给他。
英美公司还根据各地市场的销售情况,增出新牌子,专门针对南洋兄弟的某个品牌,比如在东北,英美新出“白刀”来抵制南洋的“飞船”,在广东出 “大山”、“大头针”来对付“地球”,筹划出新牌来对付南洋的“三喜”,在天津也出新牌来对付“飞船”。更可怕的招术是收买南洋的工作人员,打击南洋商标,破坏南洋商誉,1915年英美公司利用“二十一条”激发中国人的民族情绪,指控南洋兄弟的出产是日本货,南洋兄弟公司给广州报界公会写公开信,香港华商总会也出面为它澄清。到1919年,英美公司利用“五四”浪潮中国人的反日情绪高涨,英美公司再次指控南洋公司有日资背景,假冒国货(原因是简照南曾加入过日本国籍)。为此,南洋兄弟公司在5月14日发表《敬告国人》文告,公司先后两次在农商部注册,股东不止简照南一人,注册章程有“股东以中国人为限”的规定,简也并未脱离中国国籍。几天后,中华国货维持会在《新闻报》证明南洋兄弟确系华人之产,国内外许多商号、学校也纷纷站出来声援南洋兄弟,都认为他们与外资争市场、为挽回利权贡献甚大。
为了与英美公司竞争,南洋兄弟也在各方面动足了脑筋,包括减削售价、津贴水脚、加厚分销利益,附送赠品、参加国货展览会等。为了提高产品质量,简氏兄弟希望从改进烟草原料入手,想派出专业人士到各省产烟地,联合素来在种烟草方面有经验的人,不仅在资金上给予帮助,而且教他们种法,“为国货上根本之改良”。
通过赞助公益事业来争取社会对南洋兄弟品牌的认可,成为他们争取市场的重要手段。1915年,故乡广东发生大水灾,简氏兄弟独立组织救灾机构,购置小火轮带着粮食到各处救济,船头的旗上大书“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放赈”,受惠的灾民大为感激,社会各界对南洋也纷纷给予好评。1920年,北方各省旱灾,南洋董事会决定从10月起5个月内,每销出一箱香烟,捐洋5元,而定价保持不变。1931年江苏、安徽水灾时,他们也从每箱香烟中分别提取3到8元捐给灾区。捐资办学、助学,也一直是南洋兄弟所热心的,比如为救济香港烟贩子弟设立义学,曾经先后捐助天津南开大学、上海复旦大学、暨南大学,并出资派遣美国留学生。赈灾助学,这些举措对于提升南洋品牌的口碑,无疑要比简单直接的商业广告更为有效。简氏兄弟深谙此道,
正当南洋兄弟准备在上海大展身手那一年,发生了“五四”运动,南洋兄弟却受到“日资”的指控,陷于被动。相距6年,当 “五卅”运动发生时,以提倡国货为宗旨的南洋兄弟公司迎来了扬眉吐气的机会。在这一轮抵制外货的爱国热潮中,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营业急速窜升,1925年6月下旬,南洋兄弟就从原来的5000多工人增加到8000多人。6月28日,在讨论扩充股份、添设分厂的董事会上,简玉阶发言说:
“自五卅案发生后,国人提倡用国货,热度日高,我公司近来销场过大,供不应求,各局索货万分急迫。各处正当团体以我无货应市,责备不堪。此等情形殊不可以寻常理想测之。我厂制造力量,日夜加工,仅供销场四分之一,而每月营业已在四、五百万元……”
7月中旬,南洋兄弟公司的职员告诉《时报》记者,近来国人提倡国货的热诚达到极点,陕西、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每天来订货的都有数十起。《京报》同月的报道也说:“南洋烟草公司每天营业所得从五、六万上升为二十五万元”。 老员工回忆:“‘五卅’运动时南洋生意盛极一时,连库存霉烟都卖空。当时主要牌子有‘爱国’、‘金马’、‘大联珠’、‘大长城’、‘兄弟’等牌。”
在7月29日举行的董事会上,简玉阶等讨论在东北、天津、山东、汉口等地开办分厂,每处股本300万元,总公司投资150万元,另外一半在当地筹资,计划派重要人员到各地去招股。议定先在东北、天津、山东三处着手,汉口暂为保留。到了8月20日举行的董事会上,因为经过调查,东北等处设厂时机不成熟,暂时中止。不过决定在汉口和上海浦东开新厂。浦东的厂称为“小南洋”,工人上千人,为了方便,公司专门配了 “爱国”、和“大联珠”号两只渡轮,厂长和各部长都是留学生,管理制度也采用较新的办法,从美国进口了新的机器。
这年8月初的统计显示,南洋兄弟的销售额增加了三倍。1924年,他们的销售金额是2521万多元,1925年激增到3645万多元,这一年的纯利高达122万元。英美烟草公司在市场上的主导地位虽未动摇,但南洋兄弟代表的国产烟草品牌的崛起也确实令英美公司从此不敢掉以轻心。商场如战场,商战虽不如兵战来得激烈,但是更持久、更严酷,早在晚清时,中国的有识之士就认识到兵战不如商战,商战不如学战。与英美烟草公司在市场上苦斗了近20年,南洋兄弟公司终于等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简氏兄弟一直梦想的这一天来得太晚了,简照南就没能活着看到这一天,几年之前(1922年10月),他以52岁的盛年在上海去世。
两年前,我在广东佛山的一条小巷中穿行,无意中看到了简氏兄弟的别墅,可惜铁门紧闭,未能进去,透过门缝可以看到深巷之中的这个简朴别墅,空空的小院中满地都是落叶。简氏兄弟,中国企业史上曾经的商战英雄,他们的名字和他们的企业一样都渐被人淡忘。“空山不见人”,如同我在他们故乡看到的那个庭院,也是空屋不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