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一战时期中国派遣十几万华工赴法,有力地支援了西线战场协约国的作战,为协约国最后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不为人们熟知的是,在1917-1918年间,中法之间曾经制定一个中国远征军赴欧参战的军事计划,成为当时中法外交中的一件大事。
中国远征军计划的提议方是法国。在西线战事陷入僵持的困境后,作为战场主力的法军,军力损耗巨大,一直苦于兵力的不足。从1916年8月开始,华工开始奔赴法国参战。虽然他们不是正规军队,不能直接赴前线与德军作战,只能从事军工生产与后勤保障,但是其优异表现仍然给法国军方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法国方面开始希望中国派遣军队直接参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法国人认为中国士兵特别善于挖掘和布雷等工兵项目。法军总司令福煦元帅在致法国总理的信中指出:“鉴于中国人口众多,从理论上讲,即使仅在中国华北一处招募,所能招募的兵源人数就不受限制。因此,我们似乎可以要求中国政府支援70至80个人数在1200到1500的工兵营。”福煦希望西线每个军都可以配备1到2个中国工兵营,甚至以后每个师都可以配备一个工兵营,这样法国就可以腾出一部分陆军作战部队。“在我看来,这一计划是非常吸引人的,因此应该将这一计划付诸实施。”在以福煦为代表的法国军方要求下,法国外交部在1917年8月29日向中国政府提出派遣远征军的建议。
当时的中国北京政府,其实也非常愿意派兵赴欧参战,美国学者徐国琦在分析原因时认为:“中国对战后世界秩序充满很高的期望,希望能够列席战后和平会议,还强烈地希望成为一个在国际舞台上能够负责任的积极参与的国家,这些动机促使中国严肃地对待参战问题。”当然,对于刚刚平息张勋复辟,重新执政的段祺瑞来说,此举可以增强皖系的军事与外交实力。早在1917年4月,段祺瑞就对协约国表示,中国已经准备参战,并且可以提供10万到20万的军队,甚至是100万或者更多。9月,段告诉法国驻华公使,如果其他国家特别是日本不反对,并且美国愿意给予经济援助,中国愿意派遣数万士兵赴欧参战。后来北京政府外交部进一步表示,中国可以在六周内向法国派遣2至3万兵力。
在得到中国政府热情响应后,法国陆军部制订了一项详细的中国远征军计划,认为中国可以为法国提供40个工兵营,约4万兵力。中国派遣军队参战,可以增强协约国的军事实力,解决西线战场的燃眉之急。中法双方还就军事计划的细节问题进行了谈判。中国政府表示,只要得到来自美国的经济援助,中国远征军随时可以出发赴欧参战。为表示诚意,中国政府在1917年末派出一个以唐在礼中将为首的军事代表团出访法国。美国《亚洲》杂志记者在关于中国军事代表团的报道中说:“中国军队已经向协约国军的前线派遣了十万名劳工。唐在礼中将已在巴黎建立了他的司令部,并为向法国运送四万军队而展开了谈判。中国的军队曾饱受嘲讽,但是中国人的个人军事素质则受到过很多人的称赞,其中包括一位在威海卫率领过华人军团的英国人。只有在最好的指挥官率领下,中国人才能发挥出他们强健体魄,以及在某些情况下奋不顾身,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能力。刚建立民国的中华民族现在有一个极好的机会,可以抓住一个世界大战的机会来打败敌人和依靠协约国军的力量来组织自己的军队。”英国驻华使馆武官罗伯逊也有积极评价,“我坚信如果使用中国军队,我们可以大有作为。中国士兵非常优秀,如果到华工营看看就知道了。”
在制定远征军计划的中法两国看来,远征军计划实施的关键因素是协约国的运输能力与军费支出。军费只能期望得到美国的援助。段祺瑞一开始希望获得50万远征军装备和运输经费,后来又减少为4万兵力的支出。但是美国的态度一直游移不定。运输方面,法国认为依靠自身的能力是做不到的,迫切希望获得英国与日本的帮助。但是到1917年底,与英国的谈判一直没有结果。但即便如此,中法两国还都没有放弃。1918年1月,谈判似乎出现一线生机,法国方面一度乐观地认为运输问题即将得到解决,英国将很快同意运输计划,美国的财政援助也是有希望的。按照法国方面的预计,到这一年4月,第一批1万中国士兵将到法国参战,然后中国远征军将会源源不断地赴法。
但是最后的结局却是计划夭折。英美两国只是一种口头承诺,并没有实质性进展。1918年3月,法国驻华武官曾向法国政府申请远征军军费,声称第一批1万人的中国军队需要150万美元,但是法国政府没有财政能力做到。段祺瑞此时也向法国政府要求在4月1日前回复确定的意见。最后法国军方被迫承认,运输中国军队赴法的计划是不可能的,也无法获得美国的军事贷款,有关与中国在西线军事合作的计划无法执行。法国军方要求驻华武官转告段祺瑞,“很遗憾地不得不拒绝与中国的军事合作,因为要腾出一些必要的吨位来运输中国士兵是办不到的。”法国政府也正式通知中国政府,“由中国政府自由处置自己的军队符合我们共同的利益,而放弃中国军队支援法国的计划似乎也是合适的。”
值得一提的一个历史插曲是,虽然中国没有直接派兵参加一战,但是一些在法国的华人却以私人身份参加了战争。1916年《新青年》杂志曾报道上海青年朱允章在战时参加了法军,成为法国空军的一名飞行员。法国军方为奖励他的英勇行为曾授予一枚军事勋章。
中国远征军计划的失败原因,一方面与西方列强,特别是英国政府与军方对中国军队战斗力评价不高有关,主流看法是认为让中国军队到欧洲简直就是在浪费协约国的吨位,因为无论如何是从中得不到中国军队的援助的。中国最好的军队也不能“在西线的炮火面前坚持五分钟。”另一方面是日本对华的侵略政策,日本一直反对中国直接参战,主要是害怕中国借此增强军事实力,达到强兵的军事目标,这与日本削弱与控制中国军事力量的政策当然是冲突的,自然日本是不会为中国远征军计划提供运输等实质性帮助的。
(本文主要史实与史料引自徐国琦《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与国际化》上海三联书店201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