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胡适:五十年来的美国

   我很诧异,联合国中国同志会的座谈会,规模竟是这样的大。我先以为只是二三十人大家在一起谈谈的,想不到人数竟有这么多!座谈会要变成演讲会了。但我并不预备作正式的演讲,请仍照旧有的方式来进行。

   联合国中国同志会座谈会过去所谈的多是关于文化方面的,包括古今中外。今天要我来讲的,仍是文化的一部分——五十年来的美国

   五十年来的美国,我亲眼见到了四十三年。四十二年前,一九一零年(宣统二年),我国有七十个公费留美学生,那时都还留着辫子,我便是其中之一。从那时起,我在美国读了七年的书,五年在大学城(以大学为中心的乡村城市)的康乃尔大学,两年在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十年后——一九二七年又回到康乃尔大学。以后,每隔几年便要去美国一次。一九三三年、一九三六年、一九三七年都去过。一九三九年奉命为驻美大使,做了四年的外交官,卸任后,因心脏病继续留居美国,又住了五年。一九四九年再度赴美,又住了三年。总计我在美国共住了二十年。这是我认为我可以向大家谈谈现在这个题目的原因。同时,五十年来的美国,在世界文化史上占了很重要的地位,使美国变成了世界领袖。这是我要讲这个题目的另一个原因。

   五十年来的美国,这个题目范围实在太大,不知该从何说起。我们简单的找出几方面的事实,将五十年前的与五十年后的作个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便可以知道五十年来美国文化的进步。

   五十年前,美国人的财产是不缴纳所得税的。十九世纪末叶,美国政府拟开始实行所得税。可是,联邦最高法院却宣告所得税是不合法的,他们认为美国是自由平等的国家,有钱的不应该就多出钱,这是违背平等、不合宪法的。

   一九零零年,美国钢铁大王卡里基每年的净收入为二千三百万美元,煤油大王劳克福每年的收入也在几千万美元,均不用纳税。而那时的散工,每天的工资仅得一点五美元,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有二百天工可作的话,每年收入不过三百美元。工人平均的收入每年只有四百美元至五百美元,比起钢铁大王、煤油大王的收入,实有天渊之别。

   一九一零年,共和党的塔虎脱做总统,一般人都说他是守旧的,其实他是很有作为的。他是主张国际和平最力的人,美国所得税法,就是在他的任内由国会通过的。为了通过所得税法,特别提出宪法修正案,经四十八州的追认而成立。三年后(1913年),威尔逊总统时代,所得税才开始实行。当时的税率很低,年收入三千元至二万元的,纳税百分之一;结过婚的人,税率的起征点自四千元开始。这样低的税率,说起来实在可笑。

   所得税实行了三年以后,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彼时所得税的征税机构已完全建立,人民也养成了纳税的习惯,于是将所得税税率提高,成为美国战时主要的财政来源。第四年,所得税的收入超过了关税;一九二零年,更超过关税十倍。照现在的规定,以钢铁大王二千三百万元的年收入,要缴所得税百分之九十以上。艾森豪威尔不久以前新任命的未来阁员(国防部长)威尔逊,三年前个人年薪达六十余万美元,是全美薪俸最高的一人,他要缴所得税百分之八十,薪俸的实得数只有十余万元了。

   自实行所得税后,美国五十年前贫富悬殊的现象已告消灭了,现在美国人是以中产阶级占多数。据一九四八年的统计,年收人一千元以下的,占全人口百分之十四点五;年收入一千元至二千元的,占全人口百分之十(两项合计起来约为全人口的四分之一);年收入二千元至三千元的,占全人口百分之二十点六;年收入三千元至五千元的,占百分之三十三点六(全人口三分之一);年收入五千元至一万元的,占百分之十七点九;年收入一万元以上的,仅占百分之三。最可注意的是,现在美国有钱人与无钱人所用的东西及日常生活上的各种享受,都完全一样。五十年前,在美国七千六百万人口中,销售的女子丝袜十五万五千双,而一九四九年,全国内销尼龙丝袜达五万四千三百万双,平均十四岁以上的女性,每人每年可穿丝袜十双,有钱的、无钱的都是一样。再说汽车,五十年前美国的汽车还很简陋,价钱却很贵,修理站极少,马路又崎岖不平,拥有汽车的人为数极少,全国汽车总共不过一万三千八百五十辆。

   那时威尔逊总统还是大学教授,大骂汽车是最代表阶级性的,有车阶级兜风,无车阶级吸灰尘!一九零八年,怪人亨利?福特,一个未受教育的机械工匠,看到这种情形,决心制造一种人人可以享用、人人买得起的汽车,发明了T式摩托汽车,最初售价每辆九百五十美元,后来逐年增加生产(最初每年制造18000辆,十二年后每年制造125万辆),逐次减低售价,由九百五十美元跌至七百八十美元、四百九十美元,一九二四年已跌价至二百九十美元,真正是人人买得起了。现在美国已登记的汽车四千四百万辆,平均每三人有一辆汽车。他如香烟、剃刀、电话、无线电收音机、电视器、真空吸尘器等,也莫不是普遍化、标准化地大量生产,廉价供应。一些特殊的物品,反而近于绝迹。无论有钱的、无钱的,都作同样的享受,化极少的代价,可以得很高的享受,连交通不便的偏僻乡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电视设备。纽约有一家唱片代购社,原只有一间店面,现则扩充了许多间,每间都堆满了各种音乐唱片,托购的更是络绎不绝。

   美国现在已经做到了没有阶级了,其所以能够慢慢的造成了这种地步,有两种主要原因:

   一、社会思想的革新运动

   五十年前,美国工商业巨子如钢铁大王卡里基,煤油大王劳克福,银行大王摩尔根,为了垄断市场,特组织托辣斯。正当他们威风显赫的时候,新闻界人士兴起了一种扒粪运动,专门研究事实,搜集证据,揭发黑幕,引起社会的革新。首先是女记者黛贝,她费了很多的工夫研究美孚煤油的历史,看看煤油大王是怎样的操纵着全美以至全世界的市场,结果揭发了托辣斯的内幕。另有一位记者林肯?史丹芬,为研究市政腐败的原因,探究幕后操纵的老板(Boss),到处去访问、找材料,结果在杂志上发表了《圣路易城的黑幕》。美国霍斯特系报纸的主持人威廉?霍斯特(去年去世),年轻时也是一个扒粪运动的健将,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社会改革者。他曾设法偷出了煤油大王与大批参、众议员来往的信札,内中许多是分期送款的证据,霍斯特将它一一摄成照片,于一九零八年在报上发表。

   五十年前,美国劳工是无组织的,他们多来自欧洲,因为受不了欧洲政治的、宗教的压迫,特跑到新大陆来,希望过着自由平等的政治的宗教的生活。可是因为人数太多,工厂容纳有限,厂主们看了这种情形,乃以没有训练的、工资最低的工人为标准,来雇用工人。工人们不容易找到工作,有了工作的,待遇也极低,生活是痛苦极了,尤以大城市纽约、波士顿、芝加哥等处的工人最甚。新闻记者雷斯把工人困苦的情形写成了一本书,名叫《那一半是怎么生活的》,引起了社会的注意,对工人遂予以组织,并改善其生活。除了新闻记者积极于社会思想革新的运动外,一些政治家们也参加了这个工作,老罗斯福总统便是其中之一。老罗斯福总统是个了不得的人物,能说善写,有胆量,有勇气,三十多岁已大露锋芒,人家批评他是个野心家,选他为麦金尼的副总统,企图把他打入冷宫。

   麦金尼是领导美国战胜西班牙的人,除帮助古巴独立外,又使美国的领土大加扩充,菲律宾都成了美国属地(以前属西班牙)。美国人有许多是不喜欢美国走上帝国主义之路的,因之,对麦金尼甚表反对。一九零一年,麦金尼竟被一神经病人刺杀,老罗斯福遂得由冷宫进入白宫。老罗斯福籍隶共和党,该党本是个资本家的党。当他就任之初,也极力宣称将继续执行麦金尼的政策,可是第二年便叫司法部提出诉讼反托辣斯法案,解散摩尔根等所组织的西北铁路公司,开始打击托辣斯。当这个案子提出的时候,摩尔根穿着大礼服出席一个晚会,从电话上获得这个消息,面目失色,很气愤的说:“这个小孩子,政治掮客,不同我好好商量!”老罗斯福一面打击托辣斯,一面并作种种的社会立法。有一天早晨,老罗斯福总统一面早餐,一面翻阅辛克莱的小说(这本小说是描写芝加哥屠宰场的黑暗与不卫生)。老罗斯福看了这些材料以后,立刻召集阁员和卫生专家商议改革,并向国会提出食物(包括药品)卫生检查法案,以改善公共卫生。这个法律,可以说是从一部小说出来的。

   以人民的疾苦为背景,以事实和证据为武器,暴露黑暗面,唤起社会和政府的注意,从社会立法上加以改善。这种运动在美国文化史上占最重要的一部分。

   二、大量生产主义

   大量生产的方法,就是以科学的组织,细密的分工,依一定的程序,使原料从这面进去那面出来变成制成品。这个方法首先大胆采取的,便是汽车大王亨利?福特。他利用科学管理的方法,减低成本,缩短生产过程,提高工人待遇,减少工作时间,增进生产效率。这样,一方面可以达到大量生产和产品低廉的目的,一方面增进社会生活水准加强购买力。多产多销,仍旧是赚钱的。这种方法很快的运用到所有的工业上去,一切的物品都是价廉物美的,使所有的美国人可以享受。在大量生产中,除制造技术外,还要注意到广告。广告是帮助大量生产的好工具,它的宣传,引起人们的欲望。当福特初制汽车时,许多报纸都画了一些可笑的漫画挖苦他,福特却并不见怪,认为这是免费的宣传广告,反大为鼓励,所以销路一天一天的广。

   五十年来美国工业化的发展,不是为少数人的享受,而是为多数人的幸福,五十年前被视为恶人的,五十年后成了社会的恩惠者。煤油大王在五十年前曾拨出一笔巨款捐赠教会作慈善事业,教会认为他的钱是脏钱,拒绝接受。后来他将财产移充教育基金,组织普通教育委员会,由有社会眼光的Gales(盖尔斯)代为计划,以教育为中心,最重要的是大学教育。大学当中注重医学教育,创办医学研究院。中国的教育事业也得到了他的拨款二千二百万美元的基金,全世界的公共卫生医学都受他的影响。钢铁大王当初也是被人厌恶的,晚年,他把所有的财产登报公布,并征求如何使用。后来,以一部分财产创办了许多公共图书馆,以另一部分拨充世界和平基金,这能说不是伟大的贡献吗?

   总之,五十年来的美国,是以社会的制裁,政治的制裁,和社会的立法,建立了自由民主制度。以大量生产建立了工业化的自由平等的经济制度,提高人民生活,无贫富之悬殊,作同等的享受,用不着革命(也不会有革命)而收到革新的效果。

  

   附综合答问

  

   今天讲的题目,范围太大,我只粗枝大叶的讲了一些,有关的各方面的确还没有提到。今天所讲的并且是纯粹的历史的叙述,并无其他副作用。所得税和扒粪运动的举例,等于是海外奇谈,不涉及国内情形。不过,研究他国的历史文化,是可以作我们借镜参考的。

   所得税是一种最公平的直接税。美国实行所得税,是由人民自动报缴的,以养成人民纳税的习惯。每年3月15日由人民依照政府所发表格填写每年的收入额和生活费用等,以扣抵后的净收入依规定税率报缴税款。税款与所填表格一同送交税收机关,如有填写或计算错误的,税收机关在短期内便予更正。税款多退少补,逾期滞纳或有虚报的,须受很重的处罚。美国人有一种“傻瓜”的精神,辛苦赚得的钱,节食俭用,而愿意多多缴纳税(或作救济施舍),“纳税多,名列前茅为荣。所以美国所得税的成绩很好。当然逃税的还是有,如纽约有一家饭店,分支店数十处。应缴所得税为数可观,饭店老板特聘请会计师专造假账。逃避纳税,以多报少,后来终被查觉,老板被处监禁还罚巨款。

美国的扒粪运动,所以能收到社会改革,政治改革的效果,唯一的武器,便是采取科学研究的态度去找颠扑不破的证据、铁的事实。说到责任问题,因为美国是民主法治国家,重证据,重事实,以事实证据揭发黑幕,是不会受到任何制裁的。被揭发的,当然不愉快,但因为有证据,没有法子赖。可是如果没有充分证据的话,便要负诽谤的责任。

美国是自由生产的国家,在大最生产下是没有法子节制资本的。但打击托辣斯,消灭垄断操纵,即是维护小工商业。

   刚才有一位提到美国有物资文明,没有精神文明,有文明没有文化。这个观念,很值得我们想想,我以为这是一种错误思想。文明没有离开文化的。什么叫文明?什么叫文化?文明是一个民族应付环境,改造环境,造成思想、语言、文学、信仰的一些制度。工具也是制度,制度也是工具,没有一样不是有物质为基础的。我们中国古代对于这一点,已经讲得很清楚,《易经·系辞》:“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由观念制成器具,如舟车以及所有人用的器具,都是起于象——一个观念。我们文化倒楣,就是迷信我们是精神文明,人家是物质文明,看人家不起,实际上那里是这回事呢!这种观念不打破,没有法子进步的。多年前我写了一篇文章,《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这篇文章收入《胡适文存》和《文选》内),就是希望大家打破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分野的观念,法国柏格生说:“人是制器的动物。”什么叫做精神?运用脑筋,并把他的聪明才智在物质上表现出来——造成器具,就是应付环境,改造环境,征服自然,控制自然,征服自然,为的是减少人的痛苦,增加人的幸福。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其生活方式,叫做文化,文化是物质同精神的总称,物质与精神是不可分的。念经拜佛,是下等文化。为什么念经拜佛呢?不能用聪明才智改造环境。征服自然,控制自然。被物质压在底下爬不起来,只可念着:“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凡是能利用聪明才智揭发自然的秘密,征服自然,控制自然.改造自然,用物质表现出来——作成工具,解除人类的痛苦,增进人类质与量的生活的,才是道地的精神文明。以苏俄来说,共产党控制了广大的土地,丰富的资源和两亿的人民,但苏俄人民没有享受,没有自由,失去了生活的意义。苏俄共产党虽拥有原子弹,这不是文明,而是野蛮。又如车轮,当初的确是一种了不起的发明,由车轮而发明了小车而汽车,你现在能说坐小车是精神文明,坐汽车是物质文明吗?乘坐用人推挽的小车,等于把人当牛马,这是不人道的,西洋早就没有这样的一回事。我从外面回来,不忍坐人力车,在上海住三年半,精神苦痛,这是在“物质”文明环境里住久了,发生的人道观念。人家人道观念实在比我们强得多。单凭这一点,西洋的精神文明,已就高过我们于万倍!我们自夸精神文明,是因为被“物质”文明压得抬不起来的一种说法,应该忏悔,应该惭愧!我们的文化辉煌过一时期,现在为什么站不住了呢?我们不妨承认自己有缺点,要有自我批坪的勇气。对于“文明”、“文化”、“精神文明”、“物质丈明”以及东西文化等,各人有各人的成见,我不希望能于洗刷,我更不希望因我的话使大家存了自卑的心理。

   至于斯本格(Owa"d Spengle)的书,我认为是无甚价值,不值得一看的,他的文化分期循环说,是当时的一种反动思想。他说美国黑人不懂得贝多芬的音乐,赛让的图画,殊不知美国黑人多有音乐天才,很多的黑人歌唱家,对于音乐有很多的贡献,在世界上都是有地位的。

      (本文为1953年1月5日胡适在联合国中国同志会座谈会上的演讲,原载1953年1月6日台北《中央日报》)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胡适:五十年来的美国  胡适  胡适词条  美国  美国词条  年来  年来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