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何怀宏:愿一份自白启动更多的反省

  

  承蒙《新京报》转来复旦一网名为“YuhZLL”的研究生虐待遗弃多只小猫的材料,自此我一直关注这件事的进展,在网上看到了这位研究生的两份自白及其反应,他发于11月30日14:11的第一篇自白还较多辩解、甚至试图仍编造假话来隐瞒自己刺伤小猫眼睛的真相,而发于12月2 日22:55:42的第二篇自白的确已经可以感到真实的痛苦和忏悔。他说“我已经有两天未曾合眼, 这恐怕是我人生经历过的最漫长的48小时。”我以为这后一自白才是一份真正的、值得我们重视的自白,并希望这一自白能启动更多的不仅他本人、还有其他人的反省。

  首先,YuhZLL所犯下的错误的确是严重的,虽然在中国并无有关反虐待动物的法规,但这样的事情让人仅从生理上就觉发指,并觉得这事发生在一个家境优裕的名校研究生身上更不应该。自白的作者写道:“在这段时间中因为一些事情心烦气躁时, 我就忍不住把压力发泄的对象停留在猫咪身上。……有时候会因为猫咪一时的错误和不听话而打它们,然后丢弃他们。程度由轻到重,从开始的仅让他们受惊让自己解气的地步,到打得有些猫已经奄奄一息,而个别甚至几乎已经没有生还的可能了。虽然每次打完和丢弃之后, 我都会有负罪感, 也曾想过自此不再养猫。但过一段时间后,对小猫外表的喜爱和抚摸它们的感觉就像上瘾一样让我再一次次领养新的猫。”

  我们这里看到,YuhZLL又可说是“喜欢”乃至“爱”猫的,但一切都围绕着自己一时的喜怒好恶:喜欢的时候就抚慰猫,不耐烦的时候就虐待猫、遗弃猫,而无论喜欢还是不喜欢,他都是只想到自己。他好像没有想过小猫也有自己的生命,也有自己对痛苦锐敏的感觉。有的网友谈到正因为害怕自己可能会厌烦,达不到像别人那样的责任感或爱心,则有时喜欢猫也不敢领养;甚至还有的不敢养是害怕它们可能的结局——那怕是自然的生老病死。有时一个人也会“正因为太爱,故而更不敢宠爱”。而YuhZLL不仅没有想到自己的责任:你只要投入了一件事,就必须负责到底,乃至也失去了对弱小生命最基本的怜悯之心。在他只是爱则狎玩,厌则遗弃。

  而使所有这些成为可能、如果不是同学偶然发现则还可能继续的一个基本情况当然就是:小猫不仅在当时是无法反抗的,事后也是无法出来申说的,它面对人类来说是绝对的弱者。而YuhZLL不仅伤害到了柔弱的小猫,还伤害到了它身上最柔弱的部分——眼睛。看那小猫的照片,那是一个楚楚动人、但也柔弱无助的生命,它说不出话,但它会和我们一样感到尖锐的痛苦,而且还永远弄不懂:有人为什么要对它做这样残酷的事?

  这的确是发泄、是纯粹的发泄,是向一个无法反抗和抗议的弱小生灵发泄。事主可能也感受过来自父母、他人和社会的某种压力或期望,甚至也感受过作为弱者“被遗弃”的感觉,于是,他试图转嫁这种压力,把这种压力以一种残酷的方式向一个更弱的生命宣泄。但这样的发泄使我们自己成了什么样的人呢?我想他已经开始意识到了这种行为的性质,他说:“现在想来, 对弱小而没有反抗能力的小生命的摧残,是可耻和怯懦的行为。”

  但是,我的确并不希望仅仅由一个人或几个人来对此承担全部的责任,令人担忧的是一种更为广泛的对待比自己更弱的生命的冷漠、乃至残忍的态度,是许多发生在人与动物,也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残酷行为,它们只是没有被发现罢了、或者即使被发现,也不很在意。我们得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如果类似的事是发生在一些别的人比如说一个乡下孩子那里,不会引起如此的反应,因为我们对不同人的行为还是有不同的预期。

  而即便是在受过很高教育的人那里,我们在网上也还能看到认为这事无关紧要的反应:“我大学里,放暑假的时候,喜欢网上去领养一些别人不要的狗,绑起来开膛直接拉肠子,特别喜欢听狗的惨叫。”“我以前也有虐待猫咪,追着它打,直到踢爆猫一只眼,……猫长大后我还常常扼紧它的气管,见它吐出舌头并身体抽搐时再放下来,接着用水泼或木棒打,打出屎尿是家常便饭的事。这样反复了一年左右,直到它下了崽就把它一家全卖了。那时压力真的很大,情绪常失控,全靠在猫身上发泻我才能博士毕业。”这样的话或许有渲染和夸大,但即便从这种渲染,也可看出一种欲以向弱小的动物施虐转嫁压力、乃至从中得到一种病态的快乐的心态。而这样一种心态也是容易转移到以比自己弱的人为对象的。

  而网上还有一些似出自另一极端的反应也使我关注。对YuhZLL的行为,人们有许多愤怒的反应是自然的,但有些斥骂则让人感到不安,诸如: “这种人!!找出來打!!!!!!打改了为止!!!”“拉出来把他眼睛挖掉!”“让这个畜生去死吧!”“ 把他做成猫食。” “ 他如果要出国你们杀了我,让他踩着我身体出国!!!”等等。这些话虽也同样可能有渲染和夸大,但也同样反映了一种暴力心态,且实际也是针对弱者。因为事主这时已不再是面对小猫那样是一个强者了,而是在愤怒的众人面前自己也变成了一只惊恐的小猫

  以上两方面的极端反应虽然看起来处在两端,但两极又有某种相通之处:虽然起因和对象不同,但他们其实同样是处在一种虚骄的暴戾心态之中,且都是针对弱者,无论实行与否,自己与攻击的对象是处在一个自己身体无虞和生命无忧的绝对安全距离之外。看来,从我们自己的生活和心灵里驱除一种“暴戾之气”的工作还任重而道远。

  所以,我们虽然希望事主本人做更深切的反省,但的确不希望看到人身的攻击,更不必堵死他今后的人生道路。我们还希望这一份自白也启动其他人的反省。比方说,我们希望他的父母不仅表现出爱子心切,也考虑自己过去在这方面负有什么责任,今后如何和孩子一起来承担。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公共机构中的人也都需要认真地反省我们的教育、我们的社会在这方面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总之,我们既要帮助YuhZLL继续反省,我们也要反省我们自身。正如果戈理所言,当我们注意到别人内心的黑暗的时候,我们也要注意和警惕我们自己内心的黑暗。如果只是追究别人的黑暗而对自己内心的黑暗毫不自知,我们不仅有可能将别人又推回黑暗,还将使自己停留在更深的黑暗之中。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自白  自白词条  反省  反省词条  启动  启动词条  更多  更多词条  
哲学总论

 程广云:911与互联网

   序    2001年9月11日,这是人类历史进入21世纪以来第一个永远载入史册的日子。遗憾的是,我没有观看到现场直播。  当时我有一个剧本系列创作计划。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