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创造性灵感的产生分为4个阶段:准备、潜伏、顿悟、检验

法国数学家热克·阿达马尔曾把创造性灵感的产生分为4个阶段:①准备;②潜伏;③顿悟;④检验。并认为顿悟是逻辑的中断,思想的飞跃。

在任何创造性活动中,都有这样的中断和飞跃。

在准备阶段,创造者一旦选定课题,就有意识地收集资料、挑选信息和分析数据,或同时进行一些初步的反复试验、认识课题的工作。此时,创造者所表现出的忘我情境,如黑格尔描述的那样:“它不是别的,就是完全沉浸在主题里,不把它表现为完美的艺术形象时决不肯罢休的那种情况。”

一般地说,在选择创造性目标后,又积累了有关的信息,我们就应该有意识地用显意识去调动潜意识,即调动右脑中的潜意识思维。这时,可开始做观念游戏,刺激大脑引起多方联想,促进脑内细胞中的“潜能力”自觉地工作。对此,彭加勒曾谈到:“最初有意的工作……总是先于所有的富有成效的下意识的工作。”对于诗人来说,这也包括了预先受到阅读、观察、训练和艺术写作实践的教育;对于科学家来说,是其所受长期训练和各种较次要的研究;对于画家来说,则是对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对其他艺术家工作的学习。

我国著名的散文家秦牧的散文集《艺海拾贝》发行100万册,深受读者喜爱,他谈到创作过程时说,他是经常在脑子里同时储存着十几个或更多题材,以便到现实生活中去触发,触发一个,便赶快写一个。

酝酿阶段,在其性质和认识时间上变化很大。它可能只需要几分钟,也可能需要几天,几星期,几个月,甚至几年。在这个阶段,创造者不是有意识地去关心他的工作,而是对准备阶段收集的材料进行似乎是无意识的筛选,再由某一相关信息偶然启迪,使所收集到的信息通过联想关系的改变而得到重新组合。

顿悟,就是指灵感在潜意识孕育成熟之后,同显意识沟通的瞬间表现。宋代大哲学家朱熹称顿悟为“豁然贯通”,俄国大作家克鲁鲍特金说:“长期耐心的研究之后,突然诞生的概括,使我茅塞顿开。”顿悟是显意识和潜意识交互作用,促使潜意识孕育的灵感达到“神思方远,万涂竟萌”状态,信息在思维过程中实现非逻辑质变的跃迁结果。它是一种跨越推理程序的、非连续的质变方式。在宇宙事态中存在着大量的“突变”、“跃迁”现象,像火山喷发,桥梁陷落,水的沸腾等。人脑的思维活动也有类似现象发生。顿悟是思维过程中相对独立的、短暂的突然爆发,没有“反雏”现象,介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又高于一般逻辑推理的思维活动。

顿悟是有层次的。根据实体运动状态得到顿悟,属于低层次。如鲁班根据划破自己手的草叶子形状发明了锯,就是属于低层次的一类。通过长时间深思揭示事物内在规律的顿悟,属于高层次。如陆仁通过长期观察天象和积累知识,以及深思,发现“月体无方缺,日照乃自偏,安得长合壁,与天长周旋。”就属于高层次一类。

顿悟往往是在酝酿灵感思维情绪达到高潮那霎间的“放松”时出现的。它的出现标志着一段思维过程的终结,又象征着灵感思维的成功。

验证是对灵感思维的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与鉴定。灵感的迸发,使新概念、新理论、新思想、新事物脱颖而出。可是,直觉可能是模糊的,顿悟也可能有缺陷。不能认为每一个结论都是正确的。判断其正确与否,还需要进行验证。

任何一项科学发现、科技发明和文艺创作的真伪、优劣,无一不经实践来检验,特别对灵感思维产生的结果,就更加需要验证,因为灵感思维具有一定的模糊性。英国科学家爱丁顿曾对天体物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有过突出的贡献,但是,他凭借着经验的直觉和顿悟,按自己掌握的基本粒子知识,断然提出一个“终极理论”,他花费半辈子时间去追寻他的“精细结构常数”。随着时间的推移,高能物理又发现了中微子、介子、超子、反超子等许多新基本粒子。于是,爱丁顿的“终极理论”也就不攻自破了。

任何假说和真理,无不需要经实践的检验,灵感思维的结果更需要检验。如果灵感思维的结果不符合主体的要求,或者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则要通过反馈重新思考,重新孕育灵感,直到实现主体课题的目标为止。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顿悟  顿悟词条  潜伏  潜伏词条  创造性  创造性词条  灵感  灵感词条  分为  分为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