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在过去一个多月内积极应对危机,达成了希腊救助方案、敲定了欧洲金融稳定工具(EFSF)杠杆化方案细节,但危机非但没有缓解,形势反而急转直下。10月底时,危机还控制在希腊等欧元区边缘国家,而目前已迅速扩散至意大利、西班牙,最近甚至波及法国,对全球金融系统乃至全球经济形成威胁。那么,旨在缓解危机的努力为何适得其反?
首先,10月底达成的希腊救助方案向市场传递了两个信号,一是欧元区国家进入实质性违约阶段,二是欧元区破裂的可能性更加现实。
根据救助方案,私营部门债权人“自愿”减记50%的希腊债务,这打破了市场对于主权债务不会违约的心理底线。因此在过去一个月内,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国债投资人要求更高的收益率以对冲风险,对欧元区造成系统性风险。
此外,在希腊表示要通过公投决定是否接受援助方案时,欧元区两大经济体德法领导人尖锐指出,接受救助方案是希腊留在欧盟的前提条件。这向市场释放了一个信号,欧元区解体并非没有可能。这种可能性让除德国外所有欧元区国家的政府债券收益率都大幅上升。意大利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7%以上,而德国国债收益率仅为1.7%。法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比德国高出两个百分点,而在过去几年中,法国只比德国高出不到1个百分点。
第二,救助方案并非免费午餐,希腊为此要继续执行严厉的财政紧缩政策。强调财政紧缩的限制性条款从债权人的角度来看可以理解,但从效果来看有悖初衷,其结果是更缓慢的经济增长甚至衰退、更庞大的债务规模、更脆弱的市场信心,这也是希腊经济在过去18个月内毫无起色的重要原因。削减开支和提高税率反而导致持续的财政赤字和税收下滑,并最终导致希腊近期的政权更迭。
第三,随着欧元区越来越多国家陷入债务危机,需要有更多资金支持以解决流动性问题,然而钱从何来?要么从外部借款,要么获得内部支持。
从外部来看,当前欧债危机局势很不明朗,欧元区是否会解体也未可知。因此,务实的外部投资者更多的是在担心其在欧洲的风险敞口越来越大。美国政府就明确表示,欧洲的问题应由欧洲自己解决。至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一是具有苛刻的“限制性条件”,二是资金规模有限。
从内部来看,单独一个欧元区国家,谁都没有能力为陷入危机的成员提供充分的资金支持。目前最合适的选项是欧洲央行充当最后贷款人角色。从美国经验来看,美国政府救市遗留下来难以解决的赤字问题,且目前就业与房地产市场依然没有恢复到危机前水平,但无论如何,美国至今已经连续9个季度保持增长,就是因为采取了保增长高于控通胀的政策。反观欧洲,债务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与欧洲央行坚守控通胀高于保增长的原则有关。
美国智库企业研究所的报告指出,美联储两轮量化宽松后,资产负债表规模增加200%,达到2.8万亿美元。而欧洲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在危机期间仅增加了80%,结果危机不断扩散并升级。报告认为,应对欧债危机,欧洲央行需把资产负债表扩充三倍。
即便如此,欧洲央行充当最后贷款人也是治标不治本的药方。欧洲货币联盟现已令多数欧洲国家陷入过度举债的窘境,欧洲央行救市相当于将德法等优质主权信用转移给其他欧元区国家,这等于宣布,成为欧元区成员就可获得宽松信贷,进而补贴过度消费。
美联储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表示,当初成立欧元区时,原本期望欧洲南部国家会向德国学习,改变以往行为习惯,加强财政自律,从而提高自身竞争力,但事实并非如此。欧元区内部的“南北差异”是欧元区领导人应对当前债务危机必须面对的棘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