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要编一本《100年感动中国的100个句子》的话,2008年的这句话很有可能入选:
“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一切努力!”
这是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视察汶川大地震灾区对救援人员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也是让全国民众和世界舆论为之动容的一句话。这句话为什么如此震撼人心?就是因为它宣示了一种价值,拨动了所有人的心弦,不论他或她是男人还是女人,大人还是小孩,白人还是黑人或其他有色人种,也无论他或她生活在何种社会制度下,说何种语言,都会共鸣。这种价值就是:关爱生命。这种所有人都珍视的价值,就是所谓的“普世价值”。别小看“关爱生命”这四个字,它可是用灾区近10万人的生命和全国朝野会聚成海洋的眼泪、热血和奉献换来的。它为中国挣得了国际声誉,成为奥运年最有亮色的一张中国名片。
奇怪的是,有个耐不住寂寞的反气功英雄,刚学会打字,就朝这张名片上吐唾沫,向普世价值发起进攻。如果这只是守不住贞操的寡妇在网络上的搔首弄姿,本不值得关注,但有某两家德高望重的平面媒体也跟着起哄,一篇没有人知道它要说什么的“普世价值不得乱套”,一篇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的“关于‘普世价值’的几个认识问题”,不明白他们要干的是什么活。难道是要打一场“两北”(《北日》《北晚》)VS“两南”(《南周》《南都》)价值层面上的“南北战争”?
人们不能装着不知道,近几年来,国家领导人在强调中国特色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认同人类共同的价值。2007年3月16日的《北京晚报》就刊登过温家宝总理答法国世界报记者问时说的一段话:“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平等、博爱,这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这是整个世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也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这个观点,在他早些时候发表的文章(《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我国对外政策的几个问题》)里就得到同样的表述。“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不是普世价值又是什么?
如果说这个说法还不够直接的话,经胡锦涛主席亲自审定的文件则有更明确的表述。在“暖春之旅”结束的时候,中日发表“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声明说:“为进一步理解和追求国际社会公认的基本和普遍价值进行紧密合作,不断加深对在长期交流中共同培育、共同拥有的文化的理解。”这个声明可不是一般的声明,而是国策声明。这就是说,“进一步理解和追求国际社会公认的基本和普遍价值”,是当前中国的基本国策之一,这可不是一般的个人见解。
现在有些人,患有顽固的西方恐惧症和自虐症,只要一提“普世价值”,就认为是高高在上的西方颁布的圣旨。其实,当今世界公认的普世中最普世的价值就是“道德金律”,它是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提出来的“恕”道。所谓“道德金律”,就是全球在伦理观念上的“最低限度共识”,它载入了1993年世界宗教会议通过的《走向全球伦理宣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或者换用肯定的措辞,即‘你希望人怎样待你,你也要怎样待人’,应当在所有的生活领域中成为不可取消的和无条件的规则。”什么叫“所有生活领域中”“无条件规则”?还不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则?我也没有听见哪个宗教派别在惊呼:这是在搞“全盘华化”!
普世价值实际上是包括中国人在内的全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来的共同文明的结晶,否认它的存在,就是否认人作为人的存在。
2008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