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李军辉:现代社会要培养公民意识

   在现代社会中,改善硬件、表象之类的事物比较容易,而改变国民的心理、思想却很难,一个国家可以从国外引进技术,资金和管理方法,而人的素质是无法引进的。社会学家阿历克斯·英格尔斯曾提到:“一个国家可以从国外引进作为现代化最显著标志的科学技术,移植先进国家卓有成效的工业管理方法、政府机构形式、教育制度以及全部课程内容。但是,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一种赋予这些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的现代心理基础,如果执行和运用这些现代化制度的人自身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那么,失败和畸形发展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再完美的现代制度和管理方法,再先进的工艺,也会在一群传统人的手中变成废纸一堆。”当前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往往注重经济、管理、设施的现代化,却忽视最重要的主体人的现代化,忽视了对公民意识的培养。我国现代化的实现绝不仅仅是经济上、制度上、管理上的现代化,更是人的现代化,人的思想、素质和理念的现代化,只有在软硬、里外两方面相互结合、相互促进,中国的现代化才能逐步顺利开展,才能真正实现,真正名副其实。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可见,公民意识对于我国真正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性。那么究竟公民意识有哪些内容?

   针对公民意识有不同的概念,最早体现公民意识、公民秩序的社会是古希腊和古罗马社会。当然,现代所指的公民意识不同于古希腊和罗马的公民意识

   公民意识与臣民意识等相对。作为政治概念,公民是指参与并影响国家政治生活从而实现自我权利的人;作为法律概念,公民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作为社会伦理概念,公民主要指在社会中的人伦关系,社会也就此评价其行为是否符合应有的身份和角色,是不是个好公民。从整体上来看,公民意识内在的具有政治、法律、社会伦理三个方面的内容:政治层面来讲,主要包括公民的主体意识、爱国意识、参与意识和监督意识等;法律方面来讲,主要包括公民的身份意识、规则意识、权利意识、义务意识、平等意识和自由意识等;社会伦理方面来讲,主要包括公民的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宽容意识和道德意识等。

   加强公民意识的培育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首先,要明确公民意识的培育原则和方针,积极贯彻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要注意选择正确的培育路径和方法,多种方式相结合综合运用,不能搞千篇一律的培育方式,更要避免在培育过程中出现“消解”、“抵消”现象。再次,公民意识不是单独存在的,它的存在和发展需要依靠合适的土壤来作为依托,因此在培育公民意识过程中必须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配套同步进行。最后,不能盲目排斥我国传统文化,更不能迷信国外理念经验,培育公民意识要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和国外优秀文化。由于文化形成以后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因此对于那些支配国人思想、灵魂的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要加以保持发展,改造那些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甚至阻碍中国公民社会形成的糟粕成分。同时,充分利用和吸收国外公民社会培育过程当中的成功经验和思路。

   总之,中国社会当前处于一个攻坚转型阶段,如果想让先进的技术、制度、行政理念和管理方式发挥其真正的作用,让其充满鲜活的血液,让改革名副其实,必须摒弃臣民意识,培育公民意识公民意识不能等到社会一切条件都成熟之后才去培育和发展,尽管公民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现代化所提供的一切制度建设和硬件建设。只有软硬兼施、上下并重,两者齐头并进,才能真正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李军  李军词条  公民  公民词条  意识  意识词条  培养  培养词条  社会  社会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