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钟沛璋:多难兴邦,我们学到了什么

  

  “5·12”大地震给我国造成惨痛的灾难。国家电视台前所未有地迅速公开透明24小时滚动连线直播。全国人民在泪水中奋起,全民族抗震救灾,迅速凝聚成团结一致、坚强伟大的力量。公开透明的播报,也使世界各国看到一个过去从未见到的中国,感到震惊,发出赞叹。

  多难兴邦。中国人民,中国的党和政府,在应对大灾难的奋斗中,迸发出一种希望,要求重新审视自己,审视自己的选择和应走的道路。许多媒体纷纷表达这种希望。有媒体说“汶川震痛,痛出一个新中国”;“用社会进步,告慰死难者”;“由此一路走下去,走出一片自由民主的新天地”;“在汶川树起丰碑:‘现代化中国从此诞生’”;等等。

  大地震,大灾难,激发人们的思考。每个人都在想,我们从中学习了什么?  

  

  生命至上,人民至上

  

  我们有世界上最多的生命——13亿血脉相连的同胞。怎样善待每一个生命?30年的改革开放,使我们明确必须“以民为本”。在实践中我们做得怎么样?为什么西方国家总质疑我们的“人权”?中国总理在地震发生两小时后就奔赴灾区,喊出“只要有一丝生存希望,我们就要付出百倍努力”。人们从电视和照片中看到,拯救每一个普普通通的生命,国家倾全国之力,十数万解放军和武警战士、无数白衣天使和志愿者,历尽艰险,奋力举起生命方舟。

  生命至上,人民至上,这是沟通全世界各国民心的普世价值的世界语言。在中山陵前,我们看到中国国民党主席举起8个大字:“天下为公,人民最大”。这表明我们两岸同胞的语言和心是相通的。这使我们看到祖国统一的希望和途径。毛泽东在抗日战争年代就说过:“我们要统一,不是统一于专制,而是统一于民主。”生命至上,人民至上,正是民主的核心。

  

  党心民心,心同则刚

  

  在过去革命斗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我们曾经显示党心民心同心同德的伟大力量。我们也曾经历过“以阶级斗争为纲”,运动不断,人民挨整,党心民心分裂的痛苦。现在,当国家领导人和全国人民站在一起,举国为死难的普通百姓默哀时,西方媒体惊叹:“所有中国人都站到党的身边。”这的确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团结一致。抗日战争时期也曾有过全民抗战的伟大团结,但当时还存在着国民党和共产党的磨擦和分裂。新中国成立后,也曾有过“大跃进”、“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全民热潮,但是当用欺骗和强迫命令构成的乌托邦破灭后,带来的是人祸造成的大灾难。

  而这一次,党心民心为什么能迅速凝聚在一起,形成钢铁般的伟力,形成令世界惊叹的全民救灾行动中政府与社会的对接模式?这首先是因为全国人民亲眼目睹(尽管大部分人是通过电视)胡锦涛、温家宝等国家领导人迅速奔赴抗震一线,看到党的各级领导不是在口头上而确确实实在实践上把“以民为本”,把普通人的生命、把人民放到至上的位子上。

  这还因为人民抗震救灾的实践中,发现了自己的力量。人们看到,在第一时间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的,不光有温家宝这样心系民众的总理,还有像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公司董事长陈光标这样的民营企业家。陈在地震发生两小时就拉起120人、60台吊车/推土车/挖土机等大型机械组成的救援队,十万火急地穿越苏、皖两省,从1000公里之外直奔四川灾区。

  人们看到,在大灾难中喷发出无穷的民间力量。在余震不断,巨石飞滚的山路上,自发组成的救援车辆排成长龙,有宝马、奥拓、出租车、面包车和卡车,还有来自唐山和全国各地的救灾志愿者。截至5月22日17时,报名参加四川抗震救灾的志愿者已达108.7万人。这一切说明,公民意识在灾难中觉醒。

  国家领导人和各级领导“以民为本”的实践,中国人民公民意识的觉醒,由此形成党民同心、凝聚伟大力量的经验,是这次抗震救灾行动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财富。从孙中山遗嘱中“必须唤起民众”的呼唤,到公民意识的觉醒,我们已走过漫长道路。今天我们不能再以防范的心态来对待民间组织,现代的文明社会,非政府组织(NGO)及各种民间社团是不可缺少的,要大力扶植,不断完善。

  

  永葆人民子弟兵传统

  

  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是抗震救灾中强大的主力军。在震后的13分钟,全军就启动应急机制。全军和武警11万精锐,陆、海、空20个专业兵种,一声令下立即奔赴灾区,历尽艰险排除万难,抢先到达灾情最严重的县、镇、乡。中国军队迅速、机动、顽强和完善的装备,不但显示他们是保卫国家的钢铁长城,而且充分表现了他们是为人民的生命、人民的安危而不惜赴汤滔火的子弟兵,哪里有灾情就奔赴哪里。人民子弟兵的传统是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这种传统在1989年“6·4”时曾遭到扭曲,在后来抗洪救灾中得到恢复,更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得到极大发扬。过去说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我们的部队是“养兵千日,用兵千日”。战时枪声就是命令,平时灾情就是命令。应急机制的设立,迅速有力的指挥,是人民子弟兵传统的保证。可以自豪地说,这样的人民子弟兵,世界少有。当我们流着眼泪看到一个刚从废墟里救出的娃娃,举起没有受伤的右手,恭恭敬敬向解放军叔叔敬礼致谢时,应该为这样的人民子弟兵传统高呼万岁。

  

  绝不能让孩子再遭伤害

  

  孩子是最美好的。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柳延延在地震前写过一篇文章,说:“人类最好的品质都在孩子身上”。人们看到灾区幸存的孩子,个个都是那么可爱懂事,那么坚强。但是就在灾区北川,6000多这样可爱的孩子竟活活葬身于废墟之中,这是人类历史上少有的悲剧。看到几日几夜守在废墟边父母们的焦急和哭声,每个人的心都碎了。一个北川的大学生痛苦地说:“北川下一代没了,从幼儿园、初中到高中,以后怎么办?”

  温家宝总理3次来到北川中学。第一次,温总理拿着话筒焦急地向压在废墟下的孩子喊话;第二次,他看到北川中学已是一片废墟,正在清理;第三次,他看到用帐篷临时建起来的特殊学校。他在学校升旗仪式上沉痛地说:“有了孩子们教育在继续,我们民族就有希望。”

  民国时期的四川军阀刘文辉在任西康省主席时曾规定,当地县政府建筑比学校好的,县长立即枪毙。四川的很多县份,学校非常坚固,战争时期甚至可以作为固守的防御工事,而县政府却往往形如牲口棚。我们的一些地方官员,在盖形象工程,盖起比美国一些政府楼房都豪华的办公楼时,为什么不能想到应该把学校教学楼都盖得坚固防震呢?必须让负有罪责的官员受到严惩。必须加强我国基础教育经费的投入。绝不能再让孩子——我们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受到伤害。

  

  把信息公开透明坚持到底

  

  可以把几次灾害信息是否公开透明的得失作个比较。一次是唐山大地震,到底死了多少人,是3年之后才向国人公布的。外国记者是7年之后,才被允许到唐山采访。因为封闭,世界各国对唐山地震援助也无能为力。

  一次是2003年的“非典”。最初因为还不敢公开透明,出现谣言和混乱。一些地方为防止“非典”向自己地区蔓延,甚至阻断了公路交通。

  这次5·12大地震,信息的高度公开、透明,人们看到至少有四大好处:

  1、 激发全民奋起抗震救灾,迸发强大的民间力量和公民意识。

  2、 人民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空前增强,党心民心结成一心,形成政府与社会的对接互动,高度和谐、团结。

  3、 使世界看到一个自信、开放、有高度人道主义爱心和成熟的公民意识的大国,增强了对中国的尊敬。

  4、 消除了谣言,保证了社会安定。

  因此不应该害怕公开透明。事实表明,保证人民有知情权的民主权利,是激发公民意识,形成现代文明社会不可缺少的基础。

  这次大地震中信息公开透明的良好局面,是国家领导顺应世界文明准则的正确决策。温家宝总理邀请中外记者乘军用直升机到灾区山谷,接受采访提问,表明中国领导人对公开透明的坦诚态度。

  这次信息公开透明的良好局面也是我国新闻工作者冲破种种限制的主动精神形成的。许许多多中央和地方的记者,直奔灾区。哪里有不畏艰险的战士,哪里就有不畏艰险的记者。在电视台和电台连线直播中,记者提供了大量感人的报道,迅速准确地把真实情况报告给全国人民和世界。中国的记者、媒体工作者在抗震救灾中立了大功。他们在我国新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完善监督机制从此开始

  

  抗震救灾以来,收到国内外大量救灾物资和捐款,能否保证这些捐款和物资用到灾区和灾民身上,切实做到廉明赈灾,是当前国内外共同关心的焦点。政府和有关组织部门,都已采取了一些监督措施。毛泽东在1945年著名的“窑洞对”中,就对黄炎培说过:“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我国改革开放30年,建立切实的监督机制,一直是政治体制改革中尚未完成的一件大事。人们强烈要求,从廉明赈灾开始,把我国的监督机制切实完善起来。完善的监督机制是消除腐败的保证。“人人起来负责”,就要有公开的舆论监督。不能要求报纸、新闻媒体总是“报喜不报忧”,把“悲剧演成喜剧”。揭露救灾帐篷被非法挪用,不正是对廉明赈灾的有力推动吗?

  

  用世界的眼光看世界

  

  怎样看外部世界,对于我们作为正在崛起的一个大国的人民,始终是一件大事。从3月拉萨骚乱,一些西方国家对传递奥运火炬的抵制,国内民众和全球华人愤怒反击,到5·12大地震后,世界看到一个从未看到的中国,世界和西方各国纷纷表示对中国尊敬、赞扬和援助。在短短几个月的急剧变化中,我们每个人都可从中学习许多:在全球化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小的“地球村”,是由众多的国家组成的。众多的国家就有众多的民族、众多不同的文化、利益和价值观,就必然发生种种碰撞和矛盾。是对抗,还是对话?必然要经过漫长的过程,才能逐渐彼此理解,相互吸收和融合。我们应怎样以开放的心态去看这大千世界?我们应怎样自信、自尊、自强,又对不同国家予以应有的理解和尊重,共同推动世界走向大同?

  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进步为补偿的。”多难兴邦。100多年来,人民已经受太多苦难。只有全国上下同心同德深刻反思、从惨痛灾难中记取经验教训,切实推进改革,才会有历史进步,我们中华民族才能在人类历史的重要进程中得到伟大的振兴。

  明天,太阳将重新升起。祝愿在新升太阳照耀下的中国,是一个新的更美好的中国。

  

  钟沛璋,原中宣部新闻局局长

  本文发表于《领导者》(双月刊)2008/6月号,总第22期,天益网受权发布。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多难兴邦  多难兴邦词条  学到  学到词条  我们  我们词条  什么  什么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