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固始,在讲故事。
故事的开头是这样的,固始县要公选12名乡长。有当地的网友在网上猜故事的结局。他点了几个当地官员的后代,声称这几位基本上都能当选,他猜中了,最后这12名乡长基本上是官员的后代。故事并没有结束,面对非议,河南固始县组织部回应并反问:公选符合程序,难道官员之后就无权当选么?
这一句反问义正辞严,掷地有声。官员之后确实应该跟平民的后代一样,在同一起跑线上参加选拔。古人已经有“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的选拔人才的典范,何况今时今日。只要符合程序,达到标准,无论是谁,当上乡长都应该无可非议。
可是非议还是来了,原因何在?当这12名乡长大部分都来自于当地政府官员的后代时,我们承认官员之后有权当选的合法性,但是不得不质疑官员之后大面积当选的合理性。
首先来看看这程序对官员后代是否有利。此次选举分成3个步骤,首先是符合条件的人员自荐;第二步,经县里处级、正科级干部以上还有老干部代表300多人投票;第三步,由县委常委等官员50多人投票选出最后的乡长。自荐之后,面对的都是干部、官员的投票,没有来自基层的声音,这一丝怀疑恐怕很难抹去:官员对官员,彼此的后代估计也很熟了,不会在投票时留点情面,有所倾向?这样的一种程序对官员的后代而言确实公平,但是非官员的后代要闯这后两关先天就有劣势。
当官员的后代都成了乡长时,我们还会继续感到疑惑:固始县除了官员家庭,就没有人才了?如果这种情况属实的话,那么这更加令人悲哀。官员的后代,可能凭着种种关系,可以上更好的学校,接受更优质的教育,见更多的世面,更有机会在各种选拔中脱颖而出。这意味着平民的后代一出生就输了一筹。但是这种输赢与生物基因无关,与社会基因有关。那我们的社会到底哪一部分细胞出现了“恶变”呢?
官员的后代,继续当官员,这种权力的代际传递符合一种程序时,我们只能质疑这种“程序”的公正性与有效性。
来源:珠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