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来中国并没有全盘西化过,外马内王.现下则外西内王.急攻近利,鄙视过去,迷信将来,不择手段.破坏了传统东方文化中精华,滋生着中西文化糟粕混合.清华王国维教授是学者,投昆明湖自尽是忠大清--文化信仰.文革中人人高呼"誓死捍卫毛...",却末见一个殉毛者.都高高兴兴去致富了.信仰迷失或功利化,失却了文化整全社会家庭的功能.还能发现?输出?连代加工商品的来料加工贴牌生产都不可能,商品属西技,文化却涉西制了.你怕西方妖魔化中国,是输出不了的.当中国人可以妖魔化中国,神圣化中国,不神不魔化中国..共存之时,必是东方文化西进之日.王教授意下?
作者:若愚 2003-03-24 22:57
抛砖引玉
首先为王先生的精彩演讲喝彩!我的学问很差,胡乱说两句。
据我看来,中国传统文化中与西方文化差别最大的也是最具价值的是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多种价值取向)包容性(可调和)。 具体说来就是被主张全盘西化者所贬斥的“中国人虚伪,表里不一;懦弱,容忍别人在自己头上扣屎盆子;既然‘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怎又‘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假谦虚,别人夸你,你说‘谢谢’好了,说甚‘我很差,还得好好学’?。。。。。。。“ (例子可能很不恰当)
焉知今日之劣势,数百年后不能转为胜势?如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刚刚开始,百年之后政治一体化就成趋势了。这一百年里,阿拉伯—美—欧—俄 肯定斗的一塌糊涂,到时,唯我中华文化之”包容性多元性“可解。当然,这期间须去芜存真,并发扬光大。为使后人乘好凉,我等要种好树啊!可别种歪了,种死了!
全盘西化决不可行,没有自己的东西一天到晚跟在别人后面————————中华民族可就成了二等民族了!
梧桐愚昧了。
作者:梧桐 2003-03-25 01:20
吹响中国文艺复兴的号角
王先生的文章我第一遍没有看懂,第二遍渐入佳境,第三遍则有自己之观点,赞成之“发现东方”,踌躇之“文化输出”,惋惜之“书生意气”,戚戚之“彻底悲观之理想主义”。三年前一小文附贴于后,各位可观之。
熊平:人文主义:是复兴还是启蒙?
━━选自《微观社会主义》
我说,自先秦以后,中国就没有哲学;自五四以后,中国就没有文学,周国平和王蒙,只能算是两个最后的拾荒者。特别是世纪老人冰心逝世之后,使得本以贫困的中国文坛,变得更加羸弱不堪。虽然间或有一批所谓的先锋、现代、后现代的作家冒出水面,但转瞬间就不见了踪影。又有所谓的新体验、新写实和标榜另类的小说家横空出世,但热闹不过一阵子,很快就被人们所遗忘,用我在《逃离家园》中评价张承志的话来说,就是"他不知道要从地上起飞"。
从一年一度的茅盾文学奖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文学界的日益羸弱和贫困。如果说《平凡的世界》还值得一评的话,那到第四届所列的一些作品,都是些什么呀?我说过一句很偏激的话,就是"坐在轮椅上是写不出好文章的",但现在的一些所谓的作家,大都是"躲进小楼成一统",在那里伊伊呀呀几句,凭自个儿一身码汉字的本领,把本已空洞的文字在手中玩得呼啦啦的转。
初看还觉得新鲜,看多了,就象当年读朦胧诗,腻了。五四以后的中国文学为什么会堕落到如此地步?是什么造成了当今中国文学界的如此羸弱与贫困?
我以为,是当今中国哲学的贫困造成了当今中国文学界乃至文艺界的贫困。也就是说,对当今中国文学界的贫困现状,哲学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说,先秦以后,中国就没有哲学,是说没有哲学的创新,而是由孔子一统天下。你可能要举程朱陆王等宋明理学来反驳我,但事实上,"即使马克思来到中国,他也首先是孔子的弟子"(引自《逃离家园》),况且我们已经把孔子扭曲得象手中的泥巴,任意捏出不同的塑像,扯了大旗当虎皮盖。我说,中国不乏人道主义者,但中国缺乏人文精神;我这样说,是指近来的事。自西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历来的文字狱就不少,从西汉东林党锢之祸到解放后文化大革命前夕引蛇出洞的"大鸣大放",一直没有间断。但其间还是不断有好的作品问世。也就是说,前段时间张汝伦王晓明等一批学者所说的近代"人文精神"的"失落"和"遮蔽",确有此事,而不象王蒙所说的那样,"一个未曾拥有过的东西,怎么可能失落呢?"。王蒙接着又说,"我们可以或者也许应该寻找人文精神,探讨人文精神,努力争取源于欧洲的人文精神与中国的文化传统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结出中国工的人文精神之果,却不大可能哀叹人文精神的"失落""。我非常同意王蒙先生关于人文精神要"寻找"和"探讨"的说法,但事实上,"人文精神",是复兴还是启蒙,我更倾向于复兴。因为就五四新文化运动而言,它并不是一场关于中国人文主义的复兴运动,至多只能算是一场并不成功的启蒙运动,而且它的启蒙价值,还不如在它之前的百日维新运动。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但从维新之后的史实来看,维新时提出的一些改革措施,几乎全都实行;而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则是短暂辉煌之后的贫困。随便挑一个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作家,往现在所谓的作家堆里一扔,都是鹤立鸡群,蚂蚁王国来了大象。
所以,启蒙的失败,在于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查一查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干将,哪一个不是在国外喝了一肚子墨水回来的?事实上,在传统之外反传统,只能是把传统打变形。有人因此把文化大革命的根源归罪于鲁讯,我看这是大错特错。实际上,中国传统文化本应是包容鲁讯的,但鲁讯的弟子胡风等都在文革中断了头,只能说明启蒙之后的传统文化变了形。有人说,如果鲁讯长命,他也活不过文革。斯言是矣!然而复兴则不同,复兴是以传统来反传统,也就是在传统之内反传统,则一定成功。回顾15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当时是以复兴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来逃脱黑暗中世纪对人性摧残和束缚的文化运动,反而开创了一代人文主义运动的先河,人才辈出,群星灿烂,其影响一直持续到17世纪末,直至当代。它之所以取得成功,在于它以传统来反传统,先复兴,后启蒙。中国的文化与希腊文化有着相同的命运,无与伦比的先秦文化足以与古希腊文化比肩媲美,甚至过犹不及。所以,复兴中国先秦古典文化,以传统来反传统,是中国文学的必由之路。
复兴首先是哲学的复兴。王蒙说,中国的人文精神,"如果现在是"失落"了,那么请问在"失落"之前,我们的人文精神处于什么态势呢?"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创造了空前繁荣的古典文化,不说是如日中天,至少是星光璀璨,各领风骚,除《诗经》、《楚辞》之外,基本上都是哲学作品,真正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每一篇都是人性的最高张扬,人文精神夺目灿烂。即便是后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字狱不断,《庄子》、《老子》、《墨子》、《韩非子》等对后世的影响丝毫没有减弱,怎么就能随便凭空说中国没有人文精神?"人文主义"是一个外来词,是一个符号,但不能凭此说中国就没有人文主义。就好象不能说"慧星"是个外来词,那我们中国人就在"慧星"这个词没有登陆之前就不知道有慧星。中国人发现慧星的时候,西方人连金木水火土星都不知道呢!
由是看来,一种主义,一种精神,既然中国古已有之,只是在近代失落了,那我们就有复兴它的必要,而不是舍本逐末地去重新启蒙。因为启蒙,需在复兴之后,看它还有哪些不足,哪些盲点,然后才能启蒙它。而我以为,复兴应以哲学为先导。因为自先秦以后,中国的哲学,就只剩下了孔子一家,而且是被严重扭曲的一家。就象中世纪欧洲对神的扭曲,划清了人与神的界线,把神从人的身上分离出去。在中国,孔子得到了与中世纪的神的一样的命运。有人断言,二十一世纪是儒家文化的世纪,中国传统儒学将在西方"单向度的人"的社会中发扬光大;我以为,二十一世纪或许会是中国文化的世纪,但决不会是儒家文化的世纪。余秋雨说,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文化有可能再次复兴,迎来一个人才辈出的辉煌年代。我想,如果我们还继续拒绝面对哲学的贫困,我们的复兴之路则只能是痴人呓语。哲学的特点是其继承性和批判性,而我们复兴的工具就是批判性,在批判中继承,在批判中复兴。我所作的《过程三论》,就是一种个人的尝试。言多必失,但我们不能因其有所失而三缄其口。邓小平说,可怕的不是不同的声音,而是鸦雀无声。
作者:熊平 2003-03-25 07:51
说中国没有西化是不对的,马列主义不是从西方引进的吗?中国这样专制文化思想很深的国家,从来都是引进一些有利于专制独裁和有利于控制人民的玩意儿。
你现在能输出什么呢?
输出那些带着专制独裁口吻各种乱七八糟的胡言乱语?
输出你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优美口号下的天天‘表扬与自我表扬’。
输出你在‘事实求是’叫喊下确做着违背人世间各种规律的谎言连篇。
输出你控制人民的那些下三流不敢亮在台面上的中华阴暗统治术?
输出你在电视广播报刊上封锁人民声音的‘传统优秀’文化?
输出你在信息化大潮中的互联网封网和过滤技术?
中国只有变为民主政体,中华文华才能真正显示出她的光芒。
作者:南阳酒徒 2003-03-25 14:41
反驳红卫兵!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就是一部封建史,有的就是杀戮和焚烧,没有自己的文学,没有自己的哲学。体制不变,永远产生不了伟大的文化,即便有,也被封杀。“
看了这样的观点,我感到悲哀!文化从来都不是政治体制的产物,而是来源于生活。中国没有文学?四大名著是什么?!中国没有自己的哲学?老庄的道家思想是什么?!中国的儒家思想是什么?!中国五千年就是封建史?那是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过渡历史!都是杀戮和焚烧?偏激,片面!
红卫兵,我不知道你到底是什么文凭,也不想知道。因为这些基本的东西连初中生都知道。
首先我承认我的文凭很低,只有初中文化,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在北大论坛上胡乱地发表我的观点,这也是我较喜欢这个论坛的原因之一。好象有个名人说过:大狗叫,小狗也要叫。我想这也许是民主社会的一个特点。我的文化水平教低,故没有什么理论依据,没有什么长篇大论。我的观点更多的来源于我的人生经历,我的思考。我想我们国人总是吹嘘我们有五千的历史,但是反观我们的历史有多少值得我们去大大自豪?就你说的我们的历史产生过孔子,孟子,产生过(红楼梦)的 世界名著。。。。但是就这些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科学家的数量及质量与我们五千年的历史是极大的不相称。我总觉得我们文化中原创的东西太少,功利的实践的东西太多。我们的文化难以产生像牛顿,爱因斯坦这样的伟大的科学家,产生不了比尔盖茨这样的天才,产生不了马克思,尼采之类的伟大的哲学家。我觉得我们现今的文化是在别人的系统中的游戏,再怎么玩,也是别人的系统。或许我偏急,把我们伟大的祖国说的一无是处,但这正是我希望我们伟大祖国早日强大的急迫心态。我总觉得在我们的传统的文化,我们五千年的封建史对人性的压迫,对人的创造性的阉割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
作者:红卫兵 2003-03-25 22:24
优秀的文化和制度有天然的输出性
王先生文章提到技术输出,技术不带任何标签,平行输入,所以清华大学在这十年和未来的十年都比北大受欢迎。从历史的进程来看,西方的技术先是认定为奇淫技巧,否定一切,再认清坚甲利炮,作为军事应用对西方技术部分认同,再到重视科技而“宁愿社会主义的草,不愿资本主义的苗”有偏见的认同,现在对技术完成平行,甚至有点崇拜西方技术(易证,对洋货的崇拜)。西方国家之所以发达,不光是技术,更是支持技术发展的文化和制度。斯诺认定,西方国家的兴起由于制度的先进而开创制度经济学。文章反映西方的文化和制度,主要例子是英语的一元化,对中国的输入而不输出。如同技术一样,我们还是一个技术进口国。技术、文化和制度历来都是一体的,从来没有一个国家技术发达而文化落后,也不能妄自技术落后而文化发达。就文化和制度来说,我们总体还很落后于西方,如同技术一样,
我们在个别领域优于西方国家,但总体而言,我们还是处于劣势,处于向他们学习的阶段。一个民族,只是看清自身弱点,认清对方优点,虚心上进的民族才是有前途的。现在而言,对西方文化的涌入,如同地方少数语种的消失一样,只是历史规律,这是无法违背。如同我们的文化比他先进有前途,自然可取代他们的。他们比我们的先进,没有必要杞人忧天,反正天不是空气便是真空,掉下来也无所谓,同样还有一个天!
作者:知识流氓 2003-03-25 22:39
中国曾经辉煌过....
在讨论李晓宁"东西方文化思观"时,我于表述过.用"比较历史学"观点看,绝不能证明形式思维逻辑是西方文明强势的根据,在欧洲文艺复兴前,政教合一,欧洲先哲们的思想并没产生任何作用.不论在经济上政治制度(文官制)上,中国比欧洲先进2000倍以上.但明代开始朱元璋,一切听朕圣断,而欧洲政教分离,政治文明制度肇始,中国开始衰落,西方文明中心论趋强.文化不应当有优劣之分,只要我国实行有普适政治文明的政治制度,东方文化当然可西进.恕直言,现下爱国民族之类说教,仅仅是想传承"英明指示"的愚民宣传ロ号.民主自由富强人权不是西方文化专利注册,中国落后在于中国统治者不想让中国人去得到普适政治文明的训练.--否则"一个电话"还能决定一切吗?
作者:老看客 2003-03-26 00:04
输出和畅销的遐想
王先生的文章极好,
但输出一词不妥,好像要强迫人接受,应该是能让别人有兴趣学习。
欧美没有输出文化,而是欧美的东西让别国的人想要,别国的人就有兴趣学他们的文化。
美国人发明的电脑是好东西,阿拉伯人想要,可文献都是英文,电脑工程师当然就认为英语不得不学了,中文学它干什么?打算盘吗?
笔者自己经历,老外以为中国文化就是毛笔画个符,就是李小龙打个拳,就是北京烤鸭加酸辣汤。
老庄孔孟也好,琴棋书画也好,诗书礼乐也好,他们是很难掌握的,也不感兴趣,
因为现代中国人没有好的东西来改善世界人民的生活。
这是我们自己的责任。
作者:无聊 2003-03-26 00:31
回:红卫兵
首先向你道歉,因为我态度比较急躁,语气不好。
我们的出发点是相同的,都希望我们的国家强大起来。但你是希望全盘西化,而我则不太赞同,民族文化的特性需要保留。
你的观点中有一点是和我一致的,那就是中国历来的教育扼杀了人的创造性,千年的科举制度,八股文遗风还在影响着我们的教育。现在中国的教育体制无法培养出天才,甚至把人才变成庸才。这实在让人痛心,希望尽快让素质教育在中国真正实现。
真有明珠宝玉,自然光华难掩!
其实中国文化中有价值的东西,早已引起世界上很多有识之士的关注。重要的是更新中国的文化体系,使其重新具备生命力,创造出更多新的文化成果。而不是受着祖上留下来的古董。
真的好东西,不用急着输出别人也会来学。因为文化不同于商品,学习文化不要掏钱。
作者:一刀 2003-03-26 13:49
中国文化就是个中庸之道,墙头草,谁够凶谁就有道理。这是一种奴性哲学,不知我的看法有没有点道理,请各位前辈指点指点。这种奴性哲学的后果就是缺乏主见和动力,可以想象为什么中国人缺乏远见,因为即使有远见卓识也缺乏去实现的动力。当然,为什么许多在中国很平庸的中国人到了国外却能够有很大的成就,这难道也是中华文化的功劳吗?
作者:123 2003-03-28 15:06
也谈“发现东方”与“文化输出”
在大中华彻底干净地永别东方特色的专制之前,“发现东方”无异于炫耀美金/睡我美妹/劣品外销,而“文化输出”则与“我无能,但我民顺从/无脑袋,且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总之,我手中握有四书五经、青铜玉器,故请别打/撵我下台”是一回事!
作者:科学人 2003-03-29 14:23
我对待民族文化(含汉字)的“不正确”态度
我的民族自豪感:
始皇虽残暴(孟姜女苦长城)但毕竞一统中国而无敌于“天下”(当时还不知地底下的另一面还有人),世民虽纵欲但毕竟万国朝贡而傲视群雄!
我对待民族文化(含汉字)的“不正确”态度:与毛泽东一样,取其精华(天人合一、仁义诚信),去其糟粕(君吏行专制/民仕无脑袋),只是在精华与糟粕的定性上常与老毛不同。
目前的“文化输出”实“贱”之中倒不乏“卖国”之举!
另:坐等美国的“解放”,不是卖国!坐等东方贱子的日本国的“解放”,才是真正的卖国!
作者:科学人 2003-03-30 00:
从不爱自己的发色,鼻子和乳房谈起
大家喜欢谈文化,总比不喜欢好。喜欢作文化批评,总比不喜欢好,但喜欢文化和文化批评到了要评判文化的优劣的时侯,我们就未必能做如此简单的判断了:喜欢总比不喜欢强。现在让我来说说我的话是什么意思。
许多年前,我来到西方,第一次看到在一个古董店里陈列着来自中国的观因菩萨。那个用彩陶制成的女性,雍容但不臃肿,洒脱但不散漫,身条修长但没有丝毫表现出对会发胖的恐惧,恕我不敬:这位据说是被中国人误判了性别所以变成女性菩萨的观因的胸,绝对没有麦利琏-梦露的性感。我信步走进店去,老板问我喜欢什么,我说我喜欢跟他聊聊天,问他是怎么看上了这个彩陶的观因。言谈话语之中,我了解到:他喜欢这个塑像,是因为她和其它人们早已习惯得熟视无睹的女性圣象绝无雷同,但同样地具有神圣的光芒。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买卖人的嘴乖,但我向他的话的前半段,我还是相信的:我们中国人最初喜欢西服的时侯,未必没有求新奇的感觉。
但现在,你再到西方,无论到什么地方,出口到那里的观因菩萨就都变了一番模样:雍容是没有了,或者还有几份花哨;洒脱不见了踪影,但肯定看得出来些许满不在乎;观因菩萨不追求三围狭窄,但已涉嫌得了厌食症;最关键的是:观因已成为了东方的梦露。我没有再问过那里的老板们为什么会进口这样的货色。但我知道大部分进口这样货色的老板,假如自己不是中国人,那也是充分接受了中国人的认真咨询的。
我知道单用彩陶观因的例子,未必能够说明什么问题,毕竟古董店和礼品店的老板,无论中外,眼睛都盯在钱上。虽然我们也可以追问为什么几年之前的古董店老板还以来自中国的圣象和来自其它地方的不同来招徕,而现在竟而坦然地接受世界趋同的货色,但让我们暂且离开纯粹的商业,进入纯粹的日常,来看看在纯粹商业为顾客服务的背后,那些顾客们又都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吧。
变化之一是:大街上你可以看得出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大喜欢自己源自祖宗的模样。头发黑色的,把它宁愿染成金黄色;鼻子少嫌平坦的,要用塑胶把它垫得高耸些;眼睛单眼皮的,花钱把它割成双层的;就象中国的观因塑像那样,我们的姑娘也都从王朔讥讽的“扁平疣”变成了“双峰高耸”。不假,全世界的妇女们都喜欢服饰和打扮的时髦。问题不在于时髦本身,问题在于以什么为时髦的标志。要是我们的时髦全部来自西方,那起码令人想起我们对自己的外表,对自己打扮外表的审美,不怎么有把握了。而一个人假如连自己与生俱来的外表都如此彻底的不放心起来,不知道还有什么能让他稍微心静气和一点,想想自己是否真的要那么不喜欢自己。
即或我们可以假定不喜欢自己外表,不过是很肤浅的观察,我们毕竟还很喜欢自己的内心,那也需要追问一下:我们的内心是些什么呢?是不满,沮丧,当然也是因为不满而致的“思变”;因为沮丧而致的“骄傲”。多少年了,我们的学者不管真诚还是虚伪,表现一下自己如何扬弃祖宗文化,跟上进步的步伐,大概都能赢得相当多的掌声吧?80年代末,我们有过一个非常煽情的电视系列片,叫做「河觞」。那个片子的作者在全力作证了中国文化如何“黄土”,如何“不行”之后,几句响亮的口号,要求我们跟上“蓝色”的文明,就依然可以骗得国人不少眼泪,这我们都是见证过的。
从不喜欢自己的外表到不喜欢自己的内心,这么彻底的不喜欢自己,这是什么社会文化的现象呢?我以为这是集体的对自我没有了把握。而这种没有把握,从本源上说,与其说是因为我们的文化优秀或是拙劣,莫如说是我们对这样文化的实用态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造成的:出口观因菩萨假如不作“双峰高耸”的美容外科手术,生怕经济效益不好;头发不染成金黄色,生怕不够性感,因而丧失许多绝好的就业升迁的机会,这是因为我们的“观因文化”不好呢,是因为我们“黑色头发的文化”拙劣呢,还是因为我们不能拿这样的文化来换取我们认为必须得到的东西,说白了因为我们认为它实在太不实用造成的呢?我想是因为后者,而和前者好与不好没有什么关系。如果我们不是因为拿这样的文化不能“当饭吃”,所以沮丧的话,我想我们也没有迫切的必要来大谈特谈是否要发扬光大我们东方的文化了。上面这位王先生的痛心疾首,也有这样的嫌疑:如果我们不大书特书中国文化,我们就怎样怎样万劫不复之类的;这其实和那个「河觞」里面的如果我们不跟上“蓝色文明”的步伐就如何如何遗臭万年是如出一辙。
综上所述:我以为我们假如真的还看重自己的祖宗,自己的文化的话,就首先摈弃把这些文化的东西来当成工具,因为我们长成什么样子,愿意拜什么形象的圣象,这本来就是我们的本体,不是工具。本体的东西不是不可以动,西方对耶苏基督的诠释两千多年都没有停止过,但你没有办法说他放弃了那个基督的本体。本体的东西当然也绝不能抗拒和外来的东西冲折融合,比如我所说的观因菩萨和她的各种塑像,就是佛教和中原本土文化融合的结果,但还没有什么来自中东阿拉伯的文化人愿意改变他们安拉的圣象,以便促销。而最为根本的是:假如我们真的要发现自己文化当中有些什么实在是需要改变乃至抛弃的话,我以为这个东西就是我们深入骨髓的“超级实用主义”-家里死了人,东边请一班和尚,西边请一班道士,中间供奉了多少代想不起来的祖宗,背后还要新潮的基督牧师跟班祈祷。其中的意思明白极了:各拜各的神灵,只要有一个神灵良心发现,我还在乎这个解救我的神灵姓甚名谁吗?
这样的思潮到了二十世纪就变成了“拿来主义”。结果呢?21世纪开始了,我们发现能拿来的我们都拿来试验过了,结果拿来的都不管用。这是我们的文化不好呢,还是拿来的文化不好呢?抑或是我们自己对文化的态度不那么恭敬,有些不好的投机取巧呢?
作者:一通 2003-03-31 05:30
无根永远是漂零
文化的复兴和重塑,是一个民族的责任和希望。实用主义的接受和输出,永远停留在物质层面的需要;精神之流永远不能断层,无根只能沦落为被殖民后的文化奴隶。不管我们的步伐是如何地追赶,浮萍永远是漂零的悲哀。也许历史提供了一次机遇,如果知识阶层尚存道义和良知的话,任何一次可以把握住的瞬间都不该错失。前赴后继的悲壮,才能使我们的子孙免去无法寻祖时的茫然。
作者:千里流红无语 2003-03-31 12:08
"由一通谈起"的谈起
一通先生善用学理(尽菅时空定义域有的故意错用).从学理上说将文化当工具或手段来使用还奢谈文化岂非笑话?然而扪心自问始作蛹者却正好是提倡振兴民族文化的当政者!"河殇"是反叛虚假的幼稚工具,"振兴"则属稳定压倒一切的新工具了.你从染发填鼻隆不爱已身已心谈到拿来主义都试过都不菅用.倒底拿来什么?身在其位就不便说了?我认为拿来的并非全盘苏化,而是外马内王.到外西内王.传统文化和宗教整合社会的功能殆尽.剩下是不中不苏不马不西的糟粕在发酵,当然是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
作者:愚民教育 2003-04-02 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