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时代症候表征为书法消费主义导致本体淹没不彰,从而使得书法创新失去明确方向——想走回古代却发现丧失了文化语境,想走向西方却面临西方自身难以解决的危机,中国书法何去何从?当代书法的文化话语问题究竟何在?这些问题不能简单加以消解,而需要层层追问。
其一,书法本体是什么?究其根本而言是汉文字的审美化的徒手线书写。书法与文字的变化紧密相关,不管是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行、草、楷等,都跟每一次的社会进步、人类觉醒、文化延伸和时代对创新的要求关系紧密。可以说,书法到了汉代基本上五体具备,再到王羲之及以后行书、行草、小草、大草空前的发展,将近2000年中国书法一直在五体书框架中完善和创新。
其二,人们求创新,为何又面临绕不开的问题?一是在字体上的创新遭遇相当难度。一般而言,金文是属于圆形的,篆书基本上是长形的(尤其是小篆从视觉效果上很明显),隶书从视觉效果上看是扁形(汉代文化博大气象宽博与四平八稳的汉隶是相呼应),到了楷书变成方形而尤重法度,行书和草书则变成椭圆形和圆形,所以行书似动非动,一动一静,而草书基本上属于狂风暴雨,大气盘旋的形态和境界。从视觉效果来看基本上呈现这几个形态。也许今后有些人可能会把字写成菱形或三角形,从字体的视觉冲击力的效果看,今后仍可能在汉字五体书中寻找创新灵感,但从形式上看可能空间已经不太多。这意味着,书法创新只能是带着镣铐跳舞,只能在这么几种文字形态中把书法尽善尽美地表达出来。
其三,怎样面对并解决当前书法的文化难题?这个文化难题的关键在于:古代的文化氛围和生活方式已然失效。古代的生活圈子、文房、雅集、雅玩正在消失,人们彼此书写尔后送达案头潜心把玩,然后挥毫作答,这种相互默契、优雅的文化氛围消逝了。今天人人都是手机发短信,或用电子邮件和电话。人们向古代求索的文化空间资源被现代性时间所中断。
其四,在书法上向西方求索是否是一条阳光道?其实,这是一条文化断路。西方有现代性欧洲和后现代美国两种类型。向欧洲求索的结果使中国日益边缘化,如欧洲的架上油画仅有500年,却把中国2000多年的纸介媒体——中国书画、帛书等基本边缘化。而美国的行为艺术、装置书法、拼贴艺术、达达艺术,弥散到整个世界后,与消费主义与低俗文化相融合,把欧洲的架上油画那贵族式的、古典气息的文化艺术边缘化了。书法向西方借鉴的结果是,书法走向了自己的反面——反书法本体!
于是,在这些胶着的问题中,中国书法的当代困境呈现出来:一,中国书法回到古代已不可能,二,书法的西方化必然被西方边缘化,三,进入后现代被调侃化和被行为艺术化。中国书法只能在戴着文字“镣铐”跳舞。文字是书法的一个底线,最早的“书”不是“书法”,而是文字的意思。在严格意义上说,书法就是书写文字的优美雅化。中国书法的文化突围就是在古、今、中、西多变的四面墙中去找到一个新的天地,却发现四面墙都被堵住:中国传统不断丢失,西方现代日益消逝,后现代已然低俗化,文字的戴镣铐跳舞也开始被扬弃。四面皆堵,还有上下的天地存在,所以我们只有把文化的根扎进去,把文化根基文化母体找到,才有发展的地基。我认为,任何流派的书法文化突围,任何人的书法创作的奇思妙想都应该得到尊重。尽管有些路不通,还是要闯出一条路。
向上升华超越的路是文化超越性,向下寻根是我们的文化根基。文而化之就是用一种优雅的、典雅的、美好的文化,让人慢慢修为变好。坚守书法的文化性和人生修为性,对今天处于迷茫状态的当代书法发出的一种新的文化吁求,一种在新书法审美吁求中的文化突围。守正创新就是坚守创作中的正路。有一部分人为什么迷茫?因为东风来了他往西跑,西风来了它往东跑,脚下没有根,犹如花拳绣腿。根就是自己对文化的使命感和价值认同感。很多人没有使命感,认为能卖钱就行,其实从事书法创作,是很重大的事情。
在我看来,书法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地缘政治角色,它具有国际交流性——书法的跨国文化交流。西方人扩大了媒体全球功能,他们在理论旅行中向东方“输出”,向东方传播文化。我们把书法看成是一种带有文化输出潜能意向的文化形态。书法的输出将使得中国文化在书法的传播中日益世界化,书法正在成为人类大部分人享受的一种经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