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15日,在上海召开的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美国斯坦福大学校长约翰•亨尼斯说,扩招对最好的大学影响最大。为什么扩招对最好的大学影响最大,因为学生数量的快速增长,使教师,特别是优秀的教师资源严重短缺。学生谁来培养,不是来到城市,来到规模巨大的大学校园,学生就完成了自己的革命。中国大学未来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吸引优秀的师资,而不是优秀的学生。
1998年中国高校开始扩招;2005年,大学在校学生达到2300万,这是伊拉克的人口,是我国的台湾的人口。而在我们这里,只是大学生的在校生的数量,想想也让我们激动。
利用大学校长论坛的机会,是我们学习的好时机。世界不同国家著名大学校长的管理学校的经验,将为我国建设一流大学创造最好的学习机会。对中国高校扩招的问题,亨尼斯校长认为,目前世界上有20多所顶尖级的大学,如果扩招,也要用20年的时间才能保证质量,维持原有的教学水准。即使是像斯坦福这样的学校,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兼顾人数增长与教学质量的关系。而美国所有的成功的大学规模都不大,尤其是私立学校。
大学规模与质量是一对矛盾,但并非所有的大学管理者都能认识到这样的道理。扩招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扩招以后的问题如何解决呢,这个问题谁来思考,谁来回答。最应该回答这个问题的不是学生,也不是家长,应该是大学的校长们。世界著名大学的发展历史表明,大学的发展有自己的规律。学生、教师、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如何使学生数量的增加与教育质量不产生巨大的矛盾,我们还没有很好的经验。
教育部的有关数据也显示,与1998年相比,在校大学生达到4倍以上,而教师人数还不到同期的两倍。学生和教师的比例变化使教师的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市场化的社会中,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服务需求有了巨大的增长,但随之出现的问题是服务的质量如何保证,谁来保证。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来回答。
亨尼斯还郑重提醒参加中外大学校长论坛的校长们:创建公司不是大学的主业所在,说这样的话是对我国大学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的一种提醒。历史上斯坦福有很多支持技术转让的事例,著名的思科公司、SUN、GOOGLE皆发源于斯坦福大学,但斯坦福自己从来没有一个校办的公司。这是一条我们还不知道的新闻。
创建公司为什么不是大学的主业所在,亨尼斯这样解释,那是因为大学没有最合格的人员进行这方面的工作,找合适的人才来最做是许多著名的大学共同的经验。大学不创建公司,不意味大学不为办公司培养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培养包括公司在内的社会组织所需要的人才应该是大学的主业所在,社会的发展应该是大学培养的创新人才所推动的结果。
亨尼斯以自己在大学和硅谷25年的经验,向我们介绍了如何在大学培植“创新”的土壤。在他看来,建立创新环境有三个内部因素。第一是选对人,第二是时刻生活在技术的前沿,第三是寻找划时代意义的技术。
选对人是最重要的步骤。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创新的生态环境。这样的人才在他看来,第一类是理想家,他们能够很快看到科技进步带来的新机遇,从一开始就比其他人高瞻远瞩,有战略眼光。他们有新技术,新能力,愿意改变旧的办法,降低成本。
第二类是探索家。这类人通常是受到技术经验的驱动,能感受到技术的变革,创造新的机会。刚开始,这样的机会看起来并不明确,很多人认为他们是幸运的。而实际上,是他们擅长在某个领域发掘并利用那些变革。
第三类是不受束缚的执行者。这些执行者愿意寻找新的方法和途径,尽管开始这些方法和途径看起来没有多大价值。在大学,硕士生和博士生就是这个角色,他们有探索精神。因为他们不知道未来有哪些陷阱和阻碍。
我们的大学能不能发现和培养这样的人才,是评价一所优秀大学的标准,而不是经常用其他的标准。大学的数量还是大学的质量在这里应该统一。亨尼斯在这些问题上的思考,对我们的大学管理者应该是有启发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