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宝宝的自控能力从哪来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缺乏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也是相当普遍的,如随便发脾气,上课说话,无故招惹别人,说难听话,做事缺乏坚持性等,自我控制能力的缺乏已经成为当前儿童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它严重地影响到儿童的身心健康,影响到他们的学业、同伴关系和社会适应,影响其将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一、自我控制的定义、内容和发展阶段

  自我控制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是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在没有外部限制的情况下,克服困难,排除干扰,采取某种方式控制自己的行为,以保证目标的实现。自我控制表现为人的意识对自我的协调、组织、监督、校正、调节的作用,使自己的整个心理活动系统作为一个能动的主体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最近的一些研究认为,儿童的自我控制主要表现为情绪自控、行为自控和坚持性,这三者是自我控制的三大核心内容。

  自我控制能力并非生来就有,它是儿童在后天的环境中,随着认知的发展和教育的影响而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儿童自我控制的发展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外部控制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易冲动,他们本身对事物缺乏独立判断能力,常常是因为成人的要求,为了获得奖励或逃避惩罚,或是为了自己可以获得好处而产生或抑制某种行为。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关心的往往是社会环境对自己的评价,尤其是在其心目中有重要地位的他人对自己的赞许或否定。

  外部控制向内部控制过渡阶段:此阶段儿童逐渐由权威人士或同伴压力形成的外在力量的控制逐渐向内在规则或道德力量的控制转化。如果放任自己的行为就会导致自我批评或内疚感,同时,儿童还会考虑到不好的行为可能会伤及他人,并引起内疚,从而主动控制自己的行为。但此阶段儿童自我控制的发展还不成熟,外部控制还占有一定比重。

  自我控制阶段:在此阶段,儿童已经不再需要外界的压力,他们已经形成了内部的准则,可以通过自己的价值和判断来形成对自己行为的控制,能够自己监控自己的行为,并通过自身的调控而克服自己内心的冲动,表现出适宜行为。

  二、影响儿童自我控制发展的因素

  影响儿童自我控制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从儿童自身来说,其神经系统与言语机能的成熟、儿童的气质类型和认知能力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第一、儿童神经系统与言语机能的成熟。

  不少研究者的研究证明,神经系统的发育直接影响着个体自我控制的形成和发展,大脑皮质抑制机能的成熟是儿童调节和控制自身的生理前提。如对于婴幼儿来说,由于其大脑皮质的抑制机能还很不成熟,兴奋过程占优势,因而他们往往表现出很强的冲动性,生气时就发怒、大哭。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其大脑皮质细胞也不断发展成熟,随着额叶等区域的成熟,儿童大脑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也渐渐趋于平衡,这就为其自我控制的发展奠定了生理基础。

  除神经系统的成熟外,很多研究者将言语调节也作为儿童自我控制产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他们认为儿童不能控制冲动是与其还不能用自我言语指令来抑制自己的行为有关。研究者将儿童用言语来控制行为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由于儿童年幼,其行为主要是由照料者来控制的,他们自己缺乏言语控制的能力,如幼小的婴儿;第二阶段,伴随着儿童言语能力的获得和发展,他们开始学着自己运用言语对行为进行调控,但这一阶段儿童的言语还主要是外部言语。如我们常看到儿童在打针时,为了克服其内心的恐惧,口中念念有词:"不怕,不怕"。这实际上就是一种言语调控。第三阶段是儿童不仅会用外部言语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控,而且其内部言语调控机制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这是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增强的一种表现。

  第二、不同的气质类型。

  在心理学上,按照传统可以将人的气质主要划分为四类: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和多血质。不同的气质类型具有不同的特点,表现出很大的差异。粘液质的人不灵活,内向,情绪兴奋性弱,反应速度缓慢;胆汁质则兴奋比抑制战果优势,外向,情绪兴奋性强,反应速度很快;抑郁质的人虽然兴奋性强,但情绪抑郁,反应速度慢,不灵活;多血质则兴奋性、灵活性、反应性都很强。不少研究发现,气质中的抑制性、冲动性、注意时间的长短等与儿童的自我控制表现水平间存在着较高的相关。相对来说,粘液质的人最善于克制自己,自我控制能力强,而胆汁质的人则多冲动、好斗、易激动。因此,儿童不同的气质类型是影响其自我控制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三、儿童认知的发展。

  儿童自我控制行为的出现,一个首要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具有自我控制的意识,也就是儿童必须在认知上形成明确的观念,认识到应该自己管住自己。而儿童自我控制意识的形成是与其对制度、规则的清楚认知以及自身行为对自己及他人的影响的认知密切相关的。也就是说,在规则认知或行为后果认知的基础上,儿童出于对规则、制度的遵守,或者是为了避免由于自己行为对自己与他人造成的不利影响的出现而抑制自己的冲动,抵制外界的诱惑,从而表现出自我控制的行为。因此认知的发展会影响到儿童自我控制行为的产生。

  此外,儿童是否掌握适宜的自我控制策略也将影响其自我控制表现。而儿童自我控制策略的获得又是与儿童相关认知能力的发展为基础的,如延迟满足、注意力转移等与儿童的注意、思维、想象、记忆等能力都密不可分。

  三、学会自我控制

  自我控制作为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发展对于儿童良好社会性、人格品质的形成、积极同伴关系的建立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因此,我们必须有意识地从各个方面要求和发展自己,提高自身的自我控制能力和水平。

  第一、想一想,再去做。

  与成人相比,儿童行为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冲动性强,儿童在行动前常常不加思索,很少考虑行为的结果,而不象成人会在具体行动前先仔细考虑,考虑到该行为的利与弊,从而相应地采取一种适宜的行为方式。因此针对儿童行为的这一特点,对于儿童来说,为了提高自己的自我控制能力,就应该学着在做事之前先想一想,根据自己以往的生活经验或他人的经验想一想这么做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自己个人以及周围他人会产生哪些有利的和不利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控,采取适宜的行为方式。比如说一名学生在上课时想说话、做小动作,如果这时候他能先想一想这样做的后果,认识到上课讲话不仅自己听不到老师的讲课,影响到自己的学习,而且还会影响周围其他同学的听讲,那么他就有可能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专心听讲。再比如我们开头提到的玩游戏机现象,如果这些学生在走进游戏室之前能够先认真仔细地想一想,那么也许不少人就会"迷途知返",做出不同的选择了。

  第二、培养提高移情能力。

  自我控制是个体对自身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通过自我控制,发展自身的适宜行为,而避免不适宜行为的产生。因此,儿童的不自控行为常常会伴随着产生一些不良的后果,包括对自己和对他人的。儿童由于自我中心化倾向较强,他们往往更多地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而不是他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只根据自己的意愿而行动,而很少考虑他人。因此作为儿童自已,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移情能力,提高自己对他人情绪情感的敏感性,学着站在他人角度,感受和理解自身行为对他人所造成的影响,从而有意识地控制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以提高自我控制的水平。

  第三、学会一些必要的自我控制策略。

  自我控制行为的产生,一方面与儿童自我控制意识的发展有关,但另一方面有效的自我控制策略的获得也是自我控制行为出现的一个必要前提。比如对于争抢玩具,不少幼儿都知道这样做不对,应该控制自己的行为,应该谦让,但实际上他们常常由于缺乏有效的自我控制策略,如注意力转移——先玩别的好玩玩具、延迟满足——自己过会儿也可以玩等,从而不能有效地抵制玩具的诱惑,控制自己的行为而导致矛盾、冲突的产生。因此有意识地注意学习一些必要自我控制的策略,掌握一些自我控制的方法,如注意力转移,想一想、再去做等,将会更好地有助于我们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节和控制,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

  第四、根据发展特点,提出适宜的、有针对性的发展要求。

  我们知道,情绪自控、行为自控和坚持性是自我控制的三大组成部分。国内外的一些研究发现,相对而言,在这三方面的发展中,儿童行为自控的发展较快,而情绪自控和坚持性的发展较慢,尤其是其坚持性相对较差。儿童自我控制的这一发展特点是与儿的认知发展以及教育方式密切相关的,由于儿童的思维是由具体形象性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性思维,因此他们对行为的感知往往先于对情绪的感知,再加上成人对儿童的行为更为关注,这方面的要求也更多一些,因此儿童的行为自控发展最快。针对这一发展特点,为了更好地提高自我控制的水平,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在促进自己行为自控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加强对自已情绪自控的要求,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坚持性,如平时注意不随意乱发脾气,在生气、发怒时尽量控制自己,坚持自如至终地做事,做完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等,以更好地促进自我控制各方面的平衡发展。

  第五、学习同伴积极的榜样行为,抵制不良同伴行为的影响。

  对于儿童来说,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学习的榜样是不同的。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宝宝的自控能力从哪来  自控  自控词条  能力  能力词条  宝宝  宝宝词条  
综合

 情侣相处,“慢火”处理是上策

相爱容易相处难,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这其中的酸甜苦辣,男人和女人绝对需要磨合的,这种磨合多数都通过不断交流和吵架实现的。但这其中也有一些禁忌,希望各位情侣朋友...(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