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位一心考研、无心求职的大四毕业生考研失败后,茶饭不思不知所措。不得已,她找到了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心理咨询老师。这位心理咨询老师运用心理咨询中专业的“叙事技术”,启发她回顾自我心理历程,总结自我认知,并且制订求职期间的“行为计划书”,籍此对她进行“行为干预”,有效地帮助她度过了人生历程中的一次心理危机。而类似的心理咨询案例,在上海高校每天几乎以十几宗的频率发生着。
自心理咨询引入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后,不仅在每年九、十月间至年底的就业高峰阶段出现了毕业生咨询高潮,而且心理咨询这一全新手段正在整个在校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日益走向从大一到大四毕业生的“全程化”。
据分别在复旦大学、上海财大就业指导部门承担心理咨询任务的朱臻雯、汤玲莉两位硕士介绍,他们所在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已分别开设固定接待日和日常随访接受学生有关职业生涯方面的心理咨询辅导。
据了解,目前高校就业指导部门接受心理咨询的案例中,大部分集中于诸如“不喜欢现专业而面临就业阶段该怎么办”、“面试过程中屡战屡败该如何面对”、“由于求职定位不准导致盲目攀比现象如何克服”以及“收到录用函不知该如何抉择”等等几大类。
通常采用的心理咨询方法:
针对就业前期准备中,通常会出现择业风险和自我定位类案例,心理咨询师通常的做法是帮助其完成理性自我认知为主。
针对某些面临求职阶段,出现自我贬损甚至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的心理疾症患者,心理咨询师会运用国内直接开发的测评手段中的职业兴趣测试,帮助其完成职业定位,如一位国际贸易专业研究生就通过这一办法,明确了将市场营销作为自己的择业取向,从而在求职战中圆满胜出。
针对如前所述的考研落榜生,咨询师则会通过明确职业兴趣和择业定位,助其从茫然状态中解脱出来,通过明确自我和职业特性、搜寻目标岗位,以完成其心理状态上的理性归属。
在毕业生职业生涯辅导中如何运用专业心理咨询技术―――
如针对欲转专业的学生,心理咨询师就会运用“霍兰德叙事测评”手段测试,完成对其的心理类型测评,并参考专业样本,进而明确其适合的专业大类。
如面对“要爱情还是要事业”类的心理咨询对象,咨询师就会运用心理学流派中的“舒博理论”进行生涯辅导,并绘制“生涯彩虹图”,帮助她解决这一人生中的重大心理问题。
(编辑 于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