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会在工作时感觉情绪低落,疲于奔命,尤其是那种重复性的工作。而国外有研究将之归罪于重复性工作对人的大脑神经的损害。
美国坦普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动物实验中,要求实验老鼠在最初一段时间内不停蹬滑轮。3周后,随着血液中所谓“细胞激素”不断增多,老鼠逐渐出现懈怠。当实验进行到5至8周,也就是细胞激素的生成达到顶峰时,可以看到老鼠蜷缩成一团,经常在睡觉。
研究人员认为,人也应该有相同或类似的效应,重复性工作加重了大脑中细胞的负担,这些细胞中的“细胞激素”不断生成,最后干扰了神经中枢的正常工作。
果真如此的话,那么经常做重复工作或做同一个动作的人,像打字员、钢琴家、装卸工等就要小心了:伤了神经可不是闹着玩的。
不过这项研究有多大的可信度呢?
大脑细胞分泌物质千差万别,“重复性活动伤害神经”一说缺乏科学依据
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理学系教授范少光告诉记者,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什么确切的证据能证明重复性工作会损害神经。
范少光认为,“细胞激素”的提法是极不科学的。所有的细胞都可以分泌对自身细胞产生影响和对其他细胞产生影响的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千差万别,所起作用各不相同,自然和“激素”是没法等同的。
这些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多达上百种,到底是何种化学物质压迫人的神经现在还很难说,有的是可以使人产生愉悦情绪的,有的则会使人产生恶劣情绪,如果说某种“细胞激素”压迫了人的神经中枢,这个提法显然也站不住脚。
从该项研究所做的实验来看,利用小老鼠蹬踏滑轮来做实验,也是我国科研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但在我国它就是一种简单的疲劳测试,多为了测试疲劳程度,因为小老鼠的蹬踏更多的是一种体力的疲劳,至于神经方面的疲劳,更是难以用一个如此简单的实验来说明。
工作中疲劳和情绪低落状态的产生是常有的一种现象,像疲劳有可能是体力的疲劳和脑力的疲劳,或者二者的综合,尤其是诸如搬运工这样类型的体力劳动工作者,是很容易出现体力疲劳的,至于实验中测量的到底是脑力还是体力的疲劳,我们也不得而知,所以同样是不具有说服力的。情绪也是这样,影响其变化的因素多种多样,单说是由于重复性工作所致,显得太武断。
工作重复未必“无趣”,情绪好坏受多种因素影响
范少光认为,流水线上的工人组装玩具、装卸工不停地装卸货物、钢琴家不停地弹琴、科研工作者反复地重复实验――以上这些都可以说是“重复性工作”,但有些是具有创造性和娱乐性的,这样即使是重复的工作,人们仍然会感觉到兴趣盎然而不会觉得疲惫。
另外,装卸工装卸货物一小时和十小时所产生的疲惫感是完全不同的。装卸工装卸十斤的货物和一百斤的货物的疲惫感也是不同的。所以时间和强度等因素也决定着人疲惫的程度。
同时,假如一个人非常热爱并且执着于他所从事的重复性工作,那么他一定是用充满乐观的态度来完成这个工作的,他甚至会在工作中产生愉悦情绪。反之,如果一个人很讨厌某个工作,即使工作强度很小,他也会充满厌恶情绪和疲惫感。
总之,疲惫和情绪低落的产生是由诸多因素决定的,单单说是因为“细胞激素”所导致,甚至说损害了中枢神经,显然是缺乏事实依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