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都市的年轻人中流行着一股漫画热,这种现象并不是偶然的。流行漫画体现了时代的心理治疗意义,是时代发展的一种自我调节。
近年来,台湾漫画家在大陆掀起了一阵阵的漫画热。蔡志忠、朱德庸和几米的漫画作品在内地的销售量引人注目,出现了“朱德庸现象”、“几米现象”。不仅如此,漫画还带动了相关的影视文化。我们这一代人,几乎在同一时间里都喜欢上了漫画。
成人漫画受到广泛的热爱,这种现象并不是偶然的。无论是朱德庸的漫画还是几米的作品,它们与以往的漫画或那些没有流行起来的漫画不同的是,它们不仅时尚,而且关注的是每一个人都具有的内在的人性。几米受到广泛崇拜的事实本身,就说明几米的漫画触动了一代人最深层的心理层面。那些我们熟悉而又被忽视的感受在几米的漫画里得到了充分的关注和慰籍。
而朱德庸是个特别喜爱观察人的漫画家,他的作品反映了现代社会男男女女的世俗心理,并且以独特的幽默方式去理解七情六欲中渗透的人性,去化解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矛盾。这些流行漫画,使我们看到了自己,看到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看到了积极面和消极面,看到了我们的人性。它是我们现实生活的投射,也是我们心理的投射,它自然而然地促使我们进行思考。从这个角度来看,流行漫画,与其说是一种文化,不如说是一种理解;与其说是一种理解,不如说是一种治疗。它体现了一种深层次的心理治疗意义。
绘画是一种心理治疗
美国艺术治疗协会的主席ShaunMcNiff说:“艺术作为一种治疗,在任何地方都自然地发生着。”从艺术的角度来看,流行漫画具有其自身的心理治疗意义,一个现实的反映就是我们所关注的两位漫画家本身。朱德庸和几米都曾经经历过心理困境,在他们的心理成长过程中,漫画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几米曾坦言,创作本身对他确实是一种治疗。1995年,几米被发现患了血癌。生病的那一段日子,对几米的创作影响很大。许多人在阅读《森林里的秘密》、《微笑的鱼》甚至是《向左走向右走》时,都能够感觉到书里巨大的悲伤、寂寞与失落。几米承认,自己在创作中不知不觉地投射了自己的真实感受,这个过程令他感到愉快,同时也巧妙地将他从“被禁锢在自己的恐惧里”,带至较明朗的天空底下。
朱德庸也表示,在他的求学阶段,画画就是一种心理治疗。“在学校里碰到一些很不如意的事,不管是人是事,回到家我就画画,把所有情绪都发泄到画上。在学校某一老师让我非常气愤的时候,回家在我的画上他一定死得非常惨。在这个过程中,我无法接受任何事情。我跟老师、同学的交往好像完全没有,完全是孤单的。我所有的情绪,只是在画画中才得到满足。”对于朱德庸而言,漫画创作是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时也表达了同一时代人的共同需要。
心理分析家荣格曾说过:“每一历史时期都有它自己的倾向,它的特殊偏见和精神疾患。一个时代就如同一个人,有它自己意识观念的局限。”后精神分析家霍尼也很重视时代文化中的特殊困境:“在我们的文化中,存在着某些固有的典型困境,这些困境作为种种内心冲突反映在每个人的生活中,日积月累就可能导致神经症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