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在所有社会里,孩子出世以后父母要问的第一句话均是:“男孩还是女孩?”这种迫切的心情本身就说明了性别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说明了社会是一个由男女两性角色合演的“舞台”。
男——女,这种生物学上的差异,却往往体现在心理上、文化上等诸如此类的差异。作为人类划分最明显的“两大阵营”,我们在研究“体语”的文化背景时,就不得不对二者在“体语”上由于性别的不同而导致的差异进行研究。
男女的性别差异有三个层次:
性器是男女“第一次性征”的标志;
青春期的男女在生理上的重大变化是“第二次性征”;
在知、情、意、行方面表现的性别差异,则是男女的“第三次性征”,或者叫“心理的性征”。一般来说,前两个层次的性差异是纯生理方面的。而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异在身体语言方面,主要是在“心理的性征”上反映出来。
荷兰心理学家海曼斯认为,女性比起男性,拙于理论的、抽象的思考能力,而感情的倾向则较强。
根据另一位心理学家调查所得的结论,男性比女性优越的方面有:对空间与时间的知觉、重感觉、数学、绘画、政治活动及实际活动的倾向、职业观念、权利欲、名誉欲、勇气、机智、思虑,等等。女性比男性优越的特性,则有:味觉、听觉、色彩感觉、想象、书法、手工、外国语言、博爱主义、宗教心、礼貌、勤勉、规律、谦虚、情绪性,等等。
不久前,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部嗅觉及味觉研究中心的杜提主任,经过一系列的实验证明:女性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五项感觉官能,都比男性强。
如果这样地把男女两性的性差列举下去。那真是无涯无际的。不妨做个概括性的综合:一般说来,男性感知事物面较宽,女性感知事物较细;男性空间定位能力较强,女性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男性注意力多定于物,女性注意力多定于人;男性理解记忆和形象记忆能力强;男性逻辑思维能力强,女性形象思维能力强;逻辑性在抗干扰和在复杂环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女性在安静环境里解决问题能力比较稳定等等。
显然,这些特点都是长处与短处的交叉聚合。社会心理学指出性别差异这个概念的目的,并不是要证明谁优谁劣,更不是主张男尊女卑或女尊男卑。
读者也许要问了,以上这些文字,似乎与“体语”是不大搭界的,何故要扯上这些“题外话”呢?
答案可以简而言之,伴随上述性差而来的是“体语”的性差,于是我们在“阅读”体语时,应当有一点“性差观念”。
“落日余辉带着一抹可爱的淡紫色,是吗?”
假使你看见这行引自一幅漫画的醒目标题时,假使你又不得不猜猜说这句话的人的性别时,你会说些什么呢?
多数人会认为说这句话的人是位女性。是的,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哪些说法对男子是合适的,哪些说法对女性是合适的。“可爱的”、“淡紫色”这些词听起来恰恰不像是一个男性可能(或者应该)说的。
女性比男性更多地使用附加疑问句,就是放在陈述句结尾处的短语,使陈述句变为疑问句,例如,“这个节目十分精彩,是吗?”
专家们在测验中发现,女性使用附加疑问句的次数是男性两倍。对此的一般看法是,男性较少使用附加疑问句的次数是男性的两倍。对此的一般看法是,男性较少使用附加疑问句的倾向,说明了他们运用语言的自信和力量;而女性使用附加疑问句较多的倾向,则是为了避免使用武断的陈述来解决问题,因为附加疑问能鼓励其他人发表不同意见,所以这恰好反映了她们对人际关系的敏感和脉脉温情。
在交谈中,男性打断女性谈话的次数远远高于女性打断男性谈话的次数。专家们提出的具有代表性的解释认为,插嘴是权力的支配的表现。这是说,插嘴的人获得了交谈的控制权,而这正是一种人际间的权力。
由此可见,对这种性别差异的解释表明,男性表现出的权力和支配是超出女性的。
研究表明,女性男性还具有使用某些不同语调的倾向。
女性大多使用惊讶、难以料及的、愉悦温和的语调。而男性在他们的语调中则仅仅运用三类对比程度的音高,女性则还运用第四类音高,这一附加程度是最高的音程。女性这一语调的特色,可能有助于表达其无限宽广、细腻的感情。但是,这可能使女性的言谈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声调也尖声细气。
在说话的输出量方面,女性与男性也是大不相同。有关专家曾做过一次别开生面的“语言测验”,他把曼彻斯特大学的男女青年以说话时间的长短分别测验:将一群女青年依说话时间的长短(30秒、60秒、90秒、120秒)分为四组,然后要她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就相同的话题说话;男青年也作同样的试验。结果,女青年均比男青年说的话多,女人说话的输出量比男子多。
因此我们在“阅读”体语时,不妨注意一下“女人就是话多”这个性差特性。
在个体空间方面,男性一般都愿与他人保持稍远的距离,而女性则倾向于和他人靠得近一些。比如,在展览馆里观看展览时,女性之间站得比男性之间要近得多。
女性总是比男性更爱笑。
微笑被称为是女性的一种缓和的方式,这等于是说“请不要对我无理和粗暴”。微笑似乎成了女性角色的一部分,大多数女性在聚会、舞会和其他公开场所中,都能以微笑来体现自己的端庄和严肃。然而,在这里笑并不表明就是快乐,而是反映了这样一种信念,即微笑是最适合于这种场合的,所以,妇女的微笑并不一定反映肯定的情感,有时甚至可能和否定情感交织在一起。我们在交往中应当注意这个性差特征。
这也是男女的“体语”中的一个神秘“性差”:男女哭泣流泪也有别。
本来哭不是人为的,有值得哭的事情发生才能开启哭的枢纽。对于男性来说,普遍的准则是“男儿有泪不轻弹”。但女人都能造人为的哭,不必惊动情感,便能指挥眼泪机关,要哭就哭,她们流泪的机能也似乎特别发达。美国科学家在对300个成人进行综合调查中发现,男子汉平均每月哭一次,妇女则平均每月哭泣四次。其次,男子汉的眼泪可滞留眼眶不流出,而女人的眼泪多“夺眶而出”。此外,男子汉的哭泣可中途“戛然而止”,而女性则不能。
在谈话时抖动双脚,这里也有性差吗?
谈话时抖动双脚的男人,是倾向于“完美主义”且心中常有不满足感的人。
日本一位心理学家在分析男性这一小动作时指出,抖动双脚是一种防止血液循环停滞的行为,从身体和心理关系的分析研究,我们得知身体的某一部分给予小小的刺激,就会通过中枢神经传达到脑部而解除了精神上的紧张。因此可以说,经常抖动双脚的男人,表示他精神紧张的程度很高,不得不借着抖动双脚来舒解。对任何事情都会严格要求且追求完美的人,现实的一切永远无法满足他内心的期望,所以他就不断地感觉不满,所以会频频地抖脚来发泄心中的郁闷。然而,女性与男性交谈时如有这个抖脚的动作,则是下意识地表示自己有个轻松心情,是对男方表示好感的一种“体语”。如果在这个时候,男方突然讲出些不愉快的话,这位女性由于反馈到了不愉快,那个轻松的抖脚动作也会立即停止。
服饰装扮方面的性差更是显而易见的。
一个有六件衬衣的丈夫,不会明白太太何以有30件外套仍说“我今晚没有衣服穿“。他不知道,男人买衣服的目的是要尽可能地与别人外表相似,女人则力求与众不同。于是,如果一个女性不时地逛服装店买衣服,乃是容易理解的;但如果一个男人也常常这样做,那又意味着什么呢?日本有位专家一言以蔽之:
“对自己的服饰过分讲究的男人,有自私的动机以及忽略女性的倾向。”
于是,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些小伙子的“体语”要遭到姑娘们的厌恶了。
日本《男子汉》杂志曾广泛征求姑娘们的意见,列出她们最感讨厌的某些小伙子的习惯性动作,其中被认为是“女人气”的是如下几条:
(1) 过分对着镜子梳妆打扮。
(2) 笑时用手掩住嘴。
(3) 走路时屁股、腰肢扭来扭去。
(4) 喝茶等端起杯子时,把小指伸出。
(5) 走路把提包之类抱在胸前。
(6) 坐下时,将两腿并拢。
(7) 把手提袋之类挂在手腕上。
小伙子们的这些习惯性动作也就是“体语”,为什么会被姑娘们指斥为“女人气”呢?显而易见,因为这些“体语”中存在着性差,本来应属女性的显现范围,而小伙子如果也照搬过来“活学活用”,那就背离了“体语”的性差原则,混淆了性别差异,自然就会引起异性的厌恶。